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官渡之战<div>图片/部分来自网络</div> 斐波那契数列及其螺线堪称神奇,不信?且容我道来。 该数列是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1170-1240)提出的,为纪念这位数学家,故称之为斐波那契数列。 该数列第1、2项为1,从第3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即为: 1,1,2,3,5,8,13,21,34,55…… 通项公式为:A(1)=1,A(2)=1,从第三项开始,A(n)=A(n-2)+A(n-1)。 <p class="ql-block">数列有这样的特点:随着项数的无限增加,相邻两项的前项与后项之比都在0.618附近。如:</p> 21/34=0.61764705882……;<div>34/55=0.61818181818……;<div>……</div></div> 而0.618称为黄金分割数,这就是说斐波那契数列内含了黄金分割。关于黄金分割,可参阅作者此前发表的《黄金分割之趣》。 斐波那契数列有其对应的螺线,称为斐波那契螺线。螺线如下: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1 斐波那契螺线(局部)</h3> 螺线是这样形成的:以数列各项的值1、1、2、3、5、8、13……等为半径作圆,取四分之一圆弧,拼接在一起,所得到的螺线,就是斐波那契螺线。 它与圆不同,这是一种绕中心点旋转且半径逐渐增大的开放曲线,而圆则是绕中心点旋转且半径不变的封闭曲线。 斐波那契螺线堪称自然界最完美的黄金比例螺线,这种螺线居然可以在生物进化中找到它的踪迹。试举三例。 其一,向日葵籽的排列。 向日葵籽的排列不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序的,不仅有序,还是按两组斐波那契螺线排列的。一组逆时针旋转,另一组顺时针旋转,两组螺线的条数恰好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相邻的两个数。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2 向日葵花盘</h3> 如图2,该花盘逆时针螺线21条,顺时针螺线34条,21与34是斐波那契数列的两个相邻数,即第8项和第9项两数。当然,不是所花盘的两组螺线都是21和34条,这与花盘的直径有关,大的花盘两组螺线可达89和144条。 为什么花盘内籽的排列如此有序?数学家对此作了研究,揭示了其数学原理。 花盘中逆时针螺线与顺时针螺线的夹角称为发散角,当发散角成137.5º时,葵花籽的排列紧密,没有间隙。 137.5º角称为黄金角,是基于黄金分割比的角度,其导出过程恕不赘述。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本文附录。 有数学家在电脑上对葵花籽的排列作了模拟,发现当发散角小于137.5º时,籽只按顺时针螺线排列,籽间有间隙;当发散角大于137.5º时,籽只按逆时针螺线排列,籽间亦有间隙。只有当发散角正好为137.5º时,籽的排列才会形成互为逆向的两组螺线,排列也才会紧密。按这种排列方式,每颗种籽都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得阳光照射。 当然向日葵不知道其中的奥秘,这只能说是大自然的造化。 其二,螺线贝的曲线形体。 螺线贝是一种海洋生物。下图左侧是螺线贝,右侧则是斐波那契螺线,两者形态何其相似乃尔!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3 螺线贝与斐波那契螺线</h3> 螺线贝的生长是从一个中心点开始的。在生长过程中,随着半径的不断扩大,曲线不断延伸但不封闭,形成开放型曲线形体。如果随着半径的扩大,形成的是封闭曲线,则形体接近圆形体,且出现如同树轮的花纹。如图4。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4 树轮</h3> 曲线贝的生长点,始终在曲线的开口处,这里是它最年轻的部分,而中心处则最年老的。螺线贝在进化中选择了斐波那契螺线肯定有它的道理。可以这么说,内含黄金分割的斐波那契螺线最适合它的生长,因而成为其最佳选择,这是自然界的奥秘! 其三,人的耳廓。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5 耳廓与斐波那契螺线</h3> 噢!原来耳廓形同斐波那契螺线。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耳廓不是形同斐波那契螺线状,而是像 “二师兄”猪八戒的耳朵,那能接受吗?肯定不能,这太难看了!至少我们还没在数学曲线中找到与此相对应的曲线。 我们的耳朵长成这个样,要归功于祖先吗?不!祖先也无能为力,这应该感谢大自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斐波那契螺线内含了黄金分割,是曲线中最美的曲线,也是最适合耳廓的曲线。 那么,“二师兄”祖先的耳廓为什么没选择斐波那契曲线呢?这里自有它的道理,不属本文讨论范畴。 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伽利略说过这样的话:“我们生活在受精确的数学定律制约的宇宙中,而数学正是书写宇宙的文字。”何等精辟! 数学既然存在于宇宙,它定会融于生命过程。如此,进化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生物学问题,还是一个融化了数学的生物过程。数学制约着世界,制约着生物进化。 神奇的斐波那契数列,神奇的斐波那契螺线,它们隐藏着自然界的密码! 附录<br>黄金角137.5º的导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