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协同 科学衔接】垦利区明珠公馆幼儿园幼小衔接专题指导(三)

赵欣

<p class="ql-block">  科学探究精神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尤为重要,当儿童对生活中神奇的现象能产生科学探究的想法,就能发散儿童的思维,激发儿童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探究的欲望,帮助儿童从小树立起良好的科学素养。科学教育在幼儿阶段以及小学阶段都非常重要,能帮助幼儿顺利进入到小学阶段的科学学习之中,因此,科学小实验在幼小衔接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p> 《纸巾彩虹》 <p class="ql-block"> 实验原理: 这是因为纸巾里都有“毛细管”,有的“毛细管”很小很细不容易看见,有了这些“毛细管”,水才会自己顺着毛细管向高处爬,有色块的纸巾吸水后变成了彩虹。生活中的毛巾、海绵、棉花、纱布也会吸水,物体通过自己身上的毛细管能够吸水的现象,我们就叫做“毛细现象”。</p> <p class="ql-block">  通过毛细现象孩子们学会推移,用会发现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如:植物的茎,钢笔墨水等。</p> <p class="ql-block"> 准备长方形纸巾。</p> <p class="ql-block"> 用彩笔涂上颜色。</p> <p class="ql-block">  将涂好颜色的纸放入两个盛满水的被子中。</p> 《回形针 水上漂》 <p class="ql-block">  实验原理:因为回形针是由金属制成的,因此其密度比水大,所以当实验中用第一次的方式把回形针放进水里时,它将会下沉。实验中第二次回形针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即为水的表面张力。实验中以第二次的方式将回形针放在水面上时,回形针受到最大的水面张力的支撑,因此它才会浮在水面上。</p> <p class="ql-block">  这个实验可能会做好几次才成功,正是这样的不断实验和观察记录,为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习惯和毅力做好准备。</p> <p class="ql-block"> 准备一杯水和若干回形针。</p> <p class="ql-block">  取一枚回形针放入盛水的杯子中,观察。</p> <p class="ql-block">  再拿一张卫生纸缓慢将回形针平放入水中,再观察。</p> 《平均分水》 <p class="ql-block">  实验原理:虹吸原理就是利用压强差的原理,在密闭容器里液体高度相同,压强相等。而虹吸管里灌满水,没有气,来水端水位高,出水口用手掌或其他物体封闭住。此时管内压强处处相等。一切安置好后,打开出水口,虽然两边的大气压相等,但是来水端的水位高,压强大,推动来水不断流出出水口。</p> <p class="ql-block"> 幼儿入小学后,由于文字的经验少,老师布置的作业或一些任务主要是靠口头传授。因此在幼儿园我们就要培养幼儿有任务意识,有责任心,知道老师布置的事一定要完成。所以我们会布置科学小实验,让幼儿跟父母共同完成。</p> <p class="ql-block">  准备两个杯子和一根弯曲的吸管。</p> <p class="ql-block">  其中一个杯子倒上水,插入吸管观察。</p> <p class="ql-block"> 吸管注入水。</p> <p class="ql-block"> 在两个杯子上插入吸管观察。</p> 《纸片托水》 <p class="ql-block">  实验原理:是大气压力比水的重力更大。</p><p class="ql-block"> 温馨提醒:做纸托水实验时,要把杯子装满水,不能留有空隙,否则空气进入后,大气压会降低,可能导致实验失败哦。如果杯子倒过来的时候速度很慢,水流出来,实验也会失败。如果实验成功,纸可以保持水一分钟左右,但如果纸浸泡时间过长,最终也会脱落。</p> <p class="ql-block">  为使幼儿适应小学规则,在科学领域中,在探究活动前,我总要先讲清规则,让幼儿明确活动的要求,树立规则意识。</p> <p class="ql-block"> 准备一个杯子倒满水。</p> <p class="ql-block">  将小纸片放到杯口压一压,将杯子倒过来观察水是否会流出来。</p> <p class="ql-block">  用卫生纸放到杯口试一试,观察水是否会流出来。</p> <p class="ql-block"> 为了帮助孩子们适应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应该更重视学习习惯和毅力、任务意识、规则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因此我们以科学小实验为切入点,在发展幼儿智力的基础上,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作为重点,为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p>

回形针

幼儿

实验

杯子

科学

毛细管

吸管

观察

小学

纸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