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份的清明前夕上海、江苏、浙江都先后散发严重疫情,各地都收紧了外出流动的政策,我们也不能去浙江杭州临安祭祖。2022年4月28日我们听说无锡市区解封了,上午我们驾车前往无锡,一方面去先祖钱王祠拜祭,另方面顺便游览锡惠古镇故地。 <p class="ql-block">惠山古镇景区,位于无锡市梁溪区,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2020年1月7日,无锡惠山古镇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古镇景区内有寄畅园 、惠山镇祠堂、天下第二泉庭院及石刻 、惠山寺石经幢 4个国家级文保单位。图片上在唐代石经幢的右侧就是我们今天要去祭拜的钱王祠大门</p> 惠山镇上有众多的祠堂,现都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钱武肃王祠又称钱王祠,位于惠山横直街交汇处,南邻寄畅园、北傍惠山寺,原是吴越王钱谬(852-932年)迁锡裔孙为祭祀先祖钱武肃王所建的宗祠。 在钱王祠的一块介绍牌上写着:钱武肃王钱镠(公元 852—932 年)吴越国开拓创世人,吴越国统领福建至苏州等十三州,奉行保境安民的国策,兴修水利、发展农商、建筑海塘、兴建杭城、励精图治凡四十年,开创江南繁荣富庶之地,为造就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奠定了政治、经济基础 这里是钱武肃王祠的侧门 我们先去了钱王祠,这是钱王祠的正门。祠堂正门的楹联上写着:宋室王侯第,梁溪礼乐家,这是我的35世堂叔钱竹林题写的。 钱武肃王祠始建于明代,后湮。清雍正年间又动议建祠,乾隆三年(1738),举人钱兆凤、钱基等于惠山寺左利用寄畅园一隅择地兴建并于翌年竣工,为浙江钱氏迁锡后裔各支的共同宗祠,时设神牌219位。现存的钱王祠为清代原址。 祠堂为五开间三进,大天井内有东西两厢。在清咸丰年间,因遭到太平天国战争的破坏,钱氏后裔于清同治11年(1872年)重修,一块“重修新安乡钱武肃王祠堂碑记”还镶在墙上。道光、光绪年间屡有扩建,遂成规模,共有光远楼、见山楼、五王殿等建筑9处27楹,收有铣券图、金涂塔等石刻文物及乾隆御赐碑、匾及祭祀礼器。1925年,钱王祠毁于军阀混战中。 1928年,钱氏后裔集资修复了主要建筑共8处。建国后,祠堂被分割,改作民居、仓库和饮食店。1999年5月,在寄畅园东南部修复工程中,为保护古迹,园林部门在市政府支持下,迁移了祠内原住户,并斥资进行了抢救性修复 走进五王殿;殿前悬挂着我们先祖的画像和歌颂先祖丰功伟绩的楹联 墙上挂着刻有历代先祖的画像、生卒、经历 我们恭恭敬敬的向先祖鞠躬行礼,并口中念念;愿先祖在天之灵佑护子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早日战胜瘟疫。 这里是我们无锡地区钱氏的总祠堂,每年这里在清明前夕钱氏宗亲会在这里祭拜共同的祖先,前几天因无锡发生疫情我们无法到来。今天来这里是纪念先祖,也是祈求他在天之灵保佑全国人民取得抗疫胜利 这是钱氏家族的家训,多年来我们一直把它珍藏。现行的《钱氏家训》,乃是清末钱氏三十二世孙钱文选所编辑的。其书删繁就简,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方面对子孙后世的思想行为进行了规范,特别是家训中的名言: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的教诲深得钱氏后人的遵循。<div>2021年6月10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钱氏家训家教》成为第一个国家级家训非遗项目。这表明其已跨越钱氏一族一姓的范畴,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文化财富</div> 我们再次看了对先祖钱王的介绍和他所做出的贡献,我们为作为他的后代而感到荣幸,并告诫自己要牢记钱氏家训规范做人做事 从钱王祠出来我们还是在秦园街的小吃店吃当地最有名的无锡小笼馒头 我们的午餐:二笼无锡小笼包,这是无锡传统名菜已有百年历史。它具有夹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满口卤,味鲜不油腻等特色 下午游览空旷的古街 古镇的大戏台已没有了昔日的热闹与喧嚣 在空旷的古镇上留个影;记录下难忘的疫情期间锡惠古镇。远处有塔的山就是锡山 走进锡惠公园,这里还有上惠山游览的缆车。 这里是锡惠公园的中国杜鹃园,但今年园里的杜鹃花早开,现已谢去 仅在路边还仅存一些红杜鹃 去年;2021年4月我们已在湖北麻城的龟峰山看杜鹃了,时间过得真快,已又是整整一年了。今年因为疫情的关系无法去各地旅行只能在附近的市内活动。 双色杜鹃 锡惠公园的九龙壁建在锡山脚下,由壁座、壁身、琉璃瓦顶三部分组成,彩陶烧制,花岗岩为基座,金星绿琉璃瓦顶,全长 26.71米,高 4.09米,九龙腾空,气势不凡。建造此壁,据说是为了呼应惠山“九龙十三泉”的传说。这是1984年由宜兴均陶厂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李守才创作的<br><br> 从锡惠公园出来顺便再去游览了寄畅园,这里已是多年未去了。惠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南朝时期就得名“历山”,清朝时期,康熙乾隆两帝曾多次来到惠山游历,对惠山可以说是情有独钟,还给予惠山极大的声誉,认为唯惠山幽雅恬静,盛赞惠山为“江南第一山”,在锡惠胜境入口处可看到“江南第一山”的匾额。 去惠山寺和寄畅园的入口处竖立有二座石经幢,这是其中一座宋代的惠山石经幢 照片右 南侧的高6.26米,共十九级,建于唐乾符三年(876),上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照片左 北侧的高6.22米,同为十九级,建于宋熙宁三年(1070),上刻《大白伞盖神咒》。两经幢相差10米,都系青石质,唐、宋并立,保存完好,为江苏诸寺之最,在全国也属罕见。惠山寺经幢幢身高大,形体华丽,雕刻精美,显示出晚唐时代的雕刻艺术风格,为研究我国古代佛教艺术和无锡地方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经过惠山寺我们来到御碑亭 御碑亭 自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到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的整整一百年间,两个皇帝十二次巡游江南,每次都必游这里,留下了许多诗章和匾、联。高宗乾隆认为“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且“爱其幽致”,因此绘图带回北京,在清漪园(颐和园)万寿山东麓仿建一园,命名为“惠山园”(公元1811年改名为“谐趣园”),并在北京仿建了他认为最好的五处江南园林,其余四处早已毁弃不存,只有“惠山园”仍完好地保存在颐和园里。寄畅园中尚保存着康熙“山色溪光”、乾隆“玉戛金枞”(玉戛指流泉,金枞指假山)御书石匾额各一方。 寄畅园,又名“秦园”,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地处无锡市西郊东侧的惠山东麓,毗邻惠山寺;始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兴盛于明万历至清康乾年间,是江南地区山麓别墅式古典园林、无锡市唯一的明代古典园林,与南京的瞻园、苏州的留园、拙政园并称江南四大名园。 凤谷行窝 陈列的中堂字画 寄畅园的美在于它“自然的山,精美的水,凝练的园,古拙的树,巧妙的景” 从寄畅园里看锡山的塔,这里每处都是美景,使人流连忘返,难怪清代的二个皇帝每次都要来这里 这里有一棵明代洪武年间种植的银杏树,至今已有600多年了 寄畅园旁建有大雄宝殿 惠山的得名是因为古代西域和尚慧照曾在附近结庐修行,古代"慧"、"惠"二字通用。 惠山泉为唐大历元年至十二年(766-777)无锡令敬澄所开凿。相传唐代陆羽评定了天下水品二十等,惠山泉被列为天下第二泉。随后,刘伯刍、张又新等唐代著名茶人又均推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泉,所以人们也称它为二泉。中唐时期诗人李绅曾赞扬道:"惠山书堂前,松竹之下,有泉甘爽,乃人间灵液,清鉴肌骨。漱开神虑,茶得此水,皆尽芳味也。"宋徽宗时,此泉水成为宫廷贡品。元代翰林学士、大书法家赵孟頫专为惠山泉书写了"天下第二泉"五个大字,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泉亭后壁上。当时,赵孟頫还吟了一首咏此泉的诗:"南朝古寺惠山泉,裹名来寻第二泉,贪恋君恩当北去,野花啼鸟漫留连。" 惠山泉为唐大历元年至十二年(766-777)无锡令敬澄所开凿。惠山泉水源于若冰洞,呈伏流而出成泉。泉池先围砌成上、中两池。上池呈八角形,由八根小巧的方柱嵌八块条石以为栏,池深三尺余。池中泉水水质很好,水色透明,甘冽可口。中池紧挨上池,呈四方形,水体清淡,别有风味 宋代,又在下方开一大池,呈长方形,实为鱼池。明代雕刻家杨理特在下池池壁雕刻了一具螭首,这螭首似龙非龙,俗称石龙头,中池泉水则通过石龙头下注到大池之中,终年喷涌不息。 漪澜堂前观鱼,这里的鱼长的很肥。苏东坡曾在此赋诗曰:"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 漪澜堂刚新整修好 惠山的二泉基本上为明代原貌,但曾疏浚过多次。方池北边有《修漪澜堂记》碑,高0.55米,宽1.10米 过去二泉是省文保单位,现在天下第二泉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穿过这里的圆形门洞我们就往边上的胡园走去 经过华孝子祠。华孝子祠中祀奉的是东晋时期无锡人华宝。据载,华宝幼年丧母,父亲华豪于东晋义熙末年随刘裕防守长安,临行前告诉年仅八岁的儿子华宝,待自己卫戍期满回乡便为儿子行成人礼、娶亲。然而长安陷落,华豪死于战争。华宝恪守与父亲的约定,直至70多岁仍未戴冠成亲,此事在民间传为佳话。唐代就建有祠,内塑童髻长须 华宝像。该祠屡有废兴,现建筑始于明,成于清,保 存基本完整。 华孝子祠前的井亭,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有感于华宝之孝,亲赐“孝子”匾额,以示恩宠。唐代,华宝后人在其住宅基础上建起了孝子祠堂 空旷的秦园街游人稀少,我们来过多次,从来未见过这样稀少的人流,希望疫情能早些结束,让大家回到原来平安的生活中去。 这是寄畅园在秦园街的原来的门,过去就是从这里进去参观的,现已封闭 下午四点我们要回去了,今天的收获还是满满的;我们祭拜了先祖,祈求先祖钱王佑护我中华民族早日战胜瘟疫,普天下得以幸福安康,我们还重游了锡惠故地,温故而知新又了解、学了不少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