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岩寺周邊古跡示意圖 香岩寺远景规划图
香岩寺区域图 香岩寺区域远景规划图
宁夏中卫香山是《山海经》西次三经之首的崇吾之山。崇吾之山是黄帝族繁衍生息、采集狩猎、图腾崇拜的神山,自古钟灵毓秀,神异非凡。香山古有森林覆盖。登临远眺,南通灵固,北尽沙漠,城堡星罗,峰峦巍峨,茂林葱茏,“山之南崆峒似屏,山之北黄河如带。”左顾牛首,右盼永安。韩霞缥缈于丹崖,落日阴生于紫殿,足以荡心胸,资浏览,方圆州县闻名。 香岩寺始建于唐代(与石空大佛寺,宣和羚羊寺,寺口米钵寺同为宁夏四大古寺之一)。清乾隆中卫县志载:“县之南山总名,前明为庆王牧场……山巅高约十里,旧建有香岩寺。”
据重修香岩募化疏引方:“应理黄河之南,旧有香岩寺,登览翠岩乃中卫第一名胜古迹,越千余年矣。开辟初建系唐代慰迟公,振兴者宋代罗彦威。前明成化年(公元1466年)始有洗心和尚继业重统,督修楼台殿阁,规模全伟。迄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嗣有通众和尚追前代开辟之遥,先师续修之久,但山场阔大,殿宇微小,发心邀请地方文武官暨乡绅遮募化,前后楼阁殿宇,概为重修。传至寂化禅师,法名觉孝,已三十六世。历年久远,凡寺中梁木损坏者颇多,砖瓦倾颓者不少,觉孝不忍坐废,于前清道光丙申年(1836年)呈请地方官,饬谍捐修前后殿宇,上下楼台及两廊房屋共计一百八十余间。
香岩寺遗址保护范围:建筑群外侧各50米以内,面积为47000平方米。
香岩寺旗杆石对联:
香岩狮吼通三昧
宝刹鲸叫亮一心 古寺旧时高拔于群山众岭之上,清雅幽静,气势磅礴,即是僧侣道士拜佛修道之所,也是邻近中卫,灵州,固原,群众朝山游乐之处,清代赋名“香岩登览”,列为中卫八景之一。
清末名人谢威凤就有“远览香岩千障岸,高枕贺兰万重山”的酒令句。并有游香山诗:癸卯花朝日(即农历二月二日)鸣沙草未青,探山临绝顶,保种仗衰龄。(当时香山地区常发生土匪抢劫)万里河为带,青山赛坐屏,泉源如可掘,何止居千丁。
初探香山不知高,挥汗攀岩渴难消;放胆寻水寺中去,唯见僧笠挂树稍。
”清代诗人宋楫《香巗登览》赞曰:“边城古刹势崔嵬,竟日登临未拟回,俯视河山收眼界,恍疑身在雨花台。”清代乾隆中卫县志将《香巗登览》列为十二景之一。按语说“峰岳巍耸,凌云插汉,登临远眺,群山皆俯,南通灵固,北尽沙漠,城堡星罗,河流如带,殊足以拓心胸而资流览矣。”乾隆年间知县黄恩锡就驻此总纂修成首部中卫县志,能不让人感慨乎?
佛寺不仅落座妙高而且历史悠久,始建年代首推大唐贞观盛世。也有印度阿育王造八万四千佛舍利塔遣室利房等人来中国化秦之传;还有法显西域求法绕道途经香岩寺之说;更有印度使臣“伊存”口授《浮图经》于博士弟子“卢景”时传入之蠡测。经考证:塞上丝绸北路和河西走廊的交通一线贯通,佛法传播一脉相承,应该说佛法的传入时间先于中原,这是不可置疑的,但是否起基建庙有待考证,不能憾测。要说香岩寺的的雏形始建年代,应与北魏开凿须弥山石窟(公元400年左右)基本同步。因为,一是借助开凿石窟之东风和宽松的政策。二是鸠摩罗什法师在凉州(今武威)被吕光滞留达十七年之久,在此时佛法从凉州传入中卫香山是水到渠成之事。
(自治区佛教协吕维新) 香岩寺牌楼座落在本寺西北,是香岩寺的北大门,距寺院八公里。此牌楼几经周折于二O一六年六月落成。牌楼总高13.6米,总宽度18米,洞口高5.7米,宽度8.661米。青年企业家刘玉明捐资21万余元设计铸造,此牌楼的建成是上寺拜佛,僧俗信众的指路明灯,是香岩寺古老厚重的重要标志。此功德无量,名垂千秋,愿以此功德增长福慧,圆成善果。
中卫香岩寺管委会 晚霞映古刹 古洞现神光 香岩寺塔林,亦称香山塔林,位于香山主峰之巅的香岩寺东南坡脚下。
该处塔林为明清时期历代香岩寺主持僧人的墓塔。塔林占地面积约一千多平方米,共有大小塔十座,分砖筑、土筑两种。个别砖塔稍有倾斜,土筑的有三座,已倾塌仅存基址。
砖塔平面皆呈六角形,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大小不等,采用白灰错缝砌筑,塔体外表由长条形大砖砌成。一般通高五米左右,部分塔体向东开有壁龛。塔形分两种:其一为六棱体塔身,塔体肥大,塔顶为桃形四角攒尖顶,简洁明快,显得古朴、明朗、粗犷;其二塔顶为歇山顶,上下出檐,六脊与塔身之六棱角相连,收分顶端垒竖黑色琉璃球二到三颗不等。
塔林中部偏北处有砖石混筑的牌坊一座,歇山顶,高五米、宽四米,东西贯通一门洞,门高二米,宽一点五米。门洞上方刻有“松风照晚”四个大字,右上角题有“康熙癸未秋月”,左右门侧刻联“云室共我为至友;山水同吾作—家”。
塔林遗址保护范围:东西长20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40000平方米。遗址保护范围向外5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古塔电塔相映晖 悲愴岁月 白崖子西夏聚落遗址全景 白崖子西夏聚落遗址
周兴华先生的《宁夏史地新证---神秘南长滩》一书中:宋、夏时期,今宁夏中卫为西夏力吉里寨、雄州,黄河两岸均为西夏居民。中卫香山地区遍布西夏聚落遗址,在废弃、倒塌的古城堡、古窑洞内外,遍布散见西夏瓷器残片等遗物。这说明香山地区是西夏国民的重要聚落区域。
2012年4月25日周兴华先生一行考察中卫香山寺时,在寺前山坡老植被下约一米深处发现了香山寺的唐代古建筑遗址。在数米的古文化层中,埋藏着唐代黑釉瓷片,丰富的西夏、金代白釉、褐釉瓷片
白崖子土城遗址,在城中地表散见红陶片、彩陶片、宋、夏、金元瓷片。土城周围的古窑洞地表面遍布宋、夏、金瓷片。
白崖子西夏居落遗址。
在城中地表散见红陶片、彩陶片、宋、夏、金元瓷片。土城周围的古窑洞地表面遍布宋、夏、金瓷片。 即将消失的中卫神马
中卫地区有一个民间传说:在香山石马沟深处一块又大又平的青石板上,每当太阳升起后就有几匹活灵活现的骏马出现在石板上,太阳一过中午神马就不见了。据说无缘无福之人也看不见神马。中卫籍历史学者周兴华据此传说翻山越岭实地考察,由此联想发现了中卫南北山规模空前的岩画群,拉开了中卫岩画走向世界的序幕。
2000年在原香山红泉乡党委孙书记带领下,穿过人迹罕至草木茂密的山沟捷径,我亲眼见到了传说中的香山神马——石马沟岩画。当时在石板下还有不久前有人上过的香,可见直到现在还有人对神马膜拜。
那天太阳光线很强,我们刚到石板前什么也看不见,经过不断改变观看方向,终于看见了几匹马的图形,并且越来越清晰,待用手摸时,图像与岩面一样平整,无沟槽刻痕。这时候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有的人、有的时候看不见神马,原因是岩画年代太久远,刻凿的痕迹与石面是平的,只有在光线角度合适的情况下才能可见。再者石马沟这个名字不知在什么年代早就有了,当时的人以神马命名沟名,说明古代人们早就发现了岩画。(王学義 文)
石马沟岩画“神马” 近年来,在香山,石马沟,石羊沟,大井沟等地发现古代岩画100多幅,130多个单体构图,内容与北山岩画大体相同,富有考古价值,可供开发观赏。 石馬溝岩畫“神馬”位置 石羊溝岩畫 万骨塔:座落于中卫城区香山乡赵麻井村东南,创建于清宣统年间。
塔体座北向南,通高5.7米,为砖石结构。塔之基座为八棱体,每棱宽l米,高0.45米:塔身高4米,仍为八棱体,与基座棱角相通。西南角开一壁龛小门,高0.8米。门楣上方嵌有“蒸堂”匾额一方;再上又有砖匾,上竖刻“万骨塔”3个大字。匾两侧有细线阴刻,西侧题曰: “本堡香岩寺善信主持筹建”;东侧署“大清宣统继元俊七年五月吉旦”。塔身上部以上下挑出的棱角子牙和叠涩砖作为塔檐。塔顶为歇山顶,每条脊体仍与塔身之棱角相衔接。顶端有黑色琉璃球2颗。
经考证:清同治五年(1866)六月,回军再次攻打中卫县城时,被甘肃傅军小统领黄开榜率军击退后,撤奔香山。香山地区居民闻回军至,纷纷逃上香岩寺避难,被回军围困山上。12月,陈中孝率民团前往救援,与回军战于赵庥井。次日天降大雪,民团火枪受潮不燃,气为之夺,赤膊上阵交战,终败。这场搏杀双方死亡甚众,尸体露野无人掩埋。至宣统年间,香岩寺主持并地方人士捡骨丛葬,并建“万骨塔”以记之。(陳建德文) 【神仙脚峁】的传说
“神仙脚峁”顾名思义是神仙留下脚印的山峁。相传在很久以前香山地区政通人和、风调雨顺,百姓生活安居乐业。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有一天不知从什么地方窜来一个妖魔,烧杀抢劫无恶不作,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破坏正常的生产生活,给香山地区群众造成极大伤害。百姓苦不堪言,纷纷到香岩寺求佛菩萨保佑,观世音菩萨闻声救苦,以应身法力现一名力大无比的勇士,下凡捉拿妖魔鬼怪,为民除害。勇士明察暗防,掌握了妖魔的罪行和其活动规律,制定了降魔计划。在一个月光明媚的夜晚,勇士在暗处守候妖魔的到来。终于一道黑旋风带着飞沙走石刮来,妖魔又要杀人抢劫来了。勇士瞄准时机便猛追过去,妖魔发现一个大汉勇猛追来,他觉得自己不是来者的对手,便想从山沟逃去,勇士从一个小山头追来,很快擒住了妖孽,押回天庭交令去了。
妖孽消除了,从此天下太平,人民又一如既往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过后人们在一个小山峁发现了留在平石板上几个深深做脚印。后人把这个为人民消除災難的勇士敬尊为神仙,把留下脚印的山峁称为“神仙脚峁”,代代传颂流传至今。
“神仙脚峁”在香岩寺东南八公里处,中海公路边缘,地势平坦交逼便利,和石羊沟岩画相连,是人们游览考古的理想去处。
(孫治清文) 神仙脚印,惟妙惟肖! 碑 神仙脚峁的传说 四眼井土城遗址
地表散见厚胎红陶片、南北朝时期的北方青釉瓷片、西夏、宋、金、元瓷片及残砖,其中以西夏、金代的瓷片为多。
香岩寺山下四眼井兵马营城堡遺址 明慶王朱旃在香山設軍馬場,在此駐軍。 香岩寺山下四眼井西夏古村落遺址。
1987年11月,在四眼井沟西夏聚落遗址一个倒塌的古窑洞中,清理出了一批西夏文物,其中有瓷器16件。 刘公大夫墓群
刘公大夫墓群位于香山主峰东北部脚下,距香山寺5公里,韩素井村北1公里处。有三个墓区。主墓区座北向南,规模较大。内有墓葬六座。墓区南部中央立石牌坊一座,高2米,宽2.5米,为墓区正门。门额上方有横匾,南刻“是所磅礴”;北刻“漂列万古”。
古墓原有衆多石門石碑石人石獸,墓穴多処,早年被盜,蔚為壯觀。今地面遺物已不知去向,…… 古墓地表遺物 香山古城堡 香山寺古井。在寺東南溝中,至今水清涼甘甜,垂手可得,是古時寺院之生活水源。 爬松,学名地柏,是香山特有植物,中卫人家喻户晓,但我们来之前想象,在这荒凉之地恐怕只能偶尔遇到几颗而已,但出乎意料,在一处大山沟里,整个山坡长满了翠绿色的爬松,高可齐胸,匍匐在地,并无树干。其他山坡也看见一簇簇爬松,每一丛面积都有好几间房子大,色如翡翠,鲜嫩旺盛。爬松冬夏常青,冬季雪中更显其娇美姿态。
“爬松”匐地生长,枝干盘曲如虬爪,叶簇如松,唯无松的气质,不能向上直长固得乖名。多现于山坡的皱折之 处,蔓枝滴翠,四季常青,婀娜多姿,令人观之稀奇。
据传说是为了迎接玉皇大帝判案,全身披红挂绿压弯了腰。玉皇大帝评它霸道,斥责它老实看山,至此爬松再也伸不直腰,四季常青,与山为伍,点缀着山与人间的奇景。
爬松无志胜有志。她深闺不嫁,孤芳自赏,热恋家乡,唯香山独生,别处不去。
香山昔日权木丛生,有山榆,山杨柳,山酸枣,旋条,冬青等多种。早春始发,吐翠露颜,山花烂漫,五彩缤纷,漫山清香,不负香山美称也,现因天旱,天然植被日渐退化稀少了。
磚瓦塘遺址 。古為香山寺火場,即在此种地牧羊燒磚,以維持寺院僧衆生活開銷,生産建寺用磚瓦。 碑 磚瓦塘窯洞,寺院義工居住及收容躲兵差窮苦百姓的処所 磚瓦塘窑洞内景,寺院義工居住及收容躲兵差窮苦百姓的処所。
窑洞有上下两层,洞内小洞口是通往下层窑洞的通道,便于躲兵时逃出。 雕梁画栋 金碧辉煌 香山风电场
中卫的风能资源是宁夏风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根据香山测风塔70米高度测风速,香山的年平均风速为6.48m/s,无破坏性风速、风的品质较好、盛行风向稳定、风能资源较好,预计年利用小时数为1904小时。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发挥我市的风能资源优势,发展风电产业。截至今年3月,全市已建设风电项目的并网容量达到1450兆瓦。
2011年6月22日,香山风电场一期工程并网发电。从开工建设到并网发电仅用了7个月,创造了宁夏风电场建设的最快速度。2011年12月12日,二期并网发电;2011年12月19日,三期并网发电……2014年12月,香山风电场九期并网发电;目前在建的十至十三期也预计今年10月底并网发电。据了解,香山风电场是沙坡头区第一个并网发电的风电场,也是目前沙坡头区最大的风电场。截至目前,每年通过宁夏电网将约6.1亿千瓦时的绿色电能送入千家万户,相当于节约标煤约2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1万吨、减少粉尘排放约17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1.8万吨,不仅为中卫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绿色发展开拓了道路,也为宁夏山川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世界闻名-中卫香山硒沙瓜
石头缝里能长出西瓜吗?能!这就是咱宁夏中卫香山地区的农民种植的压砂西瓜。
宁夏中卫市的香山地区,昔日是个乱石遍野、无人问津的荒漠戈壁,如今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史无前例的变化!今年,72.8万亩、预计总产100万吨的压砂西瓜,给这里的荒山披上了绿装,也给这里的农民带来了生存的希望、发展的希望、致富的希望。曾经饱受干旱之苦、靠政府救济吃饭的山里人笑逐颜开。
约占中卫市1/3面积的环香山地区,地处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年降水量不足180毫米,蒸发量却在1800毫米以上,属于中国最干旱的地方之一,但是,就在这个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中卫人民却实现了干旱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变革。在山地斜坡上铺垫10—15厘米厚的颗粒或片状砂砾,既蓄水、保墒、保温,又可以避免水蚀、风蚀,防止水土流失,浓缩了干旱地区传统农业种植技术之精华,从石头缝里“蹦”出的硒砂瓜创造了世界奇迹。(图文:眉飞色舞)
硒砂瓜销往全国各地 古人詠香山寺詩及現代高僧墨跡 扫一扫,看高庙 去香岩寺旅游交通路线:
公共交通:可在中卫市汽车总站乘坐“中卫—三眼井”香山西路班车,票价12元,到上山路口牌楼下车,步行7.2公里到寺院,也可乘出租车直达。
自驾车:从市区过黄河桥向南,经过山台子到红泉关庄子梁,向西走景庄方向,到白崖子梁上山牌楼路口,向南直接上山到寺院,车程55公里。
香岩寺旅游交通路线详细数据:
中卫市区到香岩寺行程大约数据:
中卫鼓楼---到汽车客站2.2公里(2.2)
汽车站---到黄河桥北3.3公里(5.5)
黄河桥---到西台交叉路5.5公里(11)
西台叉路---到电子眼3.7公里(14.7)
电子眼---到公路桥2.8公里(17.5)
公路桥---到高家水3.5公里(21)
高家水---到上下坡1.7公里(22.7)
上下坡---路崖子中段5公里(27.8)
路崖子---到红泉三叉路15.2公里(43)
三叉路口---到牌楼上山路口5公里(48)
牌楼上山路口---到香岩寺院7.2公里(55.2)
从牌楼路口开始,到护林碑1.7公里,到坡顶3.1公里,到十字路口4.6公里,到风电厂砖瓦塘5.2公里,到荤灶6.5公里,到寺院7.2公里。(从牌楼到寺院共7.2公里)
从市区到寺院共合计:55公里。
大约行驶时间约1小时左右。
艺轩2014.10.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