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引领精研课标,同心学习再踏征程---临沂市河东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新课标学习纪实

sueann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2年国家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在万众瞩目中落地。为使我区初中信息教师全面熟悉、掌握新课程标准,将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真正落实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和新课程实施水平,4月27日晚7点,在河东区教体局教研室孙钦全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观看学习了《未来·有AI》2022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研讨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河东区各个初中学校的信息教师提前守候在电脑屏幕前,专心参与了本次新课标解读研讨会,并认真写下笔记。</p> 其他学校教师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标解读会议上,首先由熊璋教授详细地从国家发展、人才培养、时代要求等方面为大家解释“为什么要把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技”,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技,也是由原来的“知识导向”课堂向“素养导向”课堂的转变。强调信息科技必须是国家课程和成为独立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必要性,鼓励教师关注科技的发展,“终日乾乾,与时偕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樊磊教授给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切实的指导,他强调信息老师要用科学技术解决真实场景问题,同时教导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重体验、轻技术、去知识点化”,鼓励教师要用于接受新观念、新思想、新途径的挑战,打破既往教学观念和经验的套路,坚定信念、勇于探索、大胆实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来自人大附中的特级教师袁中果老师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袁老师结合一线教学经验阐释了他对新课标在课堂应用的理解。建议大家要“确定素养导学的学习目标、设计挑战性学习活动和持续性学习评价、构建开放性学习环境、开展反思性教学改进”,强调作为教师要有“知识储备”、“项目实践”和“敬畏之心”。袁老师列举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案例、教学评价方法,其中大量的跨学科案例开阔了教师们的教学视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AI首席研究专家龚超老师从新课表词云统计入手,概括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现状,列举了国家和社会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说明了人工智能在为各行各业赋能,国家层面也非常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从而得出“人工智能教育事业刻不容缓”的结论。在会议中,龚超老师强调义务教育重在核心素养,再三强调了人工智能道德伦理的重要性,建议教师们原理实践并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课标解读学习结束后,河东区教体局教研室孙钦全老师鼓励全区各初中学校的信息教师们,作为新课改的实施者,应当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以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河东全体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表示将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信息科技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信息科技素养的全面提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