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姨娘

林夕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原创‖林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制作‖林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母亲姊妹五个,一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两个妹妹,听母亲说是舅舅和小姨解放初期就不在了,大姨也去世四五十年了,我只有从大人们嘴里知道一些他们的事情。唯独三姨,一直是我又萦记又心疼的人,她老人家也是我的母亲唯一一个健在世上的亲人。母亲健在的时候我体会不到失去亲人的那份痛,如今才懂得母爱是何等的伟大。所以,我一直视三姨为亲娘,因为,三姨身上有母亲的影子和味道,是我叫一声姨娘还能答应我的至亲。我想古时候人们管姨叫姨娘也许是更能诠释一母同袍血浓于水的那种亲情吧,所以我一直都喜欢姨娘这个称谓。</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姨今年86高寿了,听母亲经常说,像她们那个年代的人,女孩子一般都不让上学识字。我外婆是个即要强又有远见的小脚女人,我外爷去世的早,外婆靠纺花织布、给有钱人家缝补浆洗挣两个钱供我三姨和母亲读书,(大姨出嫁的早)母亲能读到小学四年级、三姨能读完小学是相当不错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我记忆里,三姨是一个心灵手巧、识文断字又漂亮还很会说话的人,同样一句话从三姨口中说出来会让人感觉既亲切又很舒服。由于三姨父一直在现在的灵宝市工作,六十年代初,三姨就随姨夫去了灵宝定居至今,她三个孩子也是在那里出生长大的。年轻时候三姨也在厂里工作了好几年,后来单位解散,三姨才回家带孩子操持家务。所以,从小到大我都感觉和三姨相处的时间非常少,多少次都是在梦里去看望三姨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听我母亲说,外婆活着的时候每年都去灵宝三姨家住上一段时间,每去一次不是带着我大姐,就是带着我哥哥一起去,一住就是几个月,三姨把大姐和哥哥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变着法给他们做好吃的,给他们做新衣服穿,真应了那句话:“猫狗识温存”。他们每次都是抢着让外婆带去三姨家住,到现在提起来当年那段快乐时光,大姐和哥哥还是既兴奋又自豪,可惜我那时太小,没有享受到这个特殊待遇,直到现在说起来这事儿我还感到耿耿于怀,倍感遗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和我二姐只相差两岁,父亲一直在当时的人民公社工作,一年回不了几次家,母亲照顾不过来我们姊妹几个,三姨当时还没有生养孩子,她为了替我母亲分担肩上的重担,二姐两岁半就被三姨带去灵宝抚养了,一直到二姐高中毕业参加工作才回到我们身边。常言说得好:“生身没有养身亲”这话一点不假,三姨对待二姐视如己出,直到现在,二姐还是觉得灵宝三姨家才真正是她的家,三姨才是她的亲妈,她刚回来工作那会儿好几年都不管我母亲叫妈,和我们姊妹几个隔阂也很大,打架的时候我和大姐小妹总是一班,她一个人独怼我们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姨心灵手巧,打我记事起,三姨每年都和母亲一起织布,灵宝那里的棉花盛产,加上姨夫在棉麻公司工作,三姨会在那边把棉花买好置换成棉纱,经成各种图案的半成品捎回老家让母亲织布,我经常爬在织布机上看,织出来的布又细又光特别漂亮,做好的被子和床单都非常好看,好多邻居婶子们都会去照着三姨设计的图案经线织布。随着时代变迁,上一辈人的这些手艺都已经失传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我的记忆里,和三姨相处最长的时间还是我外婆有病躺在病床上的那段时光。平时外婆一直是跟我母亲生活在我家。那是七十年代初期,由于家庭条件和医疗条件都不允许,外婆63岁就去了另一个世界。三姨在外婆生病期间,不停地带着孩子奔波于灵宝与洛宁之间,当时也没有现在这么便利的交通工具,每次三姨回趟老家都要辗转一整天,先从灵宝乘车到长水峪口下车,再乘小船过洛河,再沿河步行串峪回到家。现在回想一下,三姨为了尽孝,为了多伺候伺候外婆,整整两年时间里,三姨一个人带着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孩子,不停的奔波在路上是何等的艰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姨心地善良,对我们姊妹几个都非常亲,只要在她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帮助到我们的都会去倾其所有。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在我孩子小的时候,我不会做针线活,孩子们的棉衣和棉靴不是买就是托人帮忙才能穿上。每年冬天,三姨就在家把孩子的棉衣、棉裤、棉鞋,还有我和先生的棉衣做好邮寄过来让我们过冬。看着三姨给我们做的棉袄活里活面和买的一样,给孩子做的小猪头棉靴漂亮可爱别提我心里有多幸福多温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随着年龄增长,我越来越想去多陪陪她老人家,尤其是母亲过世以后这几年,对三姨的那份依赖越来越强烈了,加上三姨几年前又得了一场不好的大病,做了一个大手术,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最让我刻骨铭心的一次是前年,三姨病情复发又住进了医院,我和哥哥、姐姐、妹妹一起赶过去看望,走进病房看到三姨那一刻,我的心里非常难受,以前那个干净利落、气气派派、精气神十足的老人,一下子被可恶的病魔折腾这么憔悴不堪,头发凌乱、气色蜡黄、气若游丝,虽然看到我们姊妹几个非常高兴,眼神里有了一丝光亮,可是不难觉察,三姨那坚强的外表下难以掩饰的痛苦,我好心疼,我好无奈,我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才能让我的姨娘减少痛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常言说:“好人有好报、善心结善果”。三姨也是个有福之人,三姨夫去年去世后,孩子们对三姨的照顾更是精心备至。特别是我的二表弟媳,在当地市医院里工作,三姨从生病住院到治疗用药包括护理等各方面,都是表弟媳在操心料理;大表弟媳负责照顾家里一摊子事;表妹不停的跑前跑后,两个儿子更别说了,特别的孝顺。三姨由于病情得以控制,我去年为三姨祝寿的时候,看到三姨的精神状态相当不错打心眼里高兴。尽管老人家腿脚不太灵活了,可是见到我们姊妹几个还是高兴的不停地走来走去,忙着拿出来各种最好吃的东西让我们品尝。那种无私的爱只有我们亲身经历过才能感受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姨虽然年纪大了,可是一点不糊涂,我们晚辈考虑不周到的事情,她老人家都替我们操心了。我们一起吃罢饭坐下来聊天期间,三姨反复的询问我父亲的近况,再三叮嘱我们一定要好好伺候我父亲,让父亲安享晚年,说我们太年轻,妈妈也不在了,趁她还不糊涂能看见,想把我父亲的寿衣置办好放那里以备万一,说灵宝那边的寿衣质量好、款式新,我要看着你们把你父亲的寿衣买好我才能放心。我们照做了,带上三姨亲自去寿衣店,让三姨看着把我父亲的寿衣买好套现成才满意的让我们带了回来。这就是我的三姨娘,在我心里也是我们的母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姨的生日是农历3月23号,提前一个月我们姊妹几个就约定,以后三姨每年的寿诞之日我们都要赶过去祝寿,可是,事与愿违,可恶的新冠疫情彻底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轨迹,我们期待已久的相聚没能如愿,三姨生日当天我只给三姨打了个祝福电话,询问了一下三姨的身体近况,我能感觉到三姨的状态不错,这是我心里有些许安慰。无奈只能等出行安全了才能去看望她老人家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还是觉得不尽人意,总感觉说的再多、写的再长,也难以抒发出我对三姨的崇敬之情,敬爱之意。三姨对我们的爱今生无以回报。我只有从心里默默祝福我的三姨平安!健康!长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