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落实好“双减”政策,打造高效课堂,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近期,平利县城关第四小学数学教研组开展了“听评常态课”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以一、二年级教师上“常态课”为主,主要尝试把控时间,生成“3+1”精讲精练课堂教学模式。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将课堂时间进行划分,30分钟完成新授知识,10分钟用于答疑解惑,针对性的强化巩固,提高课堂练习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课后,上课教师说了设计思路,谈了教后感受:</p> <p class="ql-block"><b><i><u>杨英老师:</u></i></b></p><p class="ql-block"> 认识人民币对于一年级的小数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在生活中购物、医疗、餐厅吃饭等处处都要用到人民币,它在人们生活、社会地位中都起到了很大作用。陌生的是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支付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人们在生活中很少用现金付款,基本都是采用微信、支付宝来支付。所以现在的学生很少看到现金,对与人民币的兑换也更陌生,给教学到来了很大难度。</p> <p class="ql-block"> 回顾本节课,做的好的地方有:</p><p class="ql-block"> 1.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能力。</p><p class="ql-block"> 首先,让学生自主观察,认识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面值的人民币,根据人民币上的数字、文字、颜色和图案去认识人民币。再通过PPT播放人民币背面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祖国的美景,雄伟的建筑,让学生感受人民币中蕴藏的文化。</p><p class="ql-block"> 2.加强数概念与人民币兑换之间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教学时,先让学生回忆5、10、20、50、100各数组成,将旧知迁移到新知中来解决人民币的兑换问题。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进行人民币的兑换,顺理成章、水到渠成,降低了学习难度,突破教学难点。</p><p class="ql-block"> 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1.时间上安排不够合理,导致时间紧张,课堂小结草草收尾。</p><p class="ql-block"> 2.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关注面不广,对学生的评价不到位,鼓励性语言不够。</p> <p class="ql-block"><b><i><u>胡承洁老师:</u></i></b></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我是由现实情境导入,借助兑换操作,由具体到抽象理解换算方法,注重过程方法的指导,对计算过程进行细致的指导,突出单位统一的重要性,先换算再运算。在教学中,学生对于换算和计算都没有问题,但有少数同学对计算结果超过10角的没有换算成几元几角,还需要进一步的训练。</p> <p class="ql-block">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认为在设计课堂实际操作活动中不够紧致。由于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思考,导致这节课成了传统的方法上课,没有做到以学生为本的目标,这是我所欠缺的,在操作方法上还应呈现出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多加引导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p> <p class="ql-block"><b><i><u>吴婧老师:</u></i></b></p><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我讲授的内容是《千以内数的认识》。刚一拿到教材,我有种无处下手的感觉,不知该如何处理。在之后我深入解读教材,细细理解体会,将教学目标定位于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发现两个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掌握数数的方法,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数数的过程是无限的,但是数数却是有规律可循的,就是满十向前一位进1。</p><p class="ql-block">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通过小动物搬砖的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设计了数数活动,让学生在“一”“十”“百”的基础上认识计数单位“千”,同时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在练习环节,我设计了拨计数器数数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和具体的活动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数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在借用“计数器”让学生上台拨一拨的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说明我在教学设计时预设不到位。因此,今后教学更要“以生为本”,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备教材、更应备学生。</p> <p class="ql-block"> 回顾这节课,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第一:纵观整堂课,前紧后松。在新知探究的环节显得有点仓促,后面练习时间相对长了一些。应该在难点突破上多下功夫,让学生多发现问题,并通过探讨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 第二:备课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会出现的问题,导致本节课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今后要更加认真研读教材,备课要充分考虑学情,提前预设,努力营造轻松、高效课堂。</p><p class="ql-block"> 第三:课堂作业设计不够科学。练习要有梯度,分层设计,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的同时还要突破重难点。</p><p class="ql-block"> 另外,课堂中还有很多细节方面的处理也不够理想,课堂组织能力还要提升。这些问题我都必须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p> <p class="ql-block"><b><i><u>王友军老师:</u></i></b></p><p class="ql-block"> 上完这节课之后,我感受颇多:孩子们学会了许多新知识,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素养也得到了提升。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谈我上完这节课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1.成功之处:通过文图并茂的情景图的引导,学生们对余数的意义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除法竖式的写法要求、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孩子们能快速地判断出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列竖式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运算,计算的正确率高;在解决问题中,孩子们能快速找出已知的条件和所求的问题,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思考每道题的余数应该怎样办,能合理的选择到底是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孩子们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正在逐步增强;在找规律、列算式计算的题目中,我班的学生能快速找出规律,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记录所发现的规律,能根据余数是几,快速找出所求的问题就是所发现的规律中的第几个,从而确定问题的答案,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升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 2.不足之处:①在列竖式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我要求学生在试商时,从9倒着往回想,一直想到乘法口诀的结果和被除数接近,又小于被除数时停止,对于思维快、背诵乘法口诀熟练的学生来说,这原本是快速的方法,可是我们班上还有几个学生还没有掌握好这种办法,计算的速度仍然很慢。②在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有不少的学生对横式中余数应该怎么办?思考地不够到位,不能熟练地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计算,正确率还不是很高。③找规律解决问题中,还有几个学生没有养成“圈一圈”圈出规律的好习惯,在余数算出之后,对最后的问题的解答速度有所影响。</p><p class="ql-block"> 针对以上的不足,我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①督促学生继续熟记乘法口诀,提高学生对于除法问题的解题速度。②多练习与实际生活有关的除法问题,提高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合理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③多给学生提供上台板演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收获新知识的幸福感!</p> <p class="ql-block"><b><i><u>邓海英老师:</u></i></b></p><p class="ql-block"> 《1000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是第七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教学中,为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我充分利用教材上的问题和点子图,既引出让学生用计数单位数数的过程,又使学生感觉图中的点子密而多,所以这个数应该比较大。让学生估一估后启发学生用计数单位“百”去圈的过程,圈了2个百,与剩下的3个十和5个一合在一起得到点子数是二百三十五。让学生了解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再借助小棒图的直观演示,让学生清楚的看出235的组成。接着对照小棒图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数,再对照计数器上的数位写数和读数。体会一个算珠放在不同的位置上,可以实现以一当十、以一当百的飞跃,从而使数位的知识更直观化。最后教学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放手让学生同桌交流、尝试练习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计数器回顾归纳总结出10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特别强调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新知结束后,通过做一做和练习十六来巩固数的组成和写数读书的知识。</p><p class="ql-block"> 整节课我觉得做得好的方面有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 1.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p><p class="ql-block"> 2.新知学习时,采用数形结合并借助小棒图演示操作,让学生体会235的组成,最后借助计数器掌握写数和读数的方法,教学405、350和300的读写时,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亲历知识知识的生成过程,做到扶与放的结合,以扶导放,体现主导与主体的有机结合。</p><p class="ql-block"> 反思整节课,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p><p class="ql-block"> 1.本课容量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比较大,时间安排前松后紧,导致练习题没有处理完,课堂小结也草草结束。</p><p class="ql-block"> 2.后三个数只侧重于10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忽视了数的组成。</p><p class="ql-block"> 3.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完毕后,再让学生进行对比,从而总结出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数读法和写法,这样就轻松突破本课难点。</p><p class="ql-block"> 4.巩固练习第2题和练习十六第6题交换位置,从直观到抽象,更能体现练习的层次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每听完一节课,老师们都会聚在一起,谈收获,提建议,各自发表对这节课的理解与思考。让我感受到了老师们对教学的热爱和对教师这份职业的担当</p> <p class="ql-block"> 在这次的听评常态课活动中,我看到了这几位老师课堂中的“精讲”,学生的“精练”,注重让学生在富有层次性的练习中巩固新知。给我感受最深的,则是这几位老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视。勤于强调,让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提醒中养成好的习惯。强调之细,要求学生从书写,计算,单位到答语等方面做到准确与规范。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后续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更不能忽视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p><p class="ql-block">(供稿:本次活动的上课教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