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的清明节不同以往,祭奠完自己的先人后,顺路来到了景电工程纪念园——李培福的墓地。不出所料,已有部分老百姓在李培福墓前烧纸上香,表达思念。我也随即加入队伍,给培福老汉深深鞠了一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庄严肃穆的景电工程纪念园,阳光明媚,草木萌动,气清景明。拾级而上,高大的纪念碑上,刻有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题写的"建设景电,为民造福″的八个大字。进门的左面是景电工程纪念馆,右面便是李培福的墓地,墓碑正面刻有毛体四个字"面向群众",显的很特别,这是毛主席1943年2月在延安给他的题词。周围还有不少他曾经的战友,长眠于此的景电人。纪念园的后面,群山连绵,山峁交错。前面,景电一期工程总干渠汩汩地从此流过。抬头眺望,就是一望无际的戈壁绿洲——景泰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里,听水水有声,看山山有色。群山无语,却默默地叙说着这位老人的情怀;流水无言,却哗哗地讲述着这位老人的传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培福,何许人也?他是甘肃省六七十年代民政厅厅长,副省长,是景泰人民的救命工程,翻身工程,生态工程——景电一期工程的缔造者。被誉为"景电之父","当代李冰"。其它地方的人或许不知道,但作为景泰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那个非常时期,他应对各种阻力,面对资金,设备,技术等短缺的景电一期工程,立下了二年上水,三年受益,五年建成的军令状。他举着毛主席给他的"面向群众"的上方宝剑,到处化缘筹措,发动群众。黄河岸边,草土围堰,刀椤山沟,渡槽呆装。和群众一道钻地窝睡拉牌,克服重重困难,硬是创造奇迹地将黄河水引上了700米高的景泰川,使昔日戈壁滩变成了米粮川。从省城兰州到首都北京,从黄河之滨的五佛到景泰川再到古浪海子滩,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回首往事,一个个战天斗地的劳动场面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工程选择了他,还是他选择了工程?要知道,当时省上还有引洮工程,引大入秦工程,靖会工程……应该说是他选择了景电工程,继而才有了景电二期工程,民调工程,惠及了景泰,古浪,民勤三县人民,直至今天脱贫致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盛夏,站在高高的猪虎山上,放眼景泰川。那干渠,斗渠,毛渠像人体的各个大小血管,浸润着这片绿洲。绿树成荫,阡陌交通,良田成片,麦浪翻滚,油菜花海,向日葵田,枸杞挂红,目之所及皆为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昔日景泰川,"水在低处流,人在川上愁,风沙不断头,十种九不收"。如今农村牛羊满圈,林茂粮丰,高效农业,特色养殖;县城高楼林立,高速纵横,车水马龙。入夜,现代化的灯光将县城整个淹没,歌舞升平,人影晃动。烧烤配啤酒,觥筹交错,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景电二期工程的延伸工程——民调工程,一路向西,将训服的黄河水缓缓注入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民勤红崖山水库。使石羊河水与黄河水在此汇流,补给民勤,给深处沙漠的民勤人民带来了更多的实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切一切的美好,是谁的功劳?是这股黄河水,更是源自一个人,一个将黄河水引上戈壁滩的老汉——李培福。这里,因你而生动,因你而出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站在李培福的墓前,我大胆设想,如果没有李培福和景电工程,那景泰、古浪两地人民还深居大山,靠天吃饭,或流离失所,或背井离乡,还挣扎在贫困线上。或许是狂风戏谑,黄沙漫天,那黄沙早将逼近了民勤县,威协着武威市。那有今日戈壁绿洲景泰川,那有美丽的移民区黄花滩,那有新崛起的绿洲海子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何多年之后,景泰人民还在凭吊,深深怀念李培福?坊间传,"毛主席是大救星,李培福是大恩人″,"兰考有个焦裕录,景泰有个李培福″。可见李培福在景泰人心目中的地位。正是因为李培福"面向群众",他才心系群众,深入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了解群众,知百姓疾苦。他以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担当,人民至少心情怀,救火景泰老百姓。他的壮举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句话的最好注解,也是对他一生的座右铭——"面向群众"的完美诠释。景泰人民感念李培福、拥戴李培福。以文学、电影等形式怀念他,还在景电管局大院绿树丛中铸塑半身青铜像,有些百姓私下甚至想给他修祠堂。没有李培福,就没有景泰人今天的幸福生活,景泰人如实说。李培福生前也常挂念景泰,挂念景泰人民。听说70年代末,出差到兰的景泰干部顺路给李培福稍去了几个大西瓜,培福老汉逢客便讲,这是景泰产的瓜,是景泰人送来的,一定要让客人尝,这种成就感和这片对景泰人的感情溢于言表。民间有句朴实的话:好是好换来的。基于此,2005年10月14日,故地迎来伟人英灵,感恩的景泰人民让他长眠在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挥洒热血的地方。见证景泰大地的沧桑巨变,这该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情!老英雄,你是否听到景泰人民的深情问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最好的答卷就在老百姓的心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远学焦裕录,近学李培福",他们都是好党员、好干部。是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代表。在反腐倡廉的今天,有些干部不但不为民办事,还祸害国家,殃及百姓。如以李培福为楷模,为标杆,高下立判,相形见拙;景电工程纪念园作为另一个功能——甘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景泰县廉政教育基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李培福留给后人的财富无疑是巨大的;在精神层面,李培福的景电工程孕育了景电精神。就是是敢为人先,艰苦创业,造福于民的精神。并薪火相传,给全省的水利工程做出了榜样,积累了宝贵的经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想,李培福的墓碑不仅仅是个墓碑,它是景泰人的口碑,更是景泰人心中永恒的丰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