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平稳过渡的关键阶段,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p><p class="ql-block"> 升入小学后,孩子们将面临活动形式、生活环境、师生关系、教育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孩子们应该做好哪些衔接准备?家长又该如何帮助孩子度过这个“非常时期”呢?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就是给孩子最珍贵的一份入学礼物。</p> 问卷调查 <p class="ql-block"> 此次问卷调查面向幼儿园全体家长,回收721份。收集家长们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具体做法、存在的困惑和问题等。通过梳理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家长们在心理准备、习惯能力方面比较重视。也有一部分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还停留在知识的衔接上,担心孩子幼儿园期间不学一些知识,上小学学习压力会很大、担心孩子会跟不上、担心孩子适应不了小学生活……</p> <p class="ql-block"> 我们将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跟大家详细谈一谈,家园携手为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p> 幼小衔接,从什么时候开始 <p class="ql-block"> 《山东省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从小班开始逐步培养幼儿符合其年龄特点的身心基本素质,大班下学期设立入学准备期,按照教育部《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要求,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在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四个方面做好入学准备。</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说幼小衔接从幼儿刚入园就开始了,幼儿园每天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都是为了培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通过有趣的游戏逐步培养幼儿学习兴趣。</p> 幼小衔接,衔接什么 <p class="ql-block">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解决好幼与小教育衔接的问题,对于促进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幼小衔接,衔接的是什么?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明确指出主要是以下四大方面:</p><p class="ql-block"> 一是<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身心准备</span>。如:向往入学,有良好的情绪,喜欢运动等。</p><p class="ql-block"> 二是<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生活准备</span>。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自理,参与劳动,增强安全防护能力等。</p><p class="ql-block"> 三是<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社会准备</span>。会交往合作,诚实守规,有任务意识等。</p><p class="ql-block"> 四是<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学习准备</span>。好奇好问,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浓厚,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等。</p> 孩子即将步入小学,您最担心什么 <p class="ql-block"> 考虑这个问题时我们要明确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p><p class="ql-block"> 幼小衔接是一种双向衔接,同时幼儿园和小学是两种不同的学段,它们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许多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p><p class="ql-block"> 1.在学习生活上</p><p class="ql-block">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午睡时间较长,没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制约着他们。而小学却是以学习为主,一进校门就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等,每天还要做作业。不能保证按时午睡,课间十分钟也需要自己自主安排。</p><p class="ql-block"> 2.在人际关系上</p><p class="ql-block"> 幼儿园教师和孩子整天相伴,和小朋友们一起作息和游戏,而小学生和教师的接触主要是上课,同学间的交往主要集中在下课时间。</p><p class="ql-block"> 3.在标准和要求上</p><p class="ql-block"> 在幼儿园孩子只要按时吃饭,按时睡觉,遵守游戏规则,很容易就会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到了小学老师和家长较重视孩子知识、能力的培养,侧重点不同。</p> 针对幼小衔接,您认为什么最重要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1)自理能力</span>:一指生活上的自理能力以及学习上的自理能力。因为现在的孩子依赖性比较强,听老师的话多过听家长的话,因此要多倾听孩子想法锻炼他们做决定的机会。二指处理与自己有关、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即自我照顾、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就是要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2)专注力</span>:没有专注力,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就容易听不进去。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下手,发现孩子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不要总是阻止、干扰,要适当引导,只要是对孩子有利的事,给孩子一点时间和空间,让他亲自去尝试去感悟。要有选择的放开手,不要包办代替,多给孩子独处的机会,发现问题后再交流指导,积极鼓励与采用各种奖励措施让孩子增加兴趣,帮助孩子养成按时做事的好习惯。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3)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span>:包括记忆习惯、阅读习惯、书 写习惯、定计划的习惯以及良好的作息习惯。好的学习习惯伴随人的一生,能帮助孩子从被动学习转成主动学习,同时身心健康也很重要,更有助于知识层面的提高,环境的适应以及后期的良好发展。</p> 听听专家怎么说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李曙光,原齐鲁中学副校长,现青岛铜川路小学任职。山东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理事、国家养成教育指导师、山东省优秀班主任、青岛市家庭教育指导师、青岛市中小学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青岛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span></p> <p class="ql-block">曙光老师说</p><p class="ql-block"> 一、“双减”政策下家庭的方向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1.更要重视家庭的学习氛围。如:父母的家庭教育知识、亲子阅读。</p><p class="ql-block"> 2.更要重视父母的个人修为及影响。始终记住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3.更要重视尊重儿童权利,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发现个性,促进特质发展。</p><p class="ql-block"> 4.更重视父母的“接手”陪伴,而不是“拱手”托管。</p><p class="ql-block"> 5.更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社区教育生态融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 为啥不提倡过早的学习小学知识? </p><p class="ql-block"> 1.挫伤孩子自尊心:如果在幼儿阶段过多地学习了小学知识,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会使这些儿童养成不爱动脑、不爱思考、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p><p class="ql-block"> 提前学习只能使孩子一时领先,让孩子在学习上体会到的是一种由高峰渐渐滑向低谷的感觉,这样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p><p class="ql-block"> 2.让孩子失去幸福感。儿童教育专家卢勤痛心疾首地说:早教如果没有正确的航向,将摧残孩子的童年。"</p><p class="ql-block"> 3.摧毁教育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在孩子不同的阶段应该给予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内容,这叫教育的适宜性。每一阶段的内容前后衔接,一起构成了大教育体系。如果提前让孩子接受以后的内容,就会打破这个系统,产生不良的后果。</p> <p class="ql-block">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也将持续从幼小衔接方面开展我们的教育计划,欢迎家长与我们一道,为孩子们适应小学生活而共同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