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味道,自己的颜色,还有属于自己的唯一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在红河源头,平均海拔1800米左右,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6℃左右。这里的九曲十八弯造就了独特的地貌和温润的气候。这里的土壤肥沃,雨量充沛,特别适宜茶树生长,有丰产茶园面积3000多亩,所种茶树为云南优质大叶种普洱茶、乌龙茶,回味甘甜、清香可口,是理想的日常饮品和馈赠佳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p> <p class="ql-block"> 马背上驮来的村庄——东莲花和巍山茶马古道第一桥——巡检桥离老家就四、五公里。因此家乡人很早就有种茶饮茶的习惯。家乡种茶跟红河源头第一古寺——龙护寺紧密相关。相传,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南逃缅甸,经过蒙化堂房梁子,他的一位随臣年纪大了,不堪东奔西走,请求永历帝给一个地点出家。永历帝随手一指,说这片土地给你,永历帝随臣最终选址在岭岗村南面靠西的山坡上盖了一座寺。民间传说在建寺时,永历帝的随臣四处募化捐资,有一只白羊跟随其后,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寺成而没,后白龙显化,故以“龙护”得名,寺名因此叫做龙护寺。这座寺就是龙护寺。寺建成后,寺里的僧侣因为生活之需,在寺后的山坡上种了一些茶树。</p> <p class="ql-block"> 过去的龙护古寺周围,古木参天,翠柏重围,花木清香,百鸟争鸣,蜂飞蝶舞,溪水淙淙,山庄入水,水映山川,构成一幅天然图画美景。相传,当时寺后面的山上就种有不少茶树。整座寺淹没于绿树丛林中,是避暑胜地。传说,昔年曾有得道高僧主持,有和尚在此修行,烧香拜佛,香火旺盛。茶香水好风景美,历代蒙化迁客骚人多会于此,饮觞喝茶吟诗,佳话流传;明代状元杨升庵贬谪期间,畅游蒙化,与蒙化武举人张壁(后庄人)交游甚厚,常与张壁、左桢、朱光霁在龙护寺饮茶吟诗唱和。杨升庵曾为张壁离龙护寺不远的新居落成写诗作贺:“《张崇象璧新居》璧山学士居茅屋,锦里先生过草堂;渺渺龙池接沟水,啾啾雀树隐邻墙。何人问字能携酒?有子摊书解满床;巴曲肯来收下里,楚歌还拟叩沧浪。”;龙护寺历史上几经被抢、被烧,屡次重建、重修。在上个世纪60年代文革时期“破四旧”彻底被损毁,寺后的茶树也是荡然无存。上个世纪90年代(1999年)在原址重建,后由于山体滑坡,移建在靠近山顶处。2000年正月初十,龙护寺大殿落成,古寺又逐渐重现昔日盛景。</p> <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前,红河源头的人民生活困顿,物资贫乏。据老人讲,当时老生产队时深山老林里各村各队种有少许茶树,由于交通不便,疏于管理,收获甚少。一个院子里哪家来客人了,到另一家借一小撮茶叶待客是常有的事。家乡的茶叶种植发展,不得不提张绍龄老先生。</p><p class="ql-block"> 张绍龄(1925-2012),笔名张子久,后庄人。1946年毕业于大理国立师范。1949年参加地下党的外围组织“民青”组织。 解放后在永济区人民政府工作,曾任民政股长。1951年至1955年担任回辉登及永利片区萃英小学校长,后调任大仓区文教干事及农工部土改工作队干部。1958年受迫害下放到庙街云碧“五.七”农场改造,直到1983年复职,先后在县农业局、县多种经营办及茶桑站工作。1986年离休。</p><p class="ql-block"> 张绍龄离休前就关心家乡经济发展,回到家乡,用自己的专长,亲历亲为,带头学习并传授茶叶栽培技术。离休后,他不辞劳苦,一方面帮助家乡群众改造老茶园;一方面,培育茶苗,发动群众新建茶园;再者,他多方奔走,在巍山县农业局茶桑站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购进茶叶初制加工技术及设备,成立了永利茶叶初制所。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真正让家乡人民通过茶叶采摘,过上了“白天叶子晚上票子”的生活。(茶农白天摘茶,晚上到初制所交售就可以换成钞票)张绍龄老人使家乡的茶叶种植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到形成规模。家乡的经济发展,不应该忘记这位老人。</p> <p class="ql-block"> 家乡的茶叶经济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有过一段时间的成效明显。后来逐渐淡漠,在2007年这一年由于炒作,曾经短暂的“辉煌”,当时茶叶采摘还未到家,或者初加工出来还未晾晒干,就有各地的茶贩子上门上户收购,哪一年许多茶农和茶贩子大都狠狠赚了一笔。可那毕竟只是昙花一现,炒作的泡沫退去,一切又风轻云淡,回归本真。</p> <p class="ql-block"> 2007年后,由于家乡茶叶种类、品质品牌缺乏竞争力,大多是初加工,低端制作,没有树立自己的品牌,茶叶只是在本地小范围流转销售,茶叶价格较低。加上全国大中城市的飞速发展,新一轮的打工潮方兴未艾,相对于在家盘田种地,外出务工更划算。因此,家乡的农业生产包括茶叶生产更是一落千丈。</p> <p class="ql-block"> 现在国家提出来建设新农村,提出来乡村振兴计划,家乡也赶上了新区建设的机遇,原来的一部分茶园也作为新区用地被征用。茶园面积缩减,疫情原因持续,大量外出务工人员的回流,给家乡的经济建设、新农村建设也带来了挑战和机遇。</p> <p class="ql-block"> 家乡可以依托红河源头国家地质公园的打造,可以依托历史文化名村—东莲花的效应,就现在的旅游也好,消费也罢,更趋向趋势于“小众化、多元化”,就家乡的乡村振兴,可以因地制宜,做好茶园茶叶这张牌。</p><p class="ql-block">一、对现有有限茶园进行改造。家乡的茶树大都有四五十年的树龄,少数还更久,把它改造成古树高山茶园,同时车路要能通到茶园;茶园里可以套种梨树、桃树、樱桃、梅树、核桃等经济林果;</p><p class="ql-block">二、茶叶的采摘、制作,求精、求尖。采摘的茶芽要小要少,不能像过去一大箩一大筐,以数量取胜。茶叶采摘也要变成一种精致活,变为一种有文化有层次的享受;</p><p class="ql-block">三、茶叶的加工流程精细化、也可以纯手工化。茶叶产品成品种类不能单一。比如应该有绿茶、红茶、茶花茶等,款式可以饼式、砖式等,外包装也要结合地方地域特点设计;</p><p class="ql-block">四、茶叶采摘、制作可以和当地的生态农庄结合,吃住玩乐一条线。如果游客愿意,可以让他们体验茶叶的采摘、加工、包装,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劳动的美和收获的喜悦;</p><p class="ql-block">五、茶叶在作为饮品的同时,可以在食材食品方面开发,比如春茶炒火腿,春茶鸡蛋饼等等。</p><p class="ql-block">祝愿家乡的发展,家乡的明天越来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