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长江

Nwjm(吴建敏)

<p class="ql-block">  虽然从小不是在长江生活,但童年的戏耍玩乐在通江运河,那时运河的水与长江一样是混浊的,也有潮起潮落,依稀记得在圩塘渡船上看到笑容可掬的江猪,这是地方名称,实际叫江豚。</p><br> 1982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扬中,这是四面环江的一个岛,具体工作就在一个叫轮船港的江边。江边的芦苇密集,过端午前,许多村民进入芦苇摘叶子,我们叫粽叶,用来包粽子的,回家探亲带着粽叶给外婆,外婆是最后一代小脚,包的小脚粽子很有名,不仅端午还有婚嫁造房上梁都会请她去,外婆说从没见过这么好的粽叶,又阔又香,粽子更好吃。<br><br> 一次在长江游泳,由边向江中游泳50米,感觉寒流涌动,激流而下,当时十分害怕,没有顺流而下,一直逆流而上,游到江边已是浑身无力,从此再也没有下江,成为人生唯一江游体验。<br><br> 单位没什么好吃的,退潮时在江边拾小螃蜞,那时不懂以为就是小螃蟹,被当地人笑话,那个年代当地人是不吃螃蜞的。长江三鲜当数扬中最有名,最幸运的是正宗长江野生刀鱼、河豚、鲥鱼吃全了,其中吃鲥鱼也是唯一一次,当时工资38元,是普通工人的2倍,而一条鲥鱼的价格已是面值10元人民币包起来的价格。<br><br> 1985年调回常州,本以为无缘长江了,1988年葛洲坝完工截流,再也没有了长江鲥鱼。没想到2007年到渔政工作,又与长江结缘。<br><br> 21世纪以来,长江大桥等水工工程、沿江港口码头和化工污染企业、长江中的运输船舶等都呈几何级增长,渔船也从小木船换成了大铁船,社会经济挤压着长江生态,沿江成片的芦苇不见了,鱼在江中没有了栖息繁殖的家园,还成天喝着污染的水,随时都有被电捕、被船撞的危险,还有渔民的天罗地网……长江生态严重破坏,不见了江豚的微笑,不见了中华鲟,不见了鲥鱼,很少见有河豚,刀鱼也是越来越少,长江鱼类繁殖能力越来越弱,长江水不再混浊,潮汐不再明显,水清则无鱼,渔民收获一年不如一年。<br><br>整理2014~2016年渔政工作期间手机拍摄的长江生态相关照片,分桥、港、船、滩四个层面,回顾那个时期的长江生态状况。 <h1><b>桥</b></h1> <p class="ql-block">印象最深的长江大桥是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最辉煌的大桥,进入新世纪以来,长江大桥建设规模和数量迅猛增长,江苏到上海沿江9市平均超过一座。</p> <h1><b>港</b></h1> <p class="ql-block">提到港口,小时候只知道退休工人马洪亮唱的京剧样板戏《海港》,21世纪以来,港口规模和数量发展也是十分惊人。沿江各市都不是一个港口而是港区,有码头有堆场,还有通江船闸、造船厂、渔港等,占用了大部分江边水域,加上沿江防洪堤坝,几乎挤占成片的芦苇。</p> <h1><b>船</b></h1> <p class="ql-block">过去以为万吨轮很大,还是海上的,长江货轮也有万吨级了,船舶密度更是大幅增加,其中还有江中停泊的非法采砂船舶集群。</p> <h1><b>滩</b></h1> <p class="ql-block">印象中的江滩应该是成片的芦苇,事实上已经十分少见,即使有,也是非法捕捞船舶出没的地方。</p> 保护长江生态,渔政义不容辞,查处非法捕捞,加大生态放鱼,首创“以渔活水”……然后仅凭一部门那是势单力薄,好在中央决策长江大保护,开展十年禁渔,长江生态有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