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有你我

王志洪

微光可成星河 <p class="ql-block">  盼望着与你来一场温柔的邂逅,不成想我们的相遇却是一场无可奈何的奔赴——上海。</p><p class="ql-block"> 新冠疫情肆虐的第三个年头,抗疫已经是我们医务人员的的工作常态。不是常态化防控,就是时刻准备着大型核酸采集,最难是各地奔赴支援。</p> <p class="ql-block">  疫情面前,医院的工作显得很滞后,今天4月也近月末,我们很多同事呆在科室的时间最多两个月,3月支援务川,4月支援上海,感觉已经脱离临床。但是心中有光的人,我相信返岗依然能胜任。</p><p class="ql-block"> 当上海防疫战需要我们时,我们义无反顾的选择支援上海。遵义市播州区中医院的我们(王兴凤,刘宁,朱健,朱敏,任云兰,姚双维,冯颖,丁晓燕,詹涛,王志洪),4月15日踏上了我们的援沪之旅。</p> <p class="ql-block">  4月14日注定是无眠之夜,凌晨02:00接紧急通知援沪,15日出发。上班即开会,培训,忙碌中白天很短暂,晚上收拾行李,出门前,匆匆和家人道别,怕听到家人对归期的询问及生活的嘱咐,只简单告知援沪指令,归期未定,勿念。</p><p class="ql-block"> 15日中午我们出发到贵阳饭店,出征仪式毕,在贵阳龙洞堡机场登机直奔上海虹桥机场,到达目的地(上海建滔诺富特酒店)已经是凌晨,安顿好一切已经是次日晨。</p> <p class="ql-block">  这次援沪面临的是方舱。虽然之前有各自支援隔离点、贵阳将军山的经验,但上海方舱是我们没有遇到过的挑战——奥密克戎决战!</p><p class="ql-block"> 4月16日通知考核穿脱防护服,尽管出发前日以继夜的反复n次练习,但是仍要练,必须人人考核过关,才能进舱。 </p><p class="ql-block"> 4月16日傍晚时分,接通知当晚22:00开舱,而我们医院10人刚好就在第一批入舱人员中,有荣幸有忐忑有激动,在复杂的情绪中静等。</p> <p class="ql-block">  开舱当晚,我们迎来的首批患者9名,焦虑,不安挂满每位患者的面容,其中有对小夫妻,都是医务工作者,他们提醒我们要注意防护,奥密克戎不容小觑,他们都很小心的防护,但仍被感染了。这一说,引起了一小阵不安,不过很快大家又镇静下来,我们不是生而无畏,但都选择了无畏,我们不悔!我们有条不紊的安排她们入住,帮患者拎行李,指导手机填表,询问身体状况,安抚其紧张的情绪。当晚舱内秩序良好,患者情绪稳定,我记得有人对我们贵州医疗队竖起大拇指,我们都笑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有幸和其他医院的老师组成一组,她们的高效率高素质让我很佩服,同时也督促自己要更严谨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在方舱的工作常态,日夜颠倒值班,我们经常半夜回酒店,接着消毒、洗漱,凌晨入睡,那时的我们,走路、乘车、坐马桶上都能睡着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团队是个有爱的团队,无论多累,吃饭是大事,每天大家都主动分发餐食;在舱里更不用说,互相帮助,团结有爱,从不落下任何人。</p> <p class="ql-block">  朱健老师是我们当中唯一的男同志,和我们9个女同志一起,他成了我们的免费劳动力,行李、物资扛不动的时候,总是第一个想到他,他还有一些黑色幽默,为了让大家缓解思乡之情,经常在群里发些美食图片,有时真的不懂他的幽默。朱健老师应该也是我们中最不放心家的,他的妻子在我们临行前就已经在家待产,但在疫情就是命令的时代,他毅然选择了前线。</p> <p class="ql-block">  王兴凤老师是充满激情的舞者,群里时刻调侃,我们进舱的时候也跳上两段,也总能不失约的带动着舱里的患者共舞,这也是5舱氛围最融洽的高光所在。</p> <p class="ql-block">  詹涛老师和王兴凤老师不相上下,工作之余和王兴凤老师带着患者打八段锦,跳广场舞,得到很多患者的好评。<span style="font-size:18px;">进舱时总不忘为患者带去自己省下的水果、零食。</span></p> <p class="ql-block">  姚双维老师经常照顾大家生活起居,每天到领餐时,总不忘记群里视频联系,统一发饭,为大家省去很多消杀。在她的带动下,只要到吃饭的时间,就有老师争着去。工作中她充满了激情,在抄不完的医嘱发不完药的日常里,从没有听到任何抱怨。</p> <p class="ql-block">  任云兰老师感觉是我们这群人里睡眠最少的人,每天采集核酸她总是第一个采集,也经常挂念家中小孩,入舱上班不用催促,事事先行。</p> <p class="ql-block">  朱敏老师是我们生活里的营养师,物资稀缺每日三餐荤素搭配基本一致,她总能在群里告诉你“其实今天的饭菜还不错”,谁还没点好奇心,总要试试。工作中也是位认真的主,无论是穿脱防护服,还是核酸采集,抑或是为患者解决问题从不含糊。</p> <p class="ql-block">  冯颖老师是大隐隐于人群的美者,平时群里很少发言,总能在其他人动态里发现她的存在,有点“你在桥上看风景的同时,你也成为了楼上人的风景”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晓燕老师,小巧玲珑,身手矫捷,生活里更像是时刻准备着来一场马拉松,无论是回酒店还是进舱,下车时总能看见她冲刺的身影。工作中认真负责,学习能力杠杠的,第一个学会移动护理的使用,不管是新病人还是老病人,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刘宁老师在生活中和工作中都像是智者,生活里认真不敷衍,工作中积极不懈怠,凡事总想得通透。但也有范糊涂的时候,睡觉睡过头,错过采核酸的时候,参观方舱太赶,房卡未带,开着大门跑出去小半天……</p> <p class="ql-block">  而我作为我们医院援沪医疗队的组长,是个十足的约束者,在生活作风,工作纪律及个人防护上,总是这个不让,那个不让,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这样不对,应该怎么样……其实,我只是希望大家健健康康的出来,平平安安的回家。</p> <p class="ql-block">  在戴着口罩感知的日子里,是的,我们总扮演不同角色。把驻地变成艺术场,小小的房间总能规划出三区,时刻提醒要注意行为艺术;工作体现着大家的头脑风暴,无论是整体护理还是责任制护理,都是为了患者;恰逢梅雨季,时不时狂风暴雨,患者的情绪也时好时坏。我们真的经历了大家所不能理解的累和压力。好在在外抗疫的每天,都会接到护士长,同事,亲戚的各种短信,电话问候。我们也会在报道里听到,身边也会有累倒昏倒的大白,会有感染的大白。你们问,怕吗?我们可以诚实的告诉你们,我们会害怕,我们每天都在思念我们的家人、朋友,但总有信念支撑着我们:我们是医务工作者,我们是大白,泱泱华夏,普通人尚且做着不平凡的事,救死扶伤就是我们的职责,没有退缩的理由。</p><p class="ql-block"> 微光再小,也有力量,这些力量将汇聚成星河。上海疫情,不止是上海人的战役,也是所有中国人的战役,他们就是我们!我相信,阴霾总会散去,所有磨难都将过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家加油!贵州医疗队加油!上海加油!中国加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