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李今庸大师

耕夫

<p class="ql-block"> 悼念李今庸大师</p><p class="ql-block"> 报传噩耗泪眼昏,一代宗师驾鹤行。</p><p class="ql-block"> 长江呜咽天垂泪,从此杏林缺巨星。</p><p class="ql-block"> 毕生教研为人梯,训诂校勘释内经。</p><p class="ql-block"> 桃李满园恵九州,佳作铸就中医魂。</p><p class="ql-block">注:国医大师李今庸是2022年4月27日18点1 2分在武汉市逝世,据说当晚武汉市暴雨倾盆、狂风阵作,长江流水翻滚,象是为李今庸大师送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28日凌晨,湖北中医药大学发布讣告: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内经学泰斗、国医大师、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湖北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李今庸,因病于2022年4月27日18时12分在湖北省武汉市逝世,享年97岁。</p><p class="ql-block"> 李今庸教授曾任湖北省政协常委兼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毕生建言献策,关心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曾参与“十老上书中央”建议发展中医。他还是中医训诂校勘的第一人,为发展我国的中医药高教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闻讯李今庸教授逝世后我悲伤不己,往事回想联翩。在我的中医路上,李今庸教授既是我的良师,又是相识相知40多年的益友。他给了我很多鼓励和帮助,坚定了我热爱中医、学习中医、钻研中医,为中医药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和信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拜师老师赵淑炳(湖北省著名中医专家)与李今庸教授是1954年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的同学。我与李今庸教授的认识是赵老师介绍的。1978年5月12日我和时任县卫生局副局长的赵淑炳老师一起去湖北省卫生厅汇报中医工作、争取县中医院筹建经费,利用晚上的时间,赵老师带我到李今庸教授家中拜访了他,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李教授。尽管已经过去了40多年,但仍记忆犹新。当时李教授刚从北京参加一个会议回来,高兴地告诉我们,中医的春天就要来了。他说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很重视中医药发展的问题,马上就要以中共中央的名义下发一个关于发展中医药的文件。果然到了当年的9月份,党中央就下发了1978年56号文件,为“文革”后的中医药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强劲的春风。当时我们的心情用“心喜若狂”、“奔走相告”来形容是恰如其份。</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我担任国家卫生部全国中医函授教育试点单位湖北省麻城县中医函授辅导站负责人兼教师,教学承办及指导单位是湖北中医学院(现在更名为湖北中医药大学),那时我几乎每两个月要去一次湖北中医学院。每次去了都要去李教授的办公室或家里看望他,交流一些工作并请教一些问题,他总是热情地接待我。</p><p class="ql-block"> 李今庸教授非常关怀青年中医,在中医业务上对我提携帮助很多,只要是他主持的中医学术会议或者培训班都要留名额通知我参加(那时参加学术会议及培训都是要分配名额、讲究级别的)。1985年湖北省中医学会换届,李今庸教授当选为湖北省中医药学会会长,他推荐我当选为理事(当时我不到30岁,我是县市级中唯一的参加省中医学会的理事)、后又担任常务理事。李今庸教授作为省中医药学会的会长,十分重视培养青年中医。为了支持青年中医热爱中医开展学术交流,1987年在省中医药学会下面成立了湖北省青年中医药研究会,全省共有200多名青年中医来武汉参加了成立大会,共选举60多人为委员、8人为常务委员,李教授又提议我为常务委员。8名常务委员中又只有我一人是工作在基层县里的,由此可见他对我的关怀。</p> <p class="ql-block">  这是2001年在钟祥市中医医院召开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会议时的合影。前排左五是李今庸会长,后排左四是本人。</p> <p class="ql-block">这是本人受聘湖北中医学院兼职教授的聘书</p> <p class="ql-block">  1989年10月我的第一本中医学术专著《医林散叶》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得到了李今庸教授的大力支持。出版前,他亲自帮我审核修改书稿,并提出补充修改意见,还为本著写了序言。在序言中他对整理研究中医药学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强调要以提高疗效为目的,保持中医药学特色。还对我作出了很大的鼓励。他说“我省江淑安君,年轻有为,酷爱中医学,堪称中医来人。他一方面刻苦钻研理论,另一方面积极临床实践,且用理论指导临床,用临床验证理论,又思维敏捷,勤于笔墨,在解除病人疾苦的同时,还是撰写发表了不少论文,为继承发扬中医药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李老为我写的这篇序言后来还收入了他的著作《国医大师李今庸医学文集》一书中。由于他指导帮助我提高了书的质量,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董建华也题词:“集古今之大成,有助于临床参考和研究。”25年后的2014年《医林散叶》又再版发行。</p><p class="ql-block"> 李今庸教授对我的支持和鼓励很大,几十年来一直鞭策着我为中医药事业而奋斗。后来我不论是从事什么工作,都始终不忘初心,坚持中医实践不松懈!</p> <p class="ql-block">  国医大师李今庸医学文集</p> <p class="ql-block">  1990年,为了鼓励中青年中医们为传承中医药事业而努力奋斗,在崔月犁老部长(原国家卫生部部长)的提议下,由吕炳奎(原国家卫生部中医司司长)、董建华(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任名誉主编,本人任主编,编辑了一本宣传介绍全国优秀中青年中医的书籍《知名中青年中医师名录》,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当时我向李今庸教授(他当时是全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汇报后,他非常赞同,说这是一件大好事,可以鼓舞中青年们为中医药亊业而奋斗,并为该书题词:“青出于蓝胜于蓝,年基于时长于时。”</p> <p class="ql-block">  这是李今庸教授给我的来信</p> <p class="ql-block">  李今庸教授出席2000年在武汉召开的、由本人主持的全国民间中医学术会议。右三为李今庸教授、左二为本人。</p> <p class="ql-block">  受原国家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和新中国中医药事业的奠基人、原国家卫生部中医司司长吕炳的委托(他二人都是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的创建人),从1993年起我就帮助当时的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组织并主持一些学术会议或活动。只要是在武汉召开,我逢会必请李今庸教授出席并指导。如1993年12月在武汉召开的“首次全国农村中医药学术交流会”,就是请他担任会议组委会主任的。</p> <p class="ql-block">  2000年10月11日,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在我任局长的麻城巿卫生局机关会议室召开,李今庸教授作为省中医学会的会长不仅亲临指导,而且还不顾年高体弱,还亲自为会议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p><p class="ql-block"> 这天晚饭后,我陪同他到新建的麻城广场散步,一路他谈得最多的是中医的人才培养和发展问题。因为当时的麻城市是全国的七个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市之一,他对麻城的中医工作非常满意,说全省如果有一半的县市能象麻城这样重视中医就好了!</p><p class="ql-block"> 这次会议刚开完不到一周,我就调到新成立的地级随州市卫生局任局长。第二年,也就是2021年8月,省中医药学会在钟祥市中医医院召开了常务理事会会议后,李今庸会长又同我一起到随州市调研了一天,决定第二年到随州市召开全省中医肝病学术交流会,这也是对我们的看重。</p><p class="ql-block"> 2005底年我去北京工作后,我一直与他保持着书信电话往来,有两次他来北京开会,还专到局里看望我,我们谈得最多的还是中医传承和人才培养问题。</p><p class="ql-block"> 2019年我挂帅主编《中华中医药特色医疗优秀文集》(第三辑),特邀他任名誉主编,他谦虚地说现在人老了眼睛不好,不能帮忙审稿了,只能挂空名,如你认为有必要就挂个名吧!只要是有利于工作的事你就安排吧!</p> <p class="ql-block">  现在,李今庸教授走了,给我留下了无尽的思念和回忆!但要请老人家放心的是,他一向重视关心的中医事业,有国家的重视和中医人的努力,一定会后继有人有术,我们这些健在的老中医们仍将老骥伏枥,不断为中医药亊业添砖加瓦!</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写于2022年4月29日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