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好了歌》是由曹雪芹所创作的,他在诗词中表达⾃⼰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究竟真理的向往。这样,他⾃然地就使⾃⼰开创出了新的哲学性思维和创作思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好了歌》</b></p><p class="ql-block">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p><p class="ql-block">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p><p class="ql-block">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p><p class="ql-block">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p><p class="ql-block">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p><p class="ql-block">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p><p class="ql-block">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p><p class="ql-block">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白话译文》</b></p><p class="ql-block">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建功立名的事情忘不了!</p><p class="ql-block">古往今来的文臣武将如今都在哪里?只剩下一堆被荒草湮没的坟墓。</p><p class="ql-block">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金银财宝忘不了!</p><p class="ql-block">一天到晚抱怨聚敛的还不够多,等到聚敛多的时候自己却死了。</p><p class="ql-block">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那美貌的妻子忘不了!</p><p class="ql-block">你活着的时候她天天对你说如何恩爱,你一死她就立刻跟随了别人。</p><p class="ql-block">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那儿孙后代忘不了!</p><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痴心的父母不计其数,可是孝顺的子孙又有谁真看见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创作背景》</b></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是在《红楼梦》里第一回出现的。当时,晚年落泊的甄士隐拄着拐杖,到街前来散散心,听一位跛足道人唱的。跛足道人对这首《好了歌》的诠释是:“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好,便不了;若是好,须是了。”曹雪芹在此回中借跛足道人写《好了歌》是为隐射小说情节,借此表达他的现实主义思想,传递其对现实的愤怒和失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作品赏析》</b></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可以说是曹雪芹看破红尘之作。这首《好了歌》有曹家自身败落的缩影,亦有警示世人不要为功名利禄再鱼死网破地去争斗,得放手时且放手之意,这也是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初衷。</p><p class="ql-block"> 而《红楼梦》中的甄士隐早年生活富足,晚年依靠岳丈生活,十分困窘。他经历这番生活磨难后,可谓大彻大悟了。跛足道人的一番念念有词,既是对士隐人生的总结,又是对士隐晚年的劝诫。全诗都是大白话,朗朗上口,每句都用“世人都晓神仙好”开头。跛足道人借神仙来寓意时下世风,接下来的释意,却与开头这句相反。这不是自相矛盾,而是一种大彻大悟。</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来看。上半部分是说升官发财,意思是说,那些追求功名的人,被一堆荒草埋没了;那些追求财富的人,最后没有享受就死去了。一切都是过眼烟云、身外之物,只有生命才是最本真的。就算一无所有,无可遗憾的。下半部分是说人的伦理道德。意思是说,那些生前恩爱的娇妻,随后又成了别人的妻子;那些生前为了儿孙辛勤劳动的父母,到头来,有几个儿孙孝顺。</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作者借跛足道人之口,形象地刻画了人类社会的人情冷暖,世事无常。虽然有着消极的思想,但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尖锐批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宁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曹雪芹一生正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少年时期曾经在南京过了一段“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生活。十三岁迁居北京。雍正(1722—1735)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家产抄没。乾隆十五年(1750)左右迁居北京西郊黄叶村(现为曹雪芹纪念馆),“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贫病交加,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非常悲凉。最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曹雪芹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能诗善画。其诗立意新奇,风格近唐代诗人李贺。他最大的贡献在于小说创作,他所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崇高声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