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记录平利县城关四小语文高年级组“双减”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模式研讨活动。</p> 听课活动 <p class="ql-block"> 4月中旬开始,我校语文组就展开了关于本学期组内研讨课活动,并借由这个课程研讨和展示各位老师对于“双减”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模式的理解和设想。</p><p class="ql-block"> 六年级一马当先给同事们带来了两堂古诗教学,在传统的读-解-想-悟的教学模式中,两位教师都加入了大量的诗词拓展,来丰富学生对于古诗情感表达的理解,增加他们的古诗积累。</p> <p class="ql-block"> 柯老师在《采薇》(节选)一诗的教学中,在课前互动部分就让学生回忆描写战士边塞生活的古诗,从而延伸到让学生联想古时战士们艰苦的生活状态和生活环境,为接下来的走入战士戍边结束返回家乡的心情感悟埋下伏笔。《出塞》和《塞下曲》《凉州曲》都是学生学习过的古诗,在这里也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在古诗诗意理解环节后,让学生想象画面理解诗中情感时,加入《渡汉江》和《回乡偶书》两首诗的复习,让学生回忆诗中所表达的近乡情怯和岁月变迁,物是人非之感。随后的环节又拓展了两首未曾学过的古诗词《生查子·元夕》《十五从军行》来帮助学生理解戍卒返乡途中的担忧和恐惧。</p><p class="ql-block"> 在短短的四十分钟之内,用以诗学诗的方法,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目标,也巩固了旧知,拓展了新知。</p> <p class="ql-block"> 孙老师所教学的《江上渔者》尽显老教师的风范,整节课都是语文味儿十足。从《悯农》一诗导入,奠定整堂课关心底层人民的艰苦生活的感情基调,到最后的拓展环节让学生学习《陶者》和《蚕妇》两首诗,将古时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辛和不易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足见老师的备课功底。</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诗歌理解的过程中,孙老师用一个个相互联系的问题引出诗歌难以理解的词语,让学生边思考边组织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显得特别富有创意。“往来人”都有从哪里来的人?他们来干什么?你怎么知道他们为鲈鱼而来?鲈鱼有什么魅力,这么吸引往来的行人呢?这些吃鱼的人都有什么样的?那底层的百姓在哪里?……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一点点补全《江上渔者》这幅画面中的细节,让其逐渐呈现在学生的脑海里,实在是太有意思了!</p> <p class="ql-block"> 4月25日早上,五年级组的两位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两堂生动的精读课文《刷子李》教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刘老师教学《刷子李》第二课时,在让学生抓住文中描写刷子李刷墙的动作、外貌、语言等描写进行品读的同时,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锻炼自己的朗读能力,整堂课上书声朗朗,让人记忆犹新。这位新教师在不断的磨练自己教学能力的同时,也在探索着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p><p class="ql-block"> 对于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索,刘老师也有着自己的见解,她在本节课的新知新授后拓展阅读了同样选自《俗世奇人》中的《泥人张》,让学生感受冯骥才对于人物描写的多种手法的灵活运用,达到提升对描写方法理解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 黄老师教学的《刷子李》第一课时,通过四个环节——“导入揭题;初读说奇;再读悟妙;迁移拓展”来展开本课教学。</p><p class="ql-block"> “导入揭题”环节,黄老师从了解作者起步,引出他的著作《俗世奇人》,进而提出问题:你家楼下有个姓王的老板新开的包子店叫“包子王”,可以吗?让学生理解何为“刷子李”,其名号有它特殊意义。这样的步步导入,引学生探索刷子李技艺高超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在第三个环节“再读悟妙”中黄老师从引导学生正面欣赏刷子李高超的粉刷技艺,转入领悟徒弟曹小三的感受,体会作者奇妙的表达。教学中让学生抓住“然”字,找出文中“果然”“悠然”“居然”“竟然”“轰然”这些词语,以及“奇了”“发怔发傻”等关键词句体会曹小三的心情变化,感悟“一波三折”的叙事效果,采用“讲、扶、放”的教学策略,是本节课中最亮丽的环节。</p><p class="ql-block"> “迁移,拓展”环节也同样拓展读了同步阅读书中的《泥人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写人的方法。教学最后,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人,选择一个,试着用学过的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做到了提升能力,实践运用的有效教学。</p> 评课活动 <p class="ql-block"> 4月26日语文组教研活动上,大家就以上这四节课展开了有效且多样化的交流,分别就古诗课程和习作单元课程教学,如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提出了自己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 1.以诗学诗的教学方式确实可以帮助孩子快速且充实地领悟新学诗中情感,但是不能采用全诗呈现的方式,会加大理解难度,分散精力。在新知教授的过程中应是呈现已学的旧诗,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在新知学习之后,再呈现其他同类型诗歌,达到提升情感体验,强化学习效果的目的,这一点在备课时应做好把握。</p><p class="ql-block"> 2.诗歌教学中,教师语言的凝练度、精准度以及优美程度会大大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想象情感的体验,一定要在备课的时候对自己的语言进行打磨和修葺,让它更加贴近古诗中的情境和审美情趣。</p><p class="ql-block"> 3.习作单元的所有课文在教学时应是连贯的整体设计。在备单篇课文之前,要对单元整体的教学目标进行分配和布局,再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单篇课文进行目标分析,备课管理,从而做到教学内容不重叠,方法学习不重样,方法学习之后有训练,为完成后面的习作教学打下一个又一个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4.在长篇课文的教学中做十分钟的阅读拓展,是高效课堂的探索之一,但前面的新知内容安排过多,就会影响拓展环节的课堂实施,因此,有必要的取舍和删减反而有利于课堂高效的呈现。</p> 校长寄语 <p class="ql-block"> 最后,主管学校教学工作的吴校长就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和期望。她说,在“双减”的背景下,对进行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究是我校长期坚持的一项研究工作,我们要在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中进行摸索和实践,及时进行总结,如1+X的群文阅读模式的探索实践;课堂时间3+1的创新与运用。将它们带到我们真实的日常课堂教学中进行实验、总结经验,从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让课堂更加富有活力、富有成效。</p><p class="ql-block"> 为此,吴校长提出四个度的建议:要提高课堂的参与度,提高课堂的自由度,提高课堂的整合度,提高课堂的练习度,要求我们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实践起来。</p><p class="ql-block"> 这次扎实而卓有成效的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特此记录下来,与大家共同交流。期待未来的自己,能更加自由而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设计出许多高效而实用的课堂教学方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