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书荟|树立课程视域作业观 我与课改同行——读《重构作业 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有感

学步桥小学 孔丽霞

教师简介 <p class="ql-block"> 孔丽霞,邯郸市小学语文刘燕名师工作室成员, 邯郸市丛台区学步桥小学教师 。曾先后被评为邯郸市骨干教师、邯郸市德育先进工作者、邯郸市师德标兵、邯郸市优秀班主任等。从教二十多年来 ,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 ,积极参与省、市多项课题研究工作,并主持一项市级课题研究。</p> 读书有味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业一直备受关注,却又饱受质疑。作业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名片”,作业设计质量、作业实施效果等都应成为衡量课程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本书聚焦单元作业,主要探讨了以下六个方面问题:一是作业的内涵和价值;二是作业设计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三是当下作业设计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四是为何要形成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观?五是课程视域作业设计观下作业设计的策略与方法;六是课程视域下作业设计策略如何“可视化”。</p> 阅读留痕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双减”政策实行以来,全面压减学生的作业总量和时长,很多教师陷入了困惑中。作为教师,我们既要减少作业量,又要保证教学质量,到底该如何做呢?在这个学期,我也尝试从布置作业入手,希望做到减量不减质,然而如果还固守原来的作业理念,显然已经行不通了。寒假里,我有幸读到王月芬老师的《重构作业 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一书,感觉收获颇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该书打破我从教多年的固有的、传统的以课时为单位的作业设计模式,聚焦单元作业。我们每天都会给学生布置作业,理想的作业行为除了“完成”和“正确”外,更重要的到底是什么?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反思自己教学过程,对于作业的布置,最主要的目的为了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所以作业多为书面式文本作业,而且还一再强调要独立完成,在这种作业观指导下的作业类型呈现出单一化和机械化的特点。用书上的话说,这是教师在用作业对学生的“控制”,这种作业观将学生作为控制、加工改造的“客体”,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这种作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机械重复,重竞争轻合作、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不容忽视,使作业远离了学生丰富的现实生活,变成教师延长课堂教学时间和管理教学的手段。读到这里,忽然觉得自己的教学似乎就经常囚禁在这样作业圈套里,留作业、写作业、讲作业,然后再留,再写,再讲,如此循环反复。束缚了教师的教学,更捆绑了孩子们的手脑,限制了孩子们发展的空间。王月芬老师提到的课程视域下设计作业就如风向标给我指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书中的第四章课程视域作业观详尽阐述了作业设计应体现以下基本特点:一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力、方法和实践能力等,作业布置强调趣味性、实践性;二是作业类型多样灵活,重视问题解决,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和空间,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不唯课本,而是把社会当作学习的大课堂;三是注重学生作业完成的过程而不是完成了多少,看中的是学生是否掌握完成作业的方式与作业的实用性。学生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探究、合作和自主精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重构作业 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让我重新树立了作业观:作业,本质上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我们唯有对作业有了深度的认识,提高自己进行大单元作业设计的能力,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更有效,才能让孩子们爱上学习,这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p>

作业

视域

课程

学生

邯郸市

设计

单元

教师

教学

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