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小调皮不捣蛋的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从小就是一个小调皮,应该是那种讨人喜欢调皮的小孩子,但是我不捣蛋,不偷鸡摸狗,不打架,还特别喜欢做好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所以我从小就特别受到大家的喜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小时候就是一个很好奇的小孩子,所以我童年的美好故事特别多,小时候到处去看别人杀猪宰羊,杀狗,杀牛,杀马,看家里杀鸡,但是又特别的胆小,我一生中只杀过一个鸡,看了这些场面晚上回去睡不着觉,我经常去看居马汉给马钉马掌,去九连(保养间)看工人师傅修理拖拉机,康拜因,去大工房看开机床的师傅们打磨加工各种零配件,觉得他们很厉害,去看同学浦世杰爸爸打铁,打出工作用品,看翻砂车间的师傅翻各种零件,去六连(基建队)看师傅盖房子上大房子房梁,那个年代没有吊车,全凭工人师傅们用绳子往上拉,看见大人们做这样工作,自己很激动,都想去试一下,帮助他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喜欢看热闹,但是我又很胆小,又是一个特别听话的孩子,父母、婆婆(姥姥)管教的很严,喜欢凑热闹,喜欢看别人吵架,打架,WG时期的我只有7-8岁,天天跟着造反派后面看他们到处去抓人,和同学高平一起看他爸爸带着高帽子游街,学校里面开批斗会高平站起来喊口号,《打倒高和章》,同学们都惊讶的把目光看着高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记得上5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下午放学后去机关食堂玩,看见我爸爸和叔叔阿姨们在压面条,是那种大型的压面机器,要两个人手摇的,一个人把面放入压面机里,一个人看着压出的面条,还有一个人把压出来的面条拿去晾起来,我看他们都在忙着,我就上去帮着摇,可是人小没有力气,大人们都不叫我干,有的帮倒忙的感觉,我还有点不好意思的站在旁边看他们压面,我站在旁边看到两个齿轮转动着,就很好奇的把我的右手食指去摸了一下,这一下就我的手指甲压掉了,我吓的一下子把手背到身后,怕大人们看到,这时我的手嘀嗒嘀嗒的在流血,也不疼,在一旁的袁学贞阿姨看到我的手在滴血,我身后的地下已经有一大片血了,阿姨叫我爸爸说你看小平的手流血了,我爸走过来拉过我的小手一看那么多的血,二话没说给了我一巴掌,阿姨说你打小平干什么,还不快带他去医院,这个时候我爸爸才拉着我去了医院,那个时候机关食堂在我们学校后面,医院在学校东边,(老医院大院子),把手包扎好了,我爸爸妈妈都吓坏了,害怕我的小手指长不出来了,怕我没有了一个指头,这么小的孩子残废了怎么办,还好就是把手指甲盖压掉了,慢慢的又长起来了,要不我在今后的摄影生涯中,没有了那个按快门的二拇指,那该有多难受啊!也许我也不会学习摄影了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特别是1968年新疆那场大雪,平均地面积雪1米多深,大雪天天下,下个不停,每天早晨6点左右就起床清扫积雪,地下打扫完了还要打扫房屋顶上的雪,因为是平房,不清扫雪厚厚的会把房子压塌,有被压倒的房子,家里的雪清扫完了还要去学校扫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因为雪太厚,汽车拖拉机🚜都很难出行,团里就组织单位有东方红链轨推土机推雪,我就跟着推土机后面看它推雪,就这样有的路段汽车和拖拉机还是要被陷在雪里打滑,我们几个小盆友看着拖拉机🚜汽车打滑开心的不得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65年至1969年跟着邻居一个比我大几届的李宁大哥哥一起捣鼓这捣鼓那,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大哥哥,每天都要去他们家去看他做玩具,我跟着他从小也学会了乱捣鼓,晚上看了坝坝露天电影,那个年代放影电影之前都要放幻灯,放一些通知,一些宣传图片,画外音是有团广播员陈丽华(上海知青)来解说,也也团宣传股我肖启明解说,觉得很有意思,李宁大哥哥就叫上我一起做幻灯机,到处去找放大镜,找大瓶子要瓶子底,幻灯机做好了,再找点玻璃做幻灯片,那个年代玻璃不好找,还要找比窗户玻璃更薄一点的才好,玻璃刀更不好找,要把玻璃划成很小的小方块儿,李宁大哥的爸爸是团医院的医生,(李令科),妈妈是医院的护士长,我们经常去医院看化验室化验,发现显微镜下的小方块玻璃应该可以,我们就去要,用我们的毛笔在玻璃上写字画画,李宁大哥字写的好画也画的很漂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切都做好了没有地方放,我们两个大白天只好就下到菜窖里放,没想到还真的放映出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他还自做唱片机,他家隔壁就是团宣教股的库房,里面有很多东西,特别是那个年代的黑色老唱片,我们问肖启明叔叔(他是宣传干事四川人)要了几张,李宁大哥到处找材料,去团部警卫班要报废的电话机。要里面的零件,就这样一个留声机做好了,因为不是电带动的,需要我手摇,他把唱片放上去,就唱出来歌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65年我们学校的老教室(教室在后来的四连苹果园那边)成了危房,不能再使用,我们上课就到了团部办公室中间的大会议室,李宁大哥和我们家就在大会议室的后面,距离只有30米左右,因为学生多班级也多教室少不能同时上课,只有分班分年级上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暑假放假后会议室的门锁上了,李大哥,还有陈力大哥,他两是一个年级的,陈力大哥陈颜大哥都是团政治处主任陈必海儿子,当年也是一个非常调皮捣蛋的孩子,他经常带着我们团部公里东边的一大群小孩子和公路西边六连的孩子们打土块仗,(当年和我一起参与的小伙伴应该知道的),还有陈春华,陈建华兄弟了,薛恩荣,薛恩建兄弟两,李和生兄弟两,蔡长惠,蔡长青兄弟两(他们两个和陈力,陈颜玩的好)他们带着我们一群小孩子,悄悄地到会议室后面把窗户打开,进去之后李宁大哥开始指导大家把课桌这样那样落起来,真的没有想到的是,一个上午课桌躲起来还到了房顶,一个从上到下的迷宫通道建成了,现在想起来都记得不可思议,李宁大哥是这么想出来的,就和电影(地道战)里的地道一样曲里拐弯的,有的小朋友钻进去了出不来了,在里面哭,大孩子在进去把他们找出来。之后的暑假里这里成为最热闹的地方(按现在的说法就是网红打开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那几年我就喜欢跟着他去给别人修理东西,可以学点知识,我经常跟着他给隔壁邻居,附近的同学、朋友家修理电灯,接电线、换灯头,换灯泡,换开关,我记得有一次我们一排房子西边陈德芬家的电灯坏了,晚上她看见隔壁邻居的电灯都亮了,那个年代电灯不是常明亮,是团里九连用大的发电机发电,供电给团部周围居民用电,晚上8点半左右来电,12点熄灯,就和电影(父母爱情)里演的一样,到了11点半要打招呼,电灯泡会一灭一亮的好几次,不知道到还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团里的人都知道还有半个小时电灯就要灭灯了,我们就会赶快准备睡觉,如果没有学习玩就要点上煤油灯继续学习,洗脸洗脚,陈德芬到我们家叫我去她家看一下,我去了她家,因为那时候个子小,够不着电灯,她就给我拿了一个小板凳,我站在小板凳上叫她把墙上的电灯开关拉一下关上,因为那时也没有电笔,没法知道开关是不是关了,我用小改刀(起子)把灯头卸下来,准备检查一下,没想到我碰到了一根电线一下子把我电的从小凳子上坐到了地上,可把我下吓坏了,也把陈德芬的爸爸、妈妈、妹妹都到了,几秒钟后我才站了起来,她们都说小平你没事吧?我说没事没事,我站起来又去拉了一下开关,又站在小板凳上慢慢的小心翼翼地把电灯线接好,叫她们拉一下开关电灯亮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和工作中也时常被电着,所以我被电击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自己动手做冰爬子滑冰,做爬犁子滑雪,我看李宁做爬犁子,特别好滑,他用两个木头50多公分长下面订上两根8个的钢筋,木头上面订上木板可以滑雪又可以滑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70年李宁大哥他爸爸因为工作调动,他们一家搬家去了70团,30多年后我才分别见到了他家的子妹几个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李宁大哥家搬走后我的同学徐国华家从一连搬到团部,住在了李宁家,徐国华的爸爸接替了李宁爸爸医生岗位,在后面徐国华家搬到了医院住,姚连聪家又住进了这座老房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70年代的李宁,80年代四师组建伊犁垦区公安局,他从70团调垦区公安局在四师巴彦岱看守所干警。</p><p class="ql-block">30多年后我在伊犁见过他一面,他还记得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70年代的李伟。80年代四师组建伊犁垦区公安局,李伟和他哥哥一起调垦区公安局,李伟在刑警大队做民警和上前孟川西在一起,1995年孟川西带着李伟来工矿厂办案,晚上川西大哥带着李伟来我家,他们一进门我上前迎接他们,川西大哥指着李伟说小平你认不认识他,我看了李伟一会我说是不是李伟,这时李伟哈哈大笑说小平你真行阿,三十多年没有见过面你还是把我从出来了,我说李伟你的变化不大,还是你走时的样子,因为我们太熟悉了,小时候天天在你们家玩,你也去我们家玩,你和我姐姐还是同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70年代的小李华·她是李令科医生的女儿,是李宁、李伟的妹妹,可能很多人都忘记她们了,1968年左右,她们班在李风老师的带领下编排演出了(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李华在戏中饰演李铁梅,杨宝玉饰演李奶奶,雷霆饰演李玉和,聂云生饰演磨刀人,蔡长新饰演王连举(叛徒),任贵饰演鸠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李华家70年从67团搬家走了2014年4月杨宝玉从伊犁回成都带着李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李华·2014年4月来成都旅游,在锦里我给她拍摄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和我的同学·曹供生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的同学曹供生,外号(曹根子)小学4年级班里同学给他起的外号,几十年过去了他的这个外号还有人这样叫他,说他的名字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他,说外号大家都知道是他,我们两个是同学也是玩的最好的朋友(发小),用现在最时髦的话来说我们两个是闺蜜,我们除了吃饭,睡觉大部分时间都在一起玩,不是他来我家找我玩就是我去他家找他玩,我们两个的故事很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曹供生他们家是69团1连的,他家兄弟姐妹5个,他是家中的老四,他的上面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他下面是个妹妹,叫曹登秀,他是跟着他大姐在67团生活,他姐姐、姐夫在团卫生队工作,姐夫叫高新林,供生在他姐姐家要帮他姐姐带孩子,他姐姐的三个孩子都是他一手带大的,大孩子是个男孩叫高峰,大女儿叫高云,小女儿叫高燕,我记得孩子小时供生经常要送他们去托儿所,每天放学要去接回家,他是经常把高风骑到他脖子上到我们家找我玩,大家都说洪生是他姐姐家的保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72年我和供生就开始做接触木工了,因为冬天要滑冰、滑雪那个年代买不到冰刀,也买不起,我们就自己做冰爬子,冰刀、爬犁子我们会约上几个同学一起去小村庄下面的芦苇湖和伊犁河边滑冰,还有三乡大上坡左边那一大片冰场滑冰,我们拉上爬犂子去医院大上坡滑雪,从小山坡上滑下来,那是我们童年最开心快乐的日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记得在75年我们学校体育老师汤华东回上海探家,他回来的时候给学校买了10双冰刀,从那时开始才穿上冰刀在冰场上展示冰上的帅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72年我们家请了三个木工师傅(六连木工排的师傅)有赵有明,一个张师傅,一个董玉同在我们家老房子里做的,为什么要做家具,因为团机关新建了一排房子,有我们家一套房子,要搬新房子了,就做了一套新家具,有衣柜,写字台、五斗橱,吃饭的桌子椅子,我每天放学赶快回家看师傅们做活,我也帮助师傳们干点活,帮助推板子,那时就觉得木工活真的不简单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个星期后家具做好了,又请来一油漆工师傅是一个女的,郑玉碧,她问我们家具要什么颜色,那个年代特别流行猪肝色,那就这个颜色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从那以后我就喜欢木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个年代做木工活少不了工具,也需要钉子、需要木料,需要很多东西,没有木工工具什么也干不成,我和供生就经常去六连木工厂大工房里转,六连木工房很大,比大俱乐部会议室还要大,工房里有木工师傅的工作台十多个,东西向南,当年在大工房里工作的木工师傅有蒋柱林爸爸(四川人),杜三达(四川人)王树青(四川人)刘红志,(四川人)李子惠的爸爸,赵有明(四川人)于志明((山东人),董玉同(甘肃人),李玉进(河南人)张攀(河南人),刘山勇(湖北人),杨庭柱(湖南人、材料保管),1975年10月值班民兵四连撤销后又分配了王玉庭,梁留柱,许先龙,杨传贵,李文明等几个年轻人去木工排学木工技术,(1973年春节(时间大概)68团文艺宣传队来团里慰问演出就是在木工排这个大工房里演出了一个星期,每天演出三场,每场演出都是人山人海,演的真的很好看,天天都是满座,我记得因为人太多,我们小进去了也没有位置看不到,我们几个小男孩就从舞台后台从下面爬进去,爬到前面发现里面也进不去又爬回来,爬的一身都是土灰头土脸,)转了一晚上圈什么也没看见,想想那个年代真的好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和供生经常去木工排看木工师傅们做木工活,做门窗,桌子椅子,70年代看了一个电影叫(青年鲁班)毕坚昌主演,50年代修建大型俱乐部,会议室,库房用的的屋架都是靠放大样制作,到了60-70年代后就靠计算了,那时候团里正在修建大会议室,大库房,学校需要大量的大屋架,木工排大工房里工人师付们每天都忙着制作大屋架,我和供生放学后就去看师傅们制作大屋架,那个年代的木工材料都是货真价实的松木,木头都是从林管站拉下来的圆木,木工排后面有了新的木工大型机械(圆形带据)据大木头用的,木工排刘洪志(四川人)抗美援朝老兵,刘师傅在一次据木头工作中出现了事故,他的右手被据掉了,在当时算是重大工伤事故(残废了),后面连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小工伤事故,我和供生经常去看据木头,看着铁轨道车上的大圆木头几个木工师傅推着向大圆带据走去吱吱吱吱作响的锯木头的声音特别刺耳,也有点害怕,这边一块大木板就据下来了,两个木工师傅把它抬到一边落起来晾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就是这样经常去看木工师傅们的工作,我和供生都喜欢了木工活,因为看着他们把木材,木板制作成了不同的东西,我们两个没有事情就去看去偷偷的学木匠技术,其实我们经常去在大工房里转来转去,一会看这个师傅在制作门窗,有的师傅在制作椅子,有的师傅在制作桌子,特别好奇,也影响师傅们的工作,但是这里的师傅们大部分都是非常熟悉的,有的是我们同学的父亲,一般都不会说我们的,但是有一个叫刘山永的他是一个武汉知青,人有点二球,每次看到我们两个在大工房里转来转去,他就过来把我们两个从大工房的西赶到东,我们就是不走,他也没有办法,但是我们还是每天都要去看一会,去偷偷的学点技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就这样我们经常去也想要是有一个师傅能给我们教点技术就好了,时间长了有一个师傅叫王树清的,他是四川人,他特别好,他看我们两个检查去看他们制作,他就问我们你们两个喜欢这个手艺吗?我们说很喜欢,这是一个很有艺术性的工艺技术,王师说喜欢就好,工作台看我制作,我和供生高兴的不得了,从那之后我们就光明正大的来大工房的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那时候开始我们没事就来到王师付工作台前看他制作各种各样的木制品,看他清缝,粘板子,把两块木板粘在一起,这是一个很技术的活,粘不好会开的,王师付有时也让我两个做一些小木工活,比如:推刨子,把一块大木板推平,打眼,用木工手镯把木头打成不同的打小各种孔,锯隼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未完待续</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和同学曹供生的木工爱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77年-1980年在部队服役期间的曹供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84年结婚后的曹供生和于刚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17年同学聚会时拍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个就是50-60年代的大型屋架,2022年4月我去成都百年军工厂,解放军第七三二二厂拍摄到的,现在这里已经对外开放了。</span></p> <p class="ql-block">刨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成都我们家房子装修时,木匠师傅做剩下的材料,他下班走了后我就用他的工具做了一个小板凳,第二天他来了,木匠师傅看了看小板登对我说,这是你做的吗?我说是我做的,怎么样,正要的吧?木匠师傅说要的要的,看来你是有一点基础,我笑了笑说,我小时候也学过,木匠师傅说难怪你做的这么好。</span></p> <p class="ql-block">2020年3月22日下午,</p> <p class="ql-block">打嘎(小时候一种游戏玩法)</p> <p class="ql-block">2022年5月9日晚上拍摄于成都</p><p class="ql-block"> 从小就喜欢打乒乓球,兰球,好多体育项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作者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付正平:汉族,山东菏泽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66年至1978年在新疆伊犁兵团第四师67团子校上学,1978年6月高中毕业,1978年10月参加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新疆伊犁第四师摄影家协会会员,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摄影家协会会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历任通讯员,警卫员,有线电话维修员,放映员,摄影员等,1989年12月调入工矿厂,在人武部任有线电话维修员,宣传干事,人武部通信参谋,行管科副科长兼人武部作训参谋,武器装备管理员,人武部副部长,人武部副部长兼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副书记等职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00年6月回成都工作,现定居成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