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定陶区第四实验小学 赵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读书诱发了人的思绪,使想象超越时空;读书丰富了人的思想,如接触博大智慧的老人;读书拓展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美丽。</b></p> 读书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学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教育是慢的艺术”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慢”非“怠慢”。</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部分所谓的“问题学生”或者“学困生”,在学习上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认真听讲,爱搞小动作,作业书写潦草,甚至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在学习上基础较为薄弱,理解和接受能力差,学习成绩不理想,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在生活及其他方面,打架、骂人、偷拿他人物品等现象时有发生,给我们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的麻烦。作为教师,我们经常会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偶尔会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加之以一通批评,一顿斥责。对此,我经常反复思考该如何将他们引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如果对这部分学生“怠慢”,就意味着放弃他们,随之产生的后果就会不堪设想。我选择转变了自己的思维,虽然他们的坏习惯很难改变,但也并不代表无可救药,虽然这些孩子暂时在学习方面起点低一些,但仍然可以有所作为;虽然他们进步的速度比较慢,但并不等于到达终点的速度就会慢。平时我会想方设法列举古今中外的例子给学生讲解“火车理论”,鼓励、启发、引导、耐心、宽容、等待,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逐渐调整自己的心态,相信再差的学生都有他的基础点,找到适合自己的生长点,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加以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然就会慢慢产生兴趣,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正如书中所写:“教育可能要做的事就是承认差异,更多地给予人理解和期待。教育不是只给人一条路,而是要开启尽可能多的方向,让每个人都得到光亮,都相信能得到自己的光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慢”需要等待。</b></p> <p class="ql-block"> 所谓“慢教育”就是要有足够的期待,足够的耐心,减少平时的浮燥与功利。而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理性地对待孩子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通过点滴错误、点滴成绩、点滴感悟的积累而至质变的过程。这个“慢”,也就是逐渐引导和帮助孩子经过感受、体验过程,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过程中充满着无数次的倒下去和爬起来,当孩子一跌到,我们就去责备他、惩罚他,而不是耐心地鼓励他、等待他学会自主地站起来,那他可能会耍性子,干脆不起来,干等着你来拉起他。对学生来讲,错误是什么?错误是一种行为,错误是一种经历,错误是一种认识的推迟,错误是一种过程性的成长资源。学会利用这种不能再生的资源,需要教师们发挥“慢的艺术”。“教育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立竿见影’的背后可能就是反教育的行为,所有反教育的行为都立竿见影。”我将此作为一剂清醒剂,让它时时提醒自己,欲速则不达,对待“困难”学生,要学会宽容,学会等待,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简单粗暴的处理。在具体做法上,我慢慢改变了以往遇到他们“作乱”时批评、抱怨的做法,时刻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凭借自己的真心和真情去感染他们,从发现他们的优点为出发点,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为基础,拿起表扬的神器,打造“赞美文化”,让他们懂得“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的道理,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慢”是永恒的责任。</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个人的学习生涯只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阶段,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活到老学到老”是生存的必需,毕业时的他,或许还有那么多的不成熟、不完美,“一个好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的,师生之间的偶尔一个短信、一句问候、一次思想的交流和碰撞等等对一个人的激励、鼓舞、发展导向都是有很大作用的。”我想这就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我们的神圣之处吧?我坚信教育并不是立杆见影的工作,急功近利,常常会与教育背道而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慢”的心态来对待学生,陪着他们慢慢往前走,不断地欣赏他们成长的快乐,这何尝不是一种睿智,一种气度?每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朵,都有属于自己的花期,有的花开得早,有的花开的晚,并且色彩各异。其实教育孩子就应该像养花一样,不必太急,要一边养护一边欣赏,一边呵护一边等待。老师要尊重每个孩子作为个体的特性,不能试图将梅花变成玫瑰。即使有个别的孩子花期晚,我们也不必急躁,要把教育的节奏放慢点,更不可拔苗助长,要让每个孩子都有一展所长的机会。作为老师,我们应具备等待的意识,学习等待的方法。当然,等待不是停顿,不是放任,更不是拖拉,等待应该是积极的,有明确方向和预知结果的,是一种隐形的进步。等待是一种情怀,是一种教育艺术,也是一种修行。让我们用心浇灌,静待花开,让每朵花都开出属于自己的烂漫多姿。</p> 优课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肖老师执教的《清贫》一课亮点纷呈,让人耳目一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课前准备充分。肖老师对课文的讲解十分娴熟,对文章的背景及相关知识熟悉,讲解内容正确、到位,过度自然,肖老师这种敬业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学生在课堂汇报交流的过程中,也适度地体现了我们日常课前预习习惯及课堂习惯的培养,如读文及包含生字、查字典释义、解题、质疑、背景资料的预习类导图的绘制,特别值得我学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组织交流感受和质疑问难。思源于疑,肖老师在这节课中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质疑问难的舞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且对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再分层次的加以引导,使学生改变了学习中的被动位置,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红老师执教的《祖父的园子》有两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是问题情境的巧妙设置,善于以问促“情”。教者深知本文以一个“情”字贯穿始终——萧红对“园子”的怀念之“情”,对祖父的敬爱、想念之“情”,祖父对“我”的关爱之情。刘老师紧紧抓住这条情感线索,通过一个个连贯的问题,通过学生们的回答,这些情感渐渐清晰为同学们所理解,所感动。刘老师善于提问,而且逻辑性极强,看似“离题”,却是巧妙有章的。往往待到下一个问题出现,你才恍然大悟,之前的那些问题只是铺垫,没有上一个问题的巧妙的铺垫,课堂教学就会停滞受阻,情感无法进一步升华,由此我深刻地感受到一个准确巧妙的问题情境设置能大大推进教学的进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者提问的时候,善于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适当帮助引导学生去说去总结。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去提不同难度的问题,保证了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其次,刘老师善于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适时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训练。语文教学首要任务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语言文字能力的掌握首先要通过读的训练,刘老师这节课至始至终地重视和落实了这一点。同时,刘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很到位,也很独特,对语言文字训练的点抓得很准。正像著名的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所说的那样“我们自己的文本需要我们自己解读。”我们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一定作好充分的准备,该注意的语言文字训练点要预设明确的练习点,训练方式、方法,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有备无患,训练到位扎实。总之,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让语文学科姓“语”,引导孩子在文本的解读中,达到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文学性的互融互进,凭借丰富动人的语言文字敲击孩子们的心灵,让语文的“语言”的魅力打动孩子们的心。</p> 讲座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身为老师平时经常学习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些知识,但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对于身为老师的我来说感觉是另一种挑战,都说管别人的孩子容易,管自己的孩子难,随着两只小神兽渐渐长大,我的困惑也随之增多,无意中搜到了王殿军老师关于家庭教育的讲座,认真听完我深深地感受到对孩子的教育是一门大学问。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是影响孩子行为习惯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往往不知不觉地在影响着孩子,父母是孩子的镜子,要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父母首先应是那样的人。诚实的家长才能培养出诚实的孩子;出口就说脏话的家长,不可能培养出文明的孩子;自私自利的家长培养不出大公无私的孩子。要培养孩子良好个性品质,家长自己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为孩子树立榜样,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自己独特的教育作用。在这点上,我有具体的体会,我有口头语是“滚”,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就被儿子学去了,一点事不好,就说滚,而且还让幼儿园有些小朋友学去了,我一看这样不好,就不断的对儿子说:妈妈不对,我们一起改。改了很长时间才有所好转。一些坏的习惯,对孩子来说学起来很容易,但改起来很难,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做家长的应该特别注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毛泽东说过: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实践,在实践中感悟,人生中就是这样,每一次的学习就是一次实践的机会,每一次的实践就是一次挑战,愿我们对待学习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一路学习、一路感悟、一路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