<p class="ql-block"> “名不正,则言不顺。”“名可名,非常名。”这是大名鼎鼎的夫子(孔子、老子)之言。它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在西方也这样,比如以“上帝之名”,比如“以圣父圣子圣灵之名”等等,诸如此类。</p><p class="ql-block"> 和人打招呼得敬称、高称、尊称。比如:“某某领导”、“大爷”、“师傅”、“老板”,再怎么不济也得来也得来一个“嗨!美女!”“嗨!帅哥!”诸如此类的。</p><p class="ql-block"> 西方人打招呼说一声,“hello!”,翻译成中文就是“喂!”。在西方,可以。在东方就麻烦了,你想跟人家交流,人家不会理你的,比如问路,“喂“一声,人家就会你白你一眼的。</p><p class="ql-block"> 名很重要!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 “出师有名”“如雷贯耳”。名,非常重要。越巧越美越富有意味情调,那么这个多肉就卖的越好。名,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p><p class="ql-block"> 多肉,怎么看都是胖乎乎的,给人一种憨憨傻傻的感觉。但其实它有名,有姓,有昵称、有美称、有艺名。有的一目了然,有的暧昧味长。比如“初恋”、“乙女心”、“冬美人”、“花月夜”、“黄金花月”、“观音莲”、“瓦松”、“小米星”、“长药八宝”、“白鸟“、“元宝花”。林林总总,繁花似锦,花团锦簇。</p> <p class="ql-block"> 最富有文学色彩,最富有美感意味,最富有想象力的就是多肉“初恋”。因为初恋美好而羞涩,清纯而热烈,令人心动,令人向往,令人浮想联翩。</p><p class="ql-block"> 这丛多肉究竟有多美?我不知能从中看出多少。但毫无疑问,这朵这丛叫着“初恋“的,无疑是最精彩,最富有美学意味的。</p><p class="ql-block"> 较之于那些个“嗯哼”“哎呀”“浮云”等现代姓名,小名,那绝对不是相差一两个等级的。</p><p class="ql-block"> 多肉的名字除了他的审美意味之外,还有很多人间烟火气的。比如对“福禄寿“的追求,于是就有了“元宝花”“观音莲”“长药八宝”“树马齿苋”。有财富,有宗教,还有实实在在的美食可以充饥。</p> <p class="ql-block"> 另外,“乙女人”“冬美人”“花月夜”“黄金花月”“百鸟”“小米星“等等一系列的名字也是可圈可点,只要你的内涵,古典诗词的修养够丰富,它所具有的意味就更加深刻。</p><p class="ql-block"> 最不济的叫“树马齿笕”,别看它的名字不怎么样。可花却是最好看的。它的叶片是绿色的,像马齿苋,然后枝头有红红白白的小叶片,绿叶红花非常的美丽。</p><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多肉的的名字也是很有味道的。比如“黄金花月”。花前月下吟,吟风弄月。往往是清高自诩的文人们的所作所为,可是搭上了“黄金”,它就具有了“铜臭““富贵“的异味。这真是“神来之笔”呀! </p><p class="ql-block"> 它有“混搭”有“通感”。 </p><p class="ql-block"> 所谓“混搭”是现代意义上的名词,说不同的风格混杂在一块。说“通感“,是近年来,中国文人在古典诗词中发现的,是一种把多种的感觉柔和在一块儿的一种诗文表达方式。比如说朱自清就曾用“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来比喻“荷花“。比如古诗文“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p> <p class="ql-block"> 养多肉既容易也难。容易是它的存活,难得是它的生长。多肉的生长是极其缓慢的,养多肉得耐得住寂寞。因为它生长缓慢,另外,养多肉不能多浇水,它要克制你去精心照顾,精心培育的冲动。都知道养花的人,除了喜欢看花、把玩之外,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冲动,就是“施肥、浇水”。而这两样在多肉看来,都是要尽可能避免的,而且是小小心心而为之的。</p><p class="ql-block"> 尽量的少施肥,少浇水,让它自然的生长。这样一种耐得住寂寞是养花人难得的。这也是多肉能够取出这样一些美丽的名字的一个由来。大凡耐得住寂寞的人,往往会进入冥想。而冥想的结果,往往会诞生很多思想的火花,它作用于多肉之上,于是就有了这许多美丽的花名。 </p><p class="ql-block"> 落尽繁华,素面朝天;过尽千帆,漉沙得金。就象辛弃疾所写的那样;“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p><p class="ql-block"> 养养多肉,拥一份寂寞,多一份等待。享一份平淡,多一份期待。 </p><p class="ql-block"> 或春秋几度,或鬓发白处,多肉早已篷勃旺盛,满目欣然!</p><p class="ql-block"> 徐建华</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30日丰溪河畔一苇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