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老宅的拆建,勾起了我诸多儿时的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个院是我们的老宅,是个两进的院子,老祖宗何年何月建的?又为什么外人叫囫囵道儿?说这个院的人都憨厚耿直,现都无从考究。该图看到的门前为前院,我记事时门前左侧(西)是窨子和三个猪圈;右侧门外原有一盘碾子和堆垫圈的土场,中间就是通街里出门的道路了。进门为住人的后院,记事时由爷爷和三爷爷一分为二居住,爷爷分住在西半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进入后院房子的分布。据说最早是四合院,日本鬼子侵华时给烧的只剩一个捣蒜的石头蒜臼,后老爷俩一点点盖起了东西房和北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西边半个院子。过去老家的院落都这样:座北朝南五间北房;东西各三间厢房。故爷爷与三爷爷各二间半北房和对应的东西厢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父母说他(她)们结婚后(应是1947年)父亲和大伯分家时,北房的两间半还没盖起来,大伯分得北房的地基和西房最靠里门朝北房开的一间;父亲分得西房的另两间和南头做饭的小间。大伯的西北屋盖起后实际是爷爷一直住着,我们稍大点儿就跟着爷爷睡。大伯西房的小屋雪婷、联婷和俊婷都出生在此,一直到59(或是60)年随军搬至天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屋门向左、窗户和靠最左侧的小门就是父亲的房产了。这间屋子,就是我们姐弟的出生地,呱呱坠地的老宅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三爷爷的东北屋和东房,顺玉、明玉叔成家后顺玉叔搬了出去。八十年代初明玉叔在村东盖房时父亲全给买了过来并将东房翻盖成了砖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就这个东屋,应是住过的人最多的了,我刚有记忆时是英树叔(岁海的亲叔)住,后双庆叔结婚还是翻修房子时也住过,再后是树树叔在东屋结婚直至生了岁海在村西盖了新房搬出。64、65年,工程兵在神佑挖山洞的一个工兵连连部也住过。顺玉、明玉叔他们结婚应该也是在这个屋吧?我当兵走后就没太注意。最后就是平海结婚住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说这个院子旺人,其实是当时大家都穷,盖不起房子只能挤一起住。要说人最旺时应是五十年代末,当时有爷爷,大伯家5口人,我们6口人(姐姐在姥姥家),三爷爷家4口人,树树叔家3口人(岁海上边有一叫华忠的哥哥,后夭折),大人孩子近20人,挺热闹的。另母亲说过雪婷和顺玉前边都有一个哥哥,闹天花那年都未幸免。我也隐约记着常带我玩的英树叔和一个叫平均的孩子,后来都不见了。70多年的房子了也该翻盖啦,如果我们弟兄都在家也早拆盖啦!然而说归说,真拆了总有些丝丝的留恋,那毕竟是我们的根啊!常说落叶归根,我们的根不就在这里吗!尤其对我们这些依然飘忽在外的游子更是如此!!</span></p><h1><br></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 接下来简述一下后面房子的事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63年伍海出生后,父母即考虑为这5个儿子盖房子的事了。64年向生产队申请给批了村北的一块宅基地,65年准备材料打了五间北房的地基,同时从上至灵寿多地、下至田兴买树准备木料,于66年先盖了3间(沒势力一次盖起5间来),后2间好像是70年后接起来的吧?。再往后二海去上学、参加工作,三海、平海和伍海先后又当兵了,房子的事不急需即搁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就是村北的院子。沒人住院子也荒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90年伍海结婚成家后,父母说都成家了,总要明确下分家的事吧,让春节大家都回去过年当面说一下,就这样大年初二晚上开了个家庭会:鉴于我和伍海在北京已安家,二海和三海在石家庄也安家落户,平海在县城里上班(会联带李剑在老家)还沒房子的情况,商定将村北的院子分给平海,其他4弟兄谁家临时回来与父母仍到老院住,大家都沒异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86年春节探家在村东地里请大村二丑给拍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90年春节大家都回去分家时在门前的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分家后每次回去看别人家一个个成家后都陆续盖了新房,对老院的房子我也琢磨过多次,可就不足12米宽这么大块地儿我们四个加大伯家军军一户,怎么都不好设计布局,盖前后院或两层(太高影响后面采光人家不願意)都不好分配,也基于当时经济势力不行只好先放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05年回去看到有人家以耕地置换宅基地盖房的,想想老院的房子逐年陈旧、墙皮脱落,屋顶还老漏水,该给父母改善一下居住条件了(尤其是父亲一辈子农闲时帮别人盖房子,自己确没住过新房),即以父母东岗上的半亩、会联她们一分一类地,每分地另付1000元现金置换了村南六亩地里习平、金忠(建苏的地调整后自己也要盖)的二类地,经置换这块地18.5x21米,盖个院在农村也算不小的了,父亲对此很高兴,紧忙着给张落,具体施工委托国海组织实施,2007年装修完成,简单配了家俱家电,遗憾父亲最终还是沒住上,父亲命真苦啊!!后在院里打了口井,这样谁回去有个象样的地方住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走后把家都搬到了村南院里,母亲当时坚持一个人在家住(平海在县城有了房后已把会联和李剑、李钊搬到城里),我退休后也曾回去陪她住过两次,总感到留她一个人住不放心,经大家说服把她搬到了城里平海那儿,后也接到北京在我和伍海那儿住过俩月就不来了。也是,人地两生语言不通上下楼乘电梯不习惯,年龄大了不願意离家太远了。在县城主要是在平海那儿,有时到姐姐家或到石家庄三海那儿住些日子,他们都住在一层出入方便也有同乡说话,另外毕竟和花翠、会联她们在一起生活的时间长也熟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扯远了,回头还是说他们的房子吧!随着国家要对耕地和宅基地确权、说老宅沒人住倒塌后将由集体收回的消息,2015年大家商议把老宅院翻盖一下,因村南的院子是我操持并投资盖的就落在我名下,村北的院子已分给平海,这样我俩不参与,他们三个加军军一起盖两层,按上下各两家和大门庭设计,前院停三台车也没问题,具体还是由人家国海组织、三海在家帮忙完成的。</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翻盖后临街的大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8年底老宅翻盖装修完工,二海和三海住一层,伍海和军军住楼上。设计不错,每户两室一厅一厨一卫,房间不大但很实用。2019年五一,利用放假大家约好回去给他们暖房,晚上右邻右舍、亲朋好友来的人还不少,院里摆了6桌大家轮流坐吧,挺热闹!又完成了一件大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0年春,平海村北的院子让国海组织也进行了翻盖,主体结构已完成,待装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姐夫他们宅北的老房子,2020年也进行了加固装修。</span></p> <h1> 至此,房子的事我们这辈大概也就这样了,余生回去都有个落脚之地足矣!</h1><h1> 有些时间和情节记的不一定准确,作为资料留个念想吧!!</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