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五篇小故事中看思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搬书,还是还书?</p><p class="ql-block">大英图书馆建了一栋漂亮的新楼,准备整体搬迁过去。</p><p class="ql-block">有人估算,做这件事要花350万美元。</p><p class="ql-block">请问,如果你是馆长,怎样才能用尽量少的钱,把海量的书,搬到新馆去?</p><p class="ql-block">有位年轻人对馆长说:我来帮你搬,只要150万。</p><p class="ql-block">年轻人在报纸上登了一则消息:“从即日起,大英图书馆免费、无限量向市民借阅图书,条件是从老馆借出,还到新馆去……”</p><p class="ql-block">年轻人从“搬书”的思维模式,转换为“还书”的思维模式,结果花了不到一个零头就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自己也成为了百万富翁。</p><p class="ql-block">与之类似的还有下面一个小故事。</p><p class="ql-block">一个漂亮的女孩同时被一个富小伙和一个穷小伙看上,为了考验他们,女方出题:用一天的时间把空荡荡的房子填满,就嫁给谁。</p><p class="ql-block">富家子雇人买了很多东西往里填,但房间仍然有缝隙。</p><p class="ql-block">穷小伙提了一盏灯进屋来,灯光瞬时把屋子填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有肉,还是无肉?</p><p class="ql-block">两只狼来到草原,一只狼很失落,因为他看不见肉;另一只狼很兴奋,因为他知道有草就会有羊。两只狼的不同在于前者有视力,后者有视野。</p><p class="ql-block">视野能超越现状,使人能看到投资目标。</p><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有眼睛,但不一定都有眼光;</p><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有视力,但不一定都有视野;</p><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有脑袋,但不一定都有智慧。</p><p class="ql-block">眼睛只能看到当下,眼光才能看到未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砌墙,还是建设城市?</p><p class="ql-block">三个工人在工地砌墙,有人问他们在干嘛?</p><p class="ql-block">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砌墙,你没看到吗?”</p><p class="ql-block">第二个人笑笑:“我们在盖一幢高楼。”</p><p class="ql-block">第三个人笑容满面:“我们正在建一座新城市。”</p><p class="ql-block">十年后,第一个人仍在砌墙,第二个人成了工程师,而第三个人,是前两个人的老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没有市场,还是市场无限?</p><p class="ql-block">日本有两家鞋厂分别派了一位推销员来到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推销鞋子。</p><p class="ql-block">这个岛地处热带,岛上居民一年四季都光着脚,全岛上找不出一双鞋子。</p><p class="ql-block">一家鞋厂的推销员很失望,给公司本部拍了一份电报:“岛上无人穿鞋,没有市场。”第二天,他就回国了。</p><p class="ql-block">另一家鞋厂的推销员看到这个岛上没人穿鞋,心中大喜,他住了下来,也立即给公司拍了一份电报:“岛上无人穿鞋,市场潜力很大,请速寄100双鞋来。”</p><p class="ql-block">等适合岛上居民穿的软塑料凉鞋寄到岛上,这个推销员已与岛上的居民混熟了,他把99双凉鞋送给了岛上有名望的人和一些年轻人,留下了1双自己穿。</p><p class="ql-block">因为这种鞋不怕进水,又可以保护脚不受蚊虫叮咬和石块戳伤,岛上居民穿上之后都觉得舒服,不愿再脱下来。</p><p class="ql-block">时机已到,推销员马上从公司运来大批鞋子,很快销售一空。 </p><p class="ql-block">一年后,岛上居民全部穿上了鞋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五、菩提有树,还是无树?</p><p class="ql-block">《六祖坛经》记载,五祖弘忍要传衣钵给下一代,让弟子们写首短偈表达智慧。大师兄神秀写道: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常拂拭,勿使惹尘埃。</p><p class="ql-block">众僧感叹高明至极,便罢手不作了。</p><p class="ql-block">小和尚慧能在伙房里干粗话,听到之后便说,这东西我也会做: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p><p class="ql-block">五祖弘忍一看,比神秀高出几个境界,便将衣钵传给慧能。</p><p class="ql-block">后来慧能南方传教,讲经辩经声望极高,但他周围的人发现,大师竟然不认识字。于是去询问大师,慧能的回答是:“诸佛妙理,无关文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五篇耳熟能祥的小故事是我从网上、书上看到的或从他人那里听到的,若用较为确切的词语来概括其主题,我想第一篇是讲方法,第二篇是讲视野,第三篇是讲格局,第四篇是讲判断或洞察,第五篇是讲境界。</p><p class="ql-block">看似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之所以把其整合在一起,一方面我认为这五篇短故事之间有着共同本源,那就是思维模式;另一方面,这五篇短故事有助于我们对教育的思考,特别是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价值观念、关键能力、必备品格的理解。</p><p class="ql-block">素养最终体现在做人,而做人源于做事,反映在具体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能力。</p><p class="ql-block">面对同一件事情或同一个现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与做法,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其实质或归根结底在于个人的认知不同、思维方式(模式)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p><p class="ql-block">总之,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在于思维模式的不同。</p><p class="ql-block">教育就要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更要让其思维的层次程度更高、开放程度更广、开明程度更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