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60年代

华中

<p class="ql-block">文字:华中</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往事如风,随着时间的流逝,如梦如幻,仿佛还在眼前闪现。</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从1959年到1961年,中国农田连续几年遭受大面积自然灾害,新中国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三年的自然灾害,苏联撤走专家,中国的经济建设遇到前所未有的考验,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打击。</p><p class="ql-block"> 60年代,是英雄人物辈出的年代,他们作为榜样的力量,一言一行都被灌输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p><p class="ql-block"> 60年代,中国人民经历了生活的考验,生活必需品的极度匮乏,有钱也难买到东西,人们过着依靠票券才能买到东西的生活。实行计划经济,如肉票、布票、粮票、油票、糖票等等。没有粮票,寸步难行,再加上户口制,这样也降低了流窜犯人犯罪率。</p><p class="ql-block"> 那时,每人每月只有二两油,我记得三哥从粮站买回一瓶油,兴致勃勃地往家走,刚登上家门的台阶,不料被台阶的石梯绊倒,人失去平衡,一下子扑倒在地,油瓶重重的摔在地上,瞬间一声巨响,惊动了母亲。他手中的油瓶仍然紧紧握着不放,油瓶下方的玻璃碎片和油液四处飞溅,整个台阶一片狼藉,碎片仿佛撒下无数的小数点,油液蔓延大半个台阶。母亲看见眼前的情景,她的声音由低到高,渐渐地吼起来,脸色涨红,进而发青,脖子涨得像要爆炸的样子,心疼极至,这可是一个月将近一家人的油啊!但一转念看见三哥倒在油汅中的惨状和狼狈不堪的模样,心一下软了下来,母亲扶起倒在地上的三哥,对他说以后注意就是了,并带他去洗手换衣服,然后处理伤口上药。</p><p class="ql-block"> 新衣服只有逢年过节才穿,人们讲究朴素。在农村人们日常的衣服上会打补丁。城乡居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凭布票购买衣物,而且布票是限量的。衣着的色调以蓝、灰、绿、黑、白为主。服装样式比较简单。人们的着装比较传统。春秋季男性以中山装、工装、军装为主,在夏季以白衬衣,蓝绿灰色的长裤为主。女性夏季一般着碎花衬衣。小孩子们的新衣服一般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就已经放好了,只等着初一早上起床的时候穿上,迫不及待地跑出去,跟其他的孩子们比较,看谁的衣服新,因为一件新衣服而感到非常愉快。不像现在的孩子有穿不完的衣服,吃不完的食品,还有很多玩具。我们那时候和一般同龄的孩子跳绳,跳皮筋,踢毽子,玩沙包,跳房,弯腰子,扒一字等,甚至和男孩玩香烟盒,弹玻璃珠子,打弹弓,推铁环,玩陀螺等,常常玩得满头大汗。那时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感觉心情非常愉快!</p> <p class="ql-block">  60年代,人们出行,除了公交车外,基本上都是步行,满街都是行人,家庭很少有自行车。到70年代,自行车慢慢变成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也是家庭的财产。但是七十年代工作后,最想要的就是一辆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自行车这三大件的地位和现在的私家车没有什么区别,但是自行车需要票才能购买。在计划经济时代,自行车都是凭票供应。要想买上一辆自行车,可谓“一票难求”。“飞鸽”“永久”“凤凰”,是时髦的标志,更是年轻人结婚时追求的“标配”。除了公交车是上班的交通工具外,就是自行车。每次看到红绿灯十字路口的自行车,只要绿灯一亮,骑自行车上班的人流就像开闸的洪水一样,一泻千里。</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将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建设成了一个强大繁荣昌盛的中国。40年,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古老的中国却经历了巨大变迁。改革开放开辟了新行业,造就了新生活,带来了新理念。人民在大潮中追逐梦想,国家在改革中阔步前行。高铁、互联网、云计算、新材料、机器人、节能环保等新兴行业风起云涌,并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趋势愈加明显,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带给人们更加便利的生活。中国现在超算能力全球第三、基础算力全球第二、智能算力以53%的份额高居全球第一,处于全球算力的第一梯队,这才是我们现在有底气提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原因。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自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