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行记3】,寿比南山 南岳衡山, ——衡山篇

蓝冬季(行摄博主)

<p class="ql-block">  我“好摆”,喜读无字之书,想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触摸到山水之魂魄,也想走着走着,突然重新认识自己。归后必写游记,不为别人,只为保存照片和思考,心之所至,意之使然。不只写景,更写思考,故而游记便似懒婆娘裹脚又臭又长。好在是美篇,看官喜则读文,烦则看图吧。</p><p class="ql-block"> 此篇系清明小长假<b>“潇湘行记”第三篇——衡山篇</b>。照片除航拍片外,均为手机拍摄。另外,引用网络上的文字、资料、图片,纯为写游记,未做商用。若侵权,请留言区留言删除。</p><p class="ql-block"> 致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文 字:</b>蓝冬季</p><p class="ql-block"> <b>图片/视频:</b>蓝冬季</p><p class="ql-block"> <b>设 备:</b>华为手机Mate30 </p><p class="ql-block"> 大疆御2无人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第七站 寿比南山•南岳衡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从南岳大庙看衡山</span></p> <p class="ql-block">  “雁过衡阳不南飞,客到南岳不思归”。从彭德怀故居出发,驱车2小时便到了著名旅游景区——南岳衡山,两者相距仅85公里。</p><p class="ql-block"> 我们祝福一个人时常常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寿比南山”中的“南山”就是湖南衡阳的南岳衡山。</p><p class="ql-block"> 南岳衡山为我国五岳名山之一,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境内,七十二群峰,层峦叠嶂,气势磅礴。素以“中华寿岳”、“五岳独秀”著称于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南岳大庙外面的街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南岳大庙正门——棂星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南岳大庙钟楼</span></p> <p class="ql-block">  对时间较紧张的外地人来说,游玩衡山可分成两部分:山脚的南岳大庙和山上的人文风景。</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达南岳区时,正是下午16:00左右,决定先去南岳大庙,明早坐景区交通车上山游玩。</p><p class="ql-block"> 到南岳衡山烧香拜佛的话,南岳大庙是必去的一座寺庙。每年八月十五,这里都要举行盛大规模的庙会,不少东南亚的佛国华侨,日本佛教界人士,以及回乡的善男信女,都不惜长途跋涉来此朝拜,因此这里常年香火不息。</p><p class="ql-block"> 令我惊讶的是,南岳大庙是佛道共存:东侧为八个道观,西侧为八个佛寺,“八寺八观”堪称我国寺庙一绝!</p><p class="ql-block"> 南岳大庙主要是宫殿式建筑,颇似北京故宫风貌,故有“南国故宫”之称,分为九进四重院落,保持了唐宋以来的艺术精华。四周红墙,角楼高耸,寿涧山泉,绕墙流注,颇似北京故宫风貌,里面有8个大殿。</p><p class="ql-block"> 在此烧香有很多讲究:要从寺庙前门,也就是棂星门进去,不能从后门进,否则不灵。进入后每幢建筑都有许多道门,从哪一道门进入也是有讲究的,普通烧香游客,进门只能走右边的那道门。中间那道门叫空门,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进门时,女客先迈右脚,男客先迈左脚,一定不能踩在门槛上(据说,踩了就是对菩萨不敬),而且这步子,需迈得越大越好。</p><p class="ql-block"> 进香的所需礼物是指南岳大庙一个庙所需要的所有礼物。一个愿望就是一套香,两个愿望就是两套,三个愿望就是三套,一个人最多只能许三个愿望,而且愿望达到了以后必须来还愿。还愿时烧一套还愿香和一套保香,还愿香是感谢以前的,保香是保佑以后的。不管什么时候来,只要进入大庙,就必须要烧一套保香的,这是送给南岳大庙里面主要的8位菩萨的基本礼物。</p><p class="ql-block"> 这也释疑了我们在南岳区街上的惊奇,因为这里的商铺到处都是卖香蜡纸钱的,一间挨一间,密密麻麻,绵延数里,蔚为壮观,连有些小吃店里也摆满了琳琅满目的香品,似乎在向世人诠释南岳众生仰求的祈寿文化。在全国各地,我还从来没见到过这样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南岳大庙的春天(组图)</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南岳大庙素有“南国故宫”之称(组图)</span></p> <p class="ql-block">  大殿正殿供奉着南岳圣帝,历代帝王都会派出重臣来南岳隆重祭祀,祈求圣帝“以卫社稷,而福生灵”。</p><p class="ql-block"> 此殿还有一个奇观:由驻守大庙的道、佛两教轮流值殿,虽然道、佛两教信仰不同,但他们都敬仰南岳圣帝,长期以来和谐相处,同存共荣,为宗教文化一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衡山南天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南岳最早的古刹之一——上封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衡山金刚舍利塔,最高层供奉着释迦牟尼舍利子</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南岳衡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南岳衡山72峰的最高峰和主峰——祝融峰</span></p> <p class="ql-block">  衡山的名气来自“五岳”中的“南岳”之称,“寿比南山”便指此山,所以又称“寿山”。</p><p class="ql-block"> 走进南岳,就走进了宗教圣地。赵朴初先生说,南岳是出祖师爷的地方。这里是中国道教第一个宗派——上清派的诞生地;这里是中国禅宗“五叶流芳”的发源地;这里是南禅“祖庭”,被誉为“天下法院”,是举世闻名的传法胜地。</p><p class="ql-block"> 衡山的来历,据战国时期《甘石星经》记载,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变应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故名衡山。</p><p class="ql-block"> 衡山的山神是民间崇拜的火神祝融,他被黄帝委任镇守衡山,教民用火,化育万物,死后葬于衡山赤帝峰,被当地尊称南岳圣帝。</p><p class="ql-block"> 衡山对于道教而言也是一座圣地。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有四处位于衡山之中。而佛祖释迦牟尼两颗真身舍利子藏于衡山南台寺金刚舍利塔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衡山如飞(航拍组图)</span></p> <p class="ql-block">  “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在观光车终点站南天门下车后,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爬行,我们到达了衡山七十二峰的最高峰——祝融峰。</p><p class="ql-block"> 祝融峰其实并不高,海拔 仅1300 米,这与我们四川的高山相比,估连“小巫”都算不上。它以火神祝融而命名,祝融这个名字不一定被外地人熟知,但只要一提到当年武汉疫情高发期时所建的“火神山”方舱医院就都知道了,没错,这个“火神”就是祝融。</p><p class="ql-block"> 祝融,是上古神话人物。其中“祝”是永远、继续的意思,“融”是光明的象征。因祝融管辖的南岳衡山属火,因此被尊为“火神”。古书记载:钻木取火后,人类有了火种却不会保留和使用,于是祝融发明了新的取火方式和保留火种的方法。并在南岳施行火政,造福于民,赢得人们的尊重。</p><p class="ql-block"> 我国首辆火星车也被命名为“祝融号”。中国的火星探测计划对人类及地球的未来意义重大,将给人类和地球带来光明和希望,与祝融“永远给人带来光明”的意义相映。因此,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实至名归。</p><p class="ql-block"> 现在祝融峰上所建的祝融殿就是纪念火神祝融功德而建,整个殿分为二进,全部由花岗岩,殿宇的门额上刻着“祝融峰”三个大字。左右刻着“寅宾出日,峻极于天 ”的对联,意思是早晨四五点钟的时候,宾客登上望日台便可看日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衡山云海(组图)</span></p> <p class="ql-block">  清朝魏源《衡岳吟》中说:“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p><p class="ql-block"> 站于祝融峰,山风袭人,云海滚滚,群峦在翻腾的云海中若隐若现,使人犹如临于大海之滨,波起峰涌,浪花飞溅,气势磅礴,美如仙境,构成了一幅极为壮丽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衡山号称“南岳独秀”,自然景色十分美丽。在我看来,“南岳独秀”当限制在“五岳”之中,否则我们四川的“峨眉天下秀”会不答应的,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邺侯书院(组图)</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泌入京为相,离开前在此题写了“极高明”三字</span></p> <p class="ql-block">  走进南岳,才知南岳算得上文化高地。完全可以这样说,南岳的文化高度远远高于它的海拔高度。</p><p class="ql-block"> 这里积淀了光辉夺目的湖湘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抗战文化、书院文化、祭祀文化、福寿文化等文化。</p><p class="ql-block"> 而我们专门去拜访的邺侯书院,不仅仅是衡山书院文化的代表,更是因主人李沁是个颇懂得“进退”的明白人。</p><p class="ql-block"> 书院是一幢花岗石墙的古朴建筑,掩映在松柏中。 原以为书院很大,进去后才发现很小,仅一进五间石室。檐下石柱上镂有衡山人宾风阳撰写的楹联:“三万轴书卷无存,入室追思名宰相;九千丈云山不改,凭栏细认古烟霞”。李泌一生好书,在书院藏书甚丰,号称三万卷。韩愈有诗写道:“邺侯家多书,架插三万轴”,可惜早已无存。</p><p class="ql-block"> 衡山上景点众多,为何我要将毫无名气的邺侯书院列入参观点呢?因为其主人李泌是个“懂得进退”的高人!</p><p class="ql-block"> 李泌自幼聪颖,深得唐玄宗赏识,令其待诏翰林,为太子李亨的属官。后遭宰相杨国忠忌恨,其归隐衡山。安史之乱时,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后,召李泌参谋军事。李泌建议取范阳击败安禄山而功勋卓著。按理说,他居功至伟,应志得意满,但其为了逃避官场中的名利之争,以免杀身之祸,急流勇退,到南岳衡山隐居了十二年,潜心读书。后又被德宗皇帝诏回,官至宰相,对内勤修军政、调和将相,对外联结回纥、大食等国遏制吐蕃,达成“贞元之盟”,使边陲安定,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贞元时期唐帝国的稳定,并被封邺县侯。 </p><p class="ql-block"> 现在衡山高明台石壁上所刻的“极高明”三个大字,传说是李泌手迹。我想,这应是他的毕生追求,更是他的“舍得”大智慧。</p><p class="ql-block"> 李泌这段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其间的“进退”智慧,不仅对于现在一些刻意追求仕途的人,甚至于历史上的很多伟人都值得好好学习。不是吗?历史上不知“退”,只知“进”的伟人名人,最后连生命都搭进去的,不在少数吧?</p><p class="ql-block"> 这算是我此行最大的感悟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福严寺,门口有三株千年古银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福严寺“天下法院”横额宣示着在佛教中不凡地位</span></p> <p class="ql-block">  衡山景点古迹很多,不可能短时间逐一看完,而在时间仓促的行程安排中,我们特地去了在中国佛教史上颇有名气的福严寺。</p><p class="ql-block"> 出我所料,福严寺庙门很小,真是应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庙不在大,有佛则行呀。</p><p class="ql-block"> 福严寺,佛教十大丛林之一,也是南岳最古的名刹之一,是禅宗南宗著名的传法胜地。它是六朝陈代光大元年(567)由高僧慧思和尚创建的,当时名叫般若禅寺,又名般若寺。唐太宗曾赐御书梵经五十卷给该寺收藏。唐先天二年(713),怀让禅师来到南岳衡山,驻锡于此。现在寺门上“天下法院”的横额还是宣示着他在佛教中的不凡地位,而且两边“六朝古刹”、“七祖道场”的竖联,更是展示了它悠久的历史和至上的荣光。</p><p class="ql-block"> 宋朝时,寺中有位名叫福严的僧人增修寺院,并栽柏树10株,遂改名为福严寺。现建筑为清同治十年(1871)重建。</p><p class="ql-block"> 福严寺大门口,有三株特大银杏,巍然耸立着。据树上挂牌标示,树龄大约1440多年。枝干粗壮,高大挺拔,直插云天。两株高的高达36米,最大一株胸径达1.46米。该树早些年曾遭雷击,但在枯萎一段时间后,又重新活了过来,至今仍生机盎然。</p><p class="ql-block"> 银杏紧靠着庙宇,造型别致的大门,雪白的山墙,古旧的阶梯,以及院墙瓦檐勾勒出的轮廓,与银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就像一幅古老的画图。</p><p class="ql-block"> 现在正是衡山的春天,这些古老的银杏也刚刚吐绿,远未形成华盖之势,下午的阳光从秃枝间斜射下来,洒下斑驳的光影,使古寺显得更加生动。假如秋天到此,那该是何等华丽的场景呀!</p><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我们去时寺门紧闭,无法入内。看来,与福严寺还是缘份不够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南岳忠烈祠</span></p> <p class="ql-block">  上南岳,有个地方很早便纳入计划行程——南岳忠烈祠,这里埋藏着一段被遗忘的悲怆的抗战历史。</p><p class="ql-block"> 南岳忠烈祠是1943年国民政府为纪念抗日战争阵亡将士而建的祠庙,也是一座安葬第九战区抗日阵亡将士的大型烈士陵园。筹建于1938年“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期间,与会者认为阵亡将士“暴尸战场”,难以安奉,于是便有了在衡山建造烈士陵园集中祭祀的想法。1939年底,国民政府公布了《抗敌殉难忠烈官民祠祀及建立纪念牌坊办法大纲》和《忠烈祠设立及保管办法》。1940年,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与湖南省参议会议长赵恒惕等军政首脑组成了“湖南省建筑南岳忠烈祠筹备委员会”。于1940年开建,1943年竣工。</p><p class="ql-block"> 1943年7月7日,在南岳忠烈祠隆重的落成大典上,主祭者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将军指着“总神位”说:“抗战还在进行,牺牲在所难免。这总神位,特为今后为国捐躯忠灵而设,千秋万代、血食无替。”第一批入祀者包括当时已经阵亡的张自忠、郝梦龄、佟麟阁、赵登禹等38位国民革命军将领。</p><p class="ql-block"> 忠烈祠是仿南京的中山陵的布局而建造,从门洞看进去,沿中轴线一字排着一串形态各异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南岳忠烈祠纪念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七七”纪念塔,纪念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石阶斜坡上,拼嵌有“民族忠烈千古”六个大字</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蒋介石题写的“忠烈祠”金匾(原物)</span></p> <p class="ql-block">  南岳忠烈祠依山而建,所有建筑均用花岗石或汉白玉砌成,屋顶均为绿色琉璃瓦顶,在周围苍松翠柏的映照下,显得十分庄严肃穆。</p><p class="ql-block"> 忠烈祠的正门是一座三拱单檐石牌坊,之后是标志性建筑——“七七”纪念塔。塔的造型为一大四小的五颗炮弹,象征着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同抗日。在中央主塔的正面和左右面都用汉白玉镶嵌了“七七”二字,表示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塔背面原刻有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的题词“寇犯卢沟,大波轩起。捐躯卫国,忠勇将士。正气浩然,彪炳青史。汉族复兴,永湔国史。”</p><p class="ql-block"> “七七”纪念塔的背后是纪念堂,匾额原为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所书,堂中有一座平铺的十二角花岗岩石台,其上树立一块高约6米的汉白玉石碑。碑的正背两面原刻有碑文,记述了建祠的历史背景和经过。</p><p class="ql-block"> 纪念堂后为276级石阶,分成左右两侧。在两侧中间的斜坡草地上,有用大理石片拼嵌出的“民族忠烈千古”六个大字。台阶上下可分为九层,第六层的中间立有一块致敬碑,下用四根石柱承托一块石板,上置一个大型的花岗岩球冠,两旁再各植翠柏一株,象征着烈士永垂青史。</p><p class="ql-block"> 享堂位于忠烈祠的最高处,是祠中最大的建筑。它的平面呈十字形,用乳白色花岗岩砌筑。正门由三道拱门组成,其上方用六根石柱顶起了单檐歇山式的屋顶。在中间正檐下悬挂着蒋中正题写的“忠烈祠”金匾(原物),其中“烈”字中的“歹”少了一点,据说是蒋有意而为之,寓意“牺牲少一点”。享堂的四周有围栏,堂中设汉白玉石砌成的祭台,台上立“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牌。牌位的两侧为入祀忠烈祠的人员名单,周围的墙壁上还镶嵌有当代书法家题写的诗文三十六方。</p><p class="ql-block"> 忠烈祠附近有宋哲元为在“七七事变”中殉国的佟麟阁和赵登禹修建的纪念亭。四周的山头上,还分布着13座烈士陵墓,安葬著第九战区抗日阵亡将士遗骸。其中既有郑作民、孙明瑾等将领的个人墓,也有74军、60师和140师等三座集体公墓,其中最大的一座坟墓安葬着国民革命军第60师师长董煜收集的2728具本师在湘北抗日阵亡将士遗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忠烈祠外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孙总理遗嘱,至今读来仍热血沸腾</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抗日英雄谢晋元,也是电影《八佰》团长原型</span></p> <p class="ql-block">  忠烈祠正门是一座拱形三门重簷牌坊,汉白玉的门匾上有“南岳忠烈祠”5个鎦金大字,原题字者是一代抗日名將,原国民党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文革中被损毁,如今题字则是当地一位书法家所题。</p><p class="ql-block"> 步入南岳忠烈祠,通过高大雄伟的三孔牌坊,是一开阔式庭院。两排整齐的翠柏亭亭玉立,其间树木葱绿,花开朵朵。沿石板道行百余步,便是巍然耸立的“七七”纪念塔。塔座四周有四块嵌汉白玉的“七七”铭文的青石碑。纪念塔中间有五颗炮弹直指蓝天,弹体一大四小,屹立在一起,象征着汉、满、蒙、回、藏等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坚决抗战。七.七”纪念碑背面“寇犯卢沟,大波轩起……”碑文,原是薛岳手写,现在也非原迹。</p><p class="ql-block"> “七.七”纪念碑后便是石墙碧瓦的纪念堂,肃穆古朴大方。“纪念堂”一额,原为当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文革”被毁后,现为前民革中央副主席屈武所题。纪念堂中央,耸立着一块高约六米的汉白玉石碑。石碑置于平铺着的十二角花岗岩石台上。石碑正背两面原刻有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碑文。</p><p class="ql-block"> 纪念堂后面,沿山势建有二百七十六级石磴,分两侧而上,石磴呈台阶式,共9层,以致敬碑为界,下面六层,上面三层。是为了纪念第九和第六战区阵亡的276位中高级军官而专门安排的。两侧石磴中间的斜坡上,正在平整出一块绿茵草地,台阶中间点缀着四季常青的花草灌木。其间用大理石镶嵌出了“民族忠烈千古”六个大字,不由得令人肃然起敬。石磴两侧是茂密高大绿树,树荫恰好为参谒者蔽日挡风。</p><p class="ql-block"> 安亭战役纪念亭中在石磴台阶中间,有四条柱拱托着平面石板,上面是一个大型半圆形球冠,两旁各有翠柏一株,她象征着烈士永垂青史。路旁立有一石碑,正背面刻着“游人到此,脱帽致敬”八个字,提醒游人到此肃立,缅怀英烈。</p><p class="ql-block"> 沿276级台阶拾级而上便是享堂。享堂是忠烈祠最大的建筑物,地面呈十字形,有坚固雄厚的花岗岩石墙,双面浮雕三拱的汉白玉石门。正面上部,六根花岗岩石柱稳托着朱红色歇山式双檐,中间两条柱上悬挂着金色的长方形横匾,其上题字:“忠烈祠”,款署“蒋中正”。在享堂大厅后墙壁上,嵌着三十六块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当代著名书法家题写的历代爱国志士的诗词。</p><p class="ql-block"> 文革后忠烈祠仅存的两个碑刻原物,一为蒋中正所题的“忠烈祠”,据说是被老百姓拿去当了剁猪食的案板而幸免。当时蒋介石作为国民政府抗战最高指挥官,题写匾额时,將“烈”字刻意少写了一点,寓以“烈士少一点,胜利快一点”之意。另一块就是60师置于公墓里面的墓志铭碑。</p><p class="ql-block"> 享堂内供奉着“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1943年7月7日忠烈祠落成公祭时,原本只准予第一批张自忠、郝梦龄等五十三名将士入祀。但当时的主祭者、时任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的薛岳指着“总神位”说:“抗战还在进行,牺牲在所难免。这总神位,特为今后为国捐躯忠灵而设,千秋万代,血食无替。”</p><p class="ql-block"> 在忠烈祠四周苍松掩映的山头上,有13座陵墓,其中最大的一座坟莹里,埋葬着原国民党73军10师师长董煜收集的本师在湘北抗日阵亡将士的遗骸,共2728具。据有关文史资料记载:国民党60师曾在淞沪、浙东、苏南、赣北、鄂南、湖南等地与日军浴血奋战,歼灭日本侵略军近卫第九师团和第六师团。</p><p class="ql-block"> 墓依祠建,祠因墓显,名山忠骨,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  1944年,日本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占领衡山,对忠烈祠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予以重修。</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祠内许多中华民国军政要人题写的碑刻匾额大都在“文革”中遭到红卫兵严重破坏。</p><p class="ql-block"> 据了解,当年忠烈祠“入祀将士”谱牒共有十册。记载着享堂内二十二座第一、三、九战区神位和七座公墓中的阵亡将士名录。但遗憾的是,十册谱牒已无迹可寻,归葬于此的阵亡将士的确切人数以及他们的名字、籍贯、年龄也就成了永远的谜。</p><p class="ql-block"> 据记载,1953年3月,湖南省有关主管单位曾“连下两道措辞严厉的指令”,责成南岳管理局“迅速清除南岳各处所有的‘反动遗迹’”。至当年6月,忠烈祠内一百余处国民政府军政要员赞颂阵亡将士的题刻,全部凿毁。在一份历史档案中,曾有一份这样的报告:“……遵照你局指示,销毁竣事,并达到凿得与原石面大致平匀,不碍观瞻,不影响建筑物坚固的要求。全部工程共计石工二百九十七点五个,小工十个,工资五百一十四万七千五百元……”报告还附送抄录“反动题刻原文一本备查”。</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后,正是根据这份幸存的抄录原文,忠烈祠得以恢复部分题刻,不过,文是原文,而刻上去的已不再是原迹了。</p><p class="ql-block"> 1983年起,南岳忠烈祠重新获得有效保护,修复了各主要建筑及部分墓地,并用复制品或后人的新作代替了先前被毁的题刻。目前忠烈祠内供奉著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将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以黄菊拜祭抗日英烈</span></p> <p class="ql-block">  南岳忠烈祠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内容之广、震撼之深,是史无前例的。春天的阳光把忠烈祠茂密的松柏照得更显苍劲。每一个阵亡将士的姓名已无法详尽知晓,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来到这里,重拾那份久沉心底的悲怆,他们将被国人永远地铭记!</p><p class="ql-block"> 今天,当我面对这些为了为了抵御外敌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英魂时,心中除了怀着一份虔诚的缅怀之心,还有一种深深的崇敬之情!正是因为他们的牺牲,才换来了现在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而他们却无缘体会和感受……</p><p class="ql-block"> 当年烈士们英勇抗日的历史虽已成为过去,但忠烈们为中华民族献身的精神永在!</p><p class="ql-block"> 巍峨衡岳铭忠烈,将士英气炳日月。面对英烈,唯有临风叩首,以此祭我国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写下自己的肺腑之言</span></p> <p class="ql-block">  在享堂旁边,专门设置了“我对抗战忠烈有话说”一角,许多游人在此小木片上写下自己的肺腑之言。为人民为民族而奋斗牺牲的英烈,人民永远记住他。</p><p class="ql-block"> 原来,衡山也是一座英雄山。巍巍南岳,忠魂永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衡山云海(手机延时摄影)</span></p> <p class="ql-block">  泱泱九州,堂堂三湘,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因清明小长假时间限制,此次行程匆匆结束。今后,我还会到潇湘大地继续行摄,续写《潇湘行记》。</p><p class="ql-block"> 以此文感谢有你有我、若风、风雨无阻、高歌一曲、衣班狗、原野的一路同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蓝冬季</b></p><p class="ql-block"> 2022.4.27.于鹃城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