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为贴近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际,引领教师反思,提高科研能力,全方位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水平,凤山小学于2022年4月28日上午,在劝学校区举行了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的同课异构活动。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以同组展示、同组点评两个环节依次进行,教学内容为一年级第三单元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执教教师分别为袁兴东老师和朱宇馨老师。凤山小学校长孙文娇、教务主任吴晓红、劝学校区执行校长陈继清等领导和劝学校区所有道德与法治教师现场观摩了两位老师呈现的教学示范课。</p> <p class="ql-block"> 朱老师教态亲切自然,对教材的把握准确,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整堂课,有课堂活动,有知识扩展,有学习运用,有师生互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多媒体现代技术进行场景模拟有机地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整合在一起。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上明理,在明理的基础上践行,有效实现了多重教育价值。巧妙拓展渗透了关爱家人的感恩教育。理的启迪,情的感染,能的训练,扎实完成了育的任务,达到德的目标。教学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学生兴趣盎然,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教师教得扎实轻松,学生学得有效。</p> <p class="ql-block"> 朱宇馨老师运用多媒体现代技术辅助教学!</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比赛整理书包!</p> <p class="ql-block"> 轻松的课前律动!</p> <p class="ql-block"> 袁老师充分发挥了道德与法治学科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构建了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采用猜一猜、比一比、做一做、情景再现等教学方法把学习的权力交给了学生。充分运用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在操作中培养能力、养成习惯,熏陶情感。孩了们乐于参与,学有所得!整个课堂轻松流畅,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p> <p class="ql-block"> 两位教师的课都能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大家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凸显出多元各异的教学魅力,架构了“殊途同归”的课堂教学风格,让听课者真正感受到了同课异构的实效性。 </p> <p class="ql-block"> 发人深省的课后点评!</p> <p class="ql-block"> 课后,陈黎霞老师对这两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对两位老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效果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对不足之处提出中肯的建议。随后吴晓红主任对执教者及评课的教师作了中肯的点赞,在肯定优点的同时也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她希望道德与法治老师要深入研读新课标,立足新课标,立足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彰显育人之魂及时丰富教学内容。把握思想教育的特征,实现说理教育和启发教育的有机结合。最后,陈继青执行校长为活动做总结。陈校长希望每位听课老师能做到“课前熟悉—课上观摩—课后反思应用”真正以研讨者的身份参与每次研讨活动!他指出优秀教学经验的获得需要教师们养成思考、思考再思考的习惯!让与会者听了如醍醐灌顶!</p> <p class="ql-block"> 微风能拂起一池潋滟波澜,教研能激起一腔智慧情怀。此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是一种有效的、深度的教研方式。让教师们在比较、反思和研讨过程中,切磋交流,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提升教学能力,拓宽教学视野。</p> <p class="ql-block"> 供稿/凤山小学 张胜红 1398844555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