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让阅读成为一种快乐,用书籍隔空传递力量。为了促进教师的读书热情,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文化底蕴,打造终身学习型教师,龙江县马云杰名师工作室于4月29日采取线上的方式召开了工作室成员读书分享活动。</p> <p class="ql-block"> 首先工作室主持人马云杰老师介绍此次交流分享的书籍《思维影响教育》的作者简介。徐明,江苏扬州人,江苏省镇江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p><p class="ql-block"> 多年从事一线教学、科研管理、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及教师专业提升工作。近年来,倡导三边(指田边、水边、山边)学校教师发展行动,并在理论与实践探索上身体力行。</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开始个人分享交流活动。首先是王冰凌老师分享她的读书心得。她从“为思维而教”,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改变教师的思维以及 “为思维而教”,如何教给学生思维?两方面谈自己的读书感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她认为“为思维而教”,首先改变教师的思维,改变教师的习惯性思维,改变教师的“心智模式”。我们的教学不应该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需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位学生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学生思维过程应该伴随自身对于事物的不断反思对已有知识或经验的不断重构而发展。</p> <p class="ql-block"> 第二位分享者是李艳萍老师,她认为渐进比急行重要。当前小学课堂中,有一种现象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惕,就是一些教师或者专家为了追求“以小见大”“余音绕梁”的效果,要么片面扩展一节课的目标,以求课程之完善;要么刻意加进超越儿童甚至超越教师的“料”,以求点上的“惊艳”。殊不知,儿童的成长,不管个体之间存在多么大的差异性,总体上是循序渐进的,追求“出奇制胜”的急行军在军事上或许可行,在教育上只会“欲速则不达”。</p> <p class="ql-block"> 杨丹丹老师提出守住基础底线,发挥自身潜能,整合不同方法,相向而行。从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而言,她认为:“发挥自身优势”的确很重要。课堂革命,必须辩证对待,不断更新与完善理念、意识与追求,与科技、时代、社会进行真实链接,解决人的生命成长的疑惑与焦虑,促成人一生的幸福与意义。至于细节,可以学习,也可以自己琢磨,出新招、实招。</p> <p class="ql-block"> 孟微老师提出每个孩子在学习走路时,大人们都生怕他们摔跤,可是,不经历摔倒孩子就永远不会走路。我想,教育孩子也是一样,拼命地抓住不放,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在适当的时候,老师用心偷一会儿“懒”,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当然,这个“懒”字是有讲究的。懒要懒得有智慧。要在该“懒”处“懒”,该出手时就出手。必要的指导,必要的约束,必要的规范,一样也不能少,但一定要给与学生自我施展的空间和机会,给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锻炼。</p> <p class="ql-block"> 韩丹老师指出其实教学的改革,思维的训练,借助一定的媒介操作起来会更容易,但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孩子的个体差异性。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的不同,才使得课堂更有层次感。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做的并不是让课堂变得如何花哨抑或是过分的形式主义。而更应该关注到每个孩子的不同,尤其是 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只有帮助他们解决了课堂中出现的困难,那么这堂课才算得上一堂好课,学生们才能在课堂中真正做到有所习得。</p> <p class="ql-block"> 林丹峰老师认为评价机制是制约思维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深入发展的另一个难题。如果考试仍然停留在过去的做法中,思维能力没有成为考试要测量和评价的主要对象,则难以发挥考试对思维课程和教学的指导作用。”传统教学的主要评价方式是考试,它关注的是学生的答案是否准确,忽视学生是如何得出自己答案,因而标准化试题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需要学生大量的死记硬背知识,而且禁锢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发展的是学生单向性的高度求同思维。新课改的教学大纲提出采用发展性评价来帮助学生发展,评价方式应该是多元化的。</p> <p class="ql-block"> 最后分享的是郑丹老师,她指出对教师而言,还是应该有所选择。除了应该读一些文学方面的名著外,更应该多读一些专业方面的书籍。近期读《思维影响教育-给教师88个批判思考》,作者徐明老师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深度思维的创造性。他在文中提到:“基础题”就是简单题吗?简单的一般是基础的,但基础的未必是简单的。</p><p class="ql-block"> 从概念上看,任何简单概念的背后都有复杂的逻辑关系乃至事件背景。比如三角形的概念,不仅包括抽象的几何特性,更包括各种千差万别的三角形图形。从功能上看,基础往往支撑某一学科复杂的知识框架与思维图景,孕育后面学习的所有可能性。</p> <p class="ql-block"> 之后,工作室主持人马云杰老师对几位教师的分享逐一进行总结。</p><p class="ql-block"> 1、王冰凌老师能结合思维主题,谈个人在教学实践当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2、李艳萍老师能结合书的内容以让笑容直抵孩子内心的主题,谈个人感悟。尤其英语学科在教学过程当中,微笑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亲密度。</p><p class="ql-block"> 3、杨丹丹老师能结合专家的观点,谈个人感悟,尤其谈到情境教学的营造,这是教学的关键,英语学习需要语言环境。</p><p class="ql-block"> 4、孟薇老师能结合自身工作谈感悟,而且谈到了做一个“懒教师”观点,既可以放手,还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然后让学生能够自主的生长,这样才能培养出勤快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5、韩丹老师能结合思维方法,谈个人在课堂实践当中,如何将思维能力与落地课堂的探索。</p><p class="ql-block"> 6、林丹峰老师在读了这本书之后,她结合知识点的传授以及资源的利用,谈了个人的感悟。能以兴趣为主,丰富评价方式来亲密师生关系这几点,都可以借鉴。</p><p class="ql-block"> 7、郑丹老师说出了读书的各种益处,引出了读这本书的观点。这本书给她的感悟是,能够打牢学生的基础,然后挖掘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p><p class="ql-block"> 马老师提出希望通过七位工作室成员的分享,大家互相借鉴对方的优点。把自己的感悟落实到课堂和生活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马云杰老师推荐给大家几个需要重点读的章节,都与课堂教学日常工作是分不开的。马老师指出要密切课外课外与学生的关系。课外,你把学生和你之间的关系拉近之后,在课上,他会配合你的教学。要在课外与孩子做好朋友。到课堂上,和孩子进行互动时效果会更好。</p> <p class="ql-block"> 读书,让我们的教育一路书香;读书,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厚重深沉。文化人与书籍携手同行,继续教育生涯的心灵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