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路同行,用心陪伴”——居家线上学习家庭教育攻略系列

小可爱天地~

大多数城市家庭的父母,都是孩子们每一个年龄段的“新手”。<br> 特别面对孩子居家学习上网课,父母如何引导和陪伴孩子?如果孩子出现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学习拖沓、专注度不够、自律能力差等问题,又该如何做?<br> <br> 家庭是孩子最近的课堂,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们度过的每一天,都在为自己答题,也在为孩子的人生打样。济阳区新元学校家庭教育教师李红莉老师,梳理了几个常见问题和相应的策略,希望能帮助大家拿下这些挑战。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怎样让孩子保持专注?</font></b></h1> 孩子是体会得到心流的感觉的。一个人,只有体会到心的流动,才知道做那些需要耐心、需要慢、需要高智力的、高密度高浓度的事情,是怎样一种感觉。他一旦获得了那种感觉之后,他会再一次要那种感觉,这种高智力的活动,做过一次之后,会上瘾,下一次还想要这样一个东西,这个东西的名字就叫成就感。<br> <b><font color="#167efb"> 培养安静专注的能力不容易,有几个秘诀:</font></b><br><b> 1. 最好全家人同时做一件事</b><br> 其实,一天你应该有一个高质量跟孩子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父母跟孩子一起做,这事儿的成功机率会大大升高。<br><b> 2. 建起“养机场”</b><br> 全家一起阅读写作的时候,把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全部放到一个盒子里面,这个盒子名字叫“养机场”。聚焦不受打扰的状态效率极高。<br><b> 3. 一起“上书房”</b><br> 潜心“上书房”,旨在改变目前许多家庭的通病——不阅读的习惯。活动建议全家人一起,每周固定两个时间段,每次至少1小时,静心阅读。家长和学生们既可以读每个人自己喜欢的书,也可亲子共读。对特别有价值的书,可做批注和写读书笔记,也可根据家庭实际,适当增加共同阅读的次数和时长,以此来帮助更多的孩子攻克培养阅读习惯的难关,从而爱上阅读。<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如何提升孩子的自律能力?</font></b></h1> <h1></h1><h3><b><font color="#167efb">1. 从集体契约入手</font></b></h3><h3> 在自律还没有培养出来之前要用有建设性的他律——集体契约来替代自律,为培养自律留出时间。<br>需要注意的细节是:<br> 家庭公约、班级管理公约、活动小组活动公约等,都应该是在家长或老师引导下由孩子们参与共创的。<br> 创建过程中,应遵守公平公正,责权利平衡,充分讨论,一事一议,多数裁决的基本原则,突出公约的约定性(规则明示在前,对事不对人),工具性(凡事不往道德上扯,能用工具解决的绝不无端拔高或指控),价值中性(旨在凝聚组织认同,提高运作效率,平衡多元利益),家长或老师也应该是其中平等的一份子,不能高高在上。<br> 由家长或老师单方面的制定的制度只会激起对抗,或者只要求孩子做到,家长或老师却起不到表率作用就会让契约陷入不公平,只有由孩子们参与共创并和家长共同遵守的契约才有生命力,大家才会共同遵守。<br><b><font color="#167efb">2. 管理制度要适当</font></b><br> 管理制度不要一刀切。如居家学习期间,可以与孩子共同非常时期制定一个手机使用时间表,比如约定在这两个时间段里可以使用手机(下午15:00-16:00,晚上19:00-20:00)收集上传作业、答疑解惑、小结分享、新闻浏览、观点报告,充分思考、充分交流,碰撞思维的火花。<br> 越自律,孩子拥有使用手机的权限就越大,违规使用者会被降级,削减使用权限,直至被全时段禁止使用手机。这种管理制度的设定是为了大家明白一个道理:越自律,越自由,从而让大家都去培养自己的自律能力。<br> 孩子不会长成我们想要的样子,他极可能会长成我们的样子。<br>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高度自律的家长和老师才能培养出高度自律的孩子。<br> 没有捷径,也正是因为没有捷径,这种品质的习得才弥足珍贵。</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b>积极健康的亲子关系</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b>从何处着手营造?</b></font></div></h1> 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共同打扫清洁、共做一桌菜,或者共读一本书,共同讨论一个话题,分享彼此的学习见解。家庭共同打卡计划是一个能够快速凝聚家庭动力的活动方式。可以挑选出一个共同打卡的目标,然后以各自喜欢的形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打卡任务。<br>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要留意这些细节:<br> 底线要清晰。让孩子明白,规则是需要遵守、不能随意改变的。赏罚要分明。罚不是体罚。当孩子没有做好时,可以取消一件事情。赏一定要及时,比如,鼓励孩子:看到你克服了小馋虫,耐心地等大家一起吃饭真好!<br> 特别要提出,任何年龄段的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必须有限制,每次不超过 20 分钟或 30 分钟。一天不超过两次,最好是固定时间。<br> 心中有数,守住底线。居家期间,家长要估算孩子大概完成作业的时间、完成的方式。要让孩子了解,如果家长检查作业时,没有完成,需要付出代价。这就是常常说管严点,看紧点,也是看家长是否能守得住底线。<br> 既要共情又要硬度管控。很多家长都害怕孩子哭闹,面对孩子的哭闹,核心是让孩子归于平静。不要尝试给孩子讲太多道理,但是家长的态度要温柔而坚定。当孩子需要结束游戏时,可以说:“你必须结束了,明天我们还可以有玩游戏的时间。”所以,家长需要用平静的语气,将规则意识传递给孩子,并让孩子明白,规则是需要遵守、不能随意改变的。<br><br><br>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b>遇事怎样保持平和</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b>与孩子一同成长?</b></font></div></h1> 面对孩子,怎样控制情绪?作为家长,及时阻断负面情绪很重要,深呼吸,同时抓紧时间进行以下的思考。<br> 首先,抽离自己。理性地观察自己的所感所思。这是重新评估的第一步。<br> 其次,问自己为什么愤怒。你可能会说“因为我的儿子太笨了,以后怎么办”。这时你要停下来,重新说“我有一个想法,我的儿子太笨了,以后怎么办”,也就是要加一个前缀“我有一个想法”。因为这只是你的想法,想法不是事实,避免你把想法和事实混淆。<br> 第三步,切断错误的逻辑链。比如,成绩好和成功幸福之间可能是负相关的关系。人生成败、生活水平、生命质量可能跟人格的健全程度、价值观等变量相关性更强些。幸福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能力,是对快乐的感知力,幸福的反面不是不幸福而是麻木。<br> 第四步,与不适共舞。有时进化形成的生存本能是我们的敌人,生存本能让我们对很多东西、事情、局面产生不适感,以提高机体的警惕性,及时适当应对,提高生存概率。但是,当我们的“不适阈值”降得越来越低,低到不合理的程度时,我们的生活就变得难以忍受,我们将陷入不良的行为模式,对自己和周边人的健康甚至生命造成毁灭性的影响。有些让你觉得不适的东西、事情、局面,是应该和它和平共处的,与之共舞,相克相生,形成平衡,实际上它们是你生命的一部分。<br>了解这些道理,顺应自然规律,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br><br> 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家长足够有心,教育题材比比皆是。在孩子面前,家长不仅仅是教育者,也是观察者、陪伴者、示范者和引领者。线上学习的时间里,希望家长安定自己的情绪,静下心来陪伴孩子学习与成长,期待收获融洽的亲子关系,收获一个有责任和担当,有远大理想的优秀的孩子!

孩子

家长

自律

老师

学习

共同

家庭

培养

一个

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