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当老师的对铃声有着特殊的亲切感。当“上课时间到了,请老师和同学们开始上课”的播报声和着悠扬的音乐声响过,教室里台下观众依旧,讲台上的主角已换了面孔。每一个45分钟后是又一次的悠扬乐声和“下课时间已到,老师、同学们,你们辛苦了”的问候声。听着这样的上下课铃声也有十多年了,这十多年是我进城工作的十多年。</p> <p class="ql-block">那么之前在乡镇工作时是怎样的铃声呢?记得是电铃声的,就是那种时间一到就“滋铃铃”响的刺耳的声音。当然那是十多年前的时候,那时学校有电铃已经算先进了。第一次听到滋铃铃响的铃声,倒也不是那会儿的事,在师范上学时,教学楼的墙上就有一个形如钵状的黑色电铃。准确而言,它比钵要浅一些。</p> <p class="ql-block">然而我更怀念、更觉有趣的是上小学、上初中时听到的铃声。</p><p class="ql-block">我就读的小学曾是村里的一座古庙,后来改成了县立小学,历史也算久远。学校分前中后三院,凡在那儿读过书的人都知道这样的分布和名称。大约是在前院和中院相接的地方,又或是中院吧,有一棵古树,很高大,已经高过了我们的教室。只是现在我不太记得是什么树了,应该是槐树,庙宇中应该是有槐树的吧。</p><p class="ql-block">那古树某个枝条处就悬挂着一只大大的铃铛,铃铛中间垂下一条长长的绳子,离地面有一米左右。我们每天在学校的作息时间全由那铃铛声安排。</p><p class="ql-block">那时的铃声很清脆,不像多年后我听到的铃声那么刺耳。那时的铃声也很丰富,“叮叮叮······”的连续无节奏是到校或放学的声音,伴着欢快的铃声,欢快的我们如鸟雀般进入学校或回家。到校的铃声过后十分钟,就听到了“叮叮、叮叮······”两响一顿的预备铃声,此时学生们已经安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敢大声说话,对照课表准备上课的学习用具。候课的老师也站在了门口,朝教室里瞄一眼,若发现还有人在私语,便清了清嗓子“吭、吭······”,教室里的我们似乎收到了预警信号,全都静静的端坐。有时预备铃响后,若老师还没到,学生们便都伸长脖子张望着门口,有坐在门口的同学或胆子大的就猫着腰出了座位,将少半个身子探出门外,侦查老师是否到来。</p><p class="ql-block">十分钟后铃声再次响起起,“叮叮叮、叮叮叮······”这次是三响一顿,连响的三声节奏很紧凑,让人听了有些急促和紧张,这让我每次都会和《地道战》的电影联系了起来。上课铃响了,校园里便真的安静下来,此起彼伏的朗朗书声、乡音十足的讲课声、回答声从教室传出,回荡在校园中。四十五分钟后的下课铃声显得舒缓而轻松,慢悠悠的“叮、叮、叮······”,一声一顿。铃声过后,便是校园里又一次的喧闹和欢腾。</p><p class="ql-block">打铃人一般情况下是学校的门房大爷,但三年级以上的班级会每周有一个班轮流协助门房大爷,轮到某个班级时,班里就安排一个同学去打铃。做这项工作的往往是班上个子高大的男生。我记得我们班是一个韩姓的同学,轮到他打铃时,我们都羡慕极了。他那一周会很拽的戴上大人的手表,手表在三十多年前可是个稀罕物。时间一到,打铃的同学都无需向上课老师打报告,神气十足的走出教室。教室中的我们就静等着下课或放学了。我们也会私下商量,撺掇他下课或放学时提前两三分钟去打铃,反正两三分钟的误差,老师和学校应该是不易察觉的。当然这样的“小勾当”也不敢每天做,但凡遇到大家都不太喜欢的老夫子上课或不喜欢的科目才敢出此下策,也有被校长发现的时候,打铃的同学就会挨批了。</p><p class="ql-block">我寻思着,负责打铃的同学其实一周的课都没好好听进去,只顾着看表,卡时间了,但依然乐此不疲,我们也依然羡慕嫉妒着。那个同学也偶有听课入神时,竟忘了去打铃,那也没关系,门房大爷会准时敲响每一种节奏的铃声。</p><p class="ql-block">升入初中后,没了小学院子中古老的槐树和怀旧的铃铛。“叮叮”声依然响起,那声音也是门房师傅敲出的。说是敲,是因为他手里拿一把小铁锤,敲击的是挂在门房房檐下的一截铁轨。铁器撞击发出的声音与铃铛声差不多,但太过铿锵了。至于铃声的节奏和上小学时变化不大,我清楚的记得作息表上有一句话:“一下三上二预备,起床集合连声击”,因为初中有住校生,便有了起床的铃声。这个“击”字用的也很准确,锤子击打铁轨有撞击之意,而非悠闲得意的摇晃。所谓“连声”就是我小学时听到的无节奏的到校铃声。不过初中以后却再也没有安排学生们敲铃了,大约是怕那小锤子会有砸伤的安全隐患,我想更多是怕影响学习吧。所以那些曾打过铃的同学也在刚入初中时有些小失落,他们便会自我安慰的说:“不安排就不安排吧,那锤子我还不稀罕呢,那铁轨我还够不着呢······”</p><p class="ql-block">当我从师范毕业回到母校成为一名老师时,便是连那截子铁轨和锤头也不见了。教室外墙上也扣上了钵状的黑黢黢的电铃。上下课只有一种音色,一种节奏,就是让人几分惊悚的“滋铃滋铃”的响声。无论你在课堂有多无精打采或恹恹欲睡,只要铃响,你定会一激灵,后来也便渐渐适应了这单调的铃声。有时停电了怎么办?只好吹哨子,门房师傅穿梭在校园中,哨子声后是乡音醇厚的“上课了,下课了”的提示语,我们便在哨声中按部就班。</p><p class="ql-block">当智能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时,伴随我们工作的铃声也走进了新时代。可以是纯音乐,可以是柔和的叮咚铃响,可以是浑厚的男声,可以是温婉的女声,或是纯真的童声······一键输入,瞬间搞定,不差分毫。</p><p class="ql-block">我仔细辨析着听到的声音,是键盘乐器的声响吗,还是几种乐器的合奏声?铃声响起,我拿着讲义走向教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