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州大地一个叫黄池(今封丘县黄德镇)的地方,居住这一位悬壶济世的姓黄的神医,他生养了一对如花似玉的双胞胎女儿,姐姐叫山花,妹妹叫小银花,这一家人乐善好施,深受当地人们的爱戴。</p> <p class="ql-block">一天村上突发一场可怕的瘟疫,并在全村蔓延,小姐妹见村民饮了自己父亲花了数日心血配成的解毒汤仍不能化解这毒瘟,眼睁睁被这疫病痛苦的折磨数天后死去,更是心疼父亲天天心急如焚愁白头的样子,便背着爹爹到青龙镇(注:今封丘县黄德镇蒋西村)的药神庙前叩拜,发誓愿姐妹同心化作良药来解这恶疾。</p> <p class="ql-block">药神仙为其姐妹诚心打动,便应允了她们的请求,把她们化作了株同蒂并开花的植物,黄神医夜间梦见一仙翁要他到药神庙前采仙草救民,第二天一早便到庙前采摘自己孩子化成的花茶,回到家里,按神仙的指引煮成茶分给乡亲们喝,果真药到病除。</p> <p class="ql-block">后来乡亲们得知救命的药茶是山花小银花姐妹两个用自己性命换来得时候,纷纷到要神庙谢拜,为纪念这对善良的小姐妹的救命之恩,把那株仙药树叫山银花,又称:“双花”。传说玉皇大帝词条得知此义举,甚为这对小姐妹感动,就封小姐妹为山银花花仙子,伴药仙永久守护者那片她们热爱的家乡。</p> <p class="ql-block">有人总是将山银花和金银花词条混淆,其实“山银花”之名首载于1977年版《中国药典》词条,属于植物名称而非药物名称。2005年版《中国药典》认为1977年是特殊历史时期,所载内容不严谨,为了强调所谓“道地性”,于是将忍冬科的几个药用植物分开成两个药物名称,即金银花、山银花。</p> <p class="ql-block">在金银花项下只载忍冬,而在山银花项下收载了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华南忍冬。山银花花开两色,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在其植物文化中留下了很多趣味横生的人文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