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散文 一件难忘的事 作者:曹承敏 朗读:n-jzy 制作:n-jzy 图片:作者提供和网络

宁静致远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曹承敏,女, 1950年出生,天津人,中共党员,50年在党荣誉勋章获得者。高级政工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任天津市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组织部部长。长期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具有较深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业务研究能力,曾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1998年当选天津市第七次党代会代表。喜欢诗歌,现任天津久萍诗社秘书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她—-曾是沈阳军区黑龙江建设兵团四师四十三团机炮连宣传队战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大雪节气已过,近日才见飘飘洒洒的雪花从天而降,比起北大荒,华北地区的冬天要好过的多。每到这个季节,我的脑海中都会闪现出一个情景。凡是在北大荒生活过的人,都知道那里是冰的王国、是雪的世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七十年代的第一个元旦格外冷,兴凯湖的大地似乎有所准备,早早地拉上厚厚的银白色的“被子”进入了冬眠。北风怒吼着、狂舞着,时不时地卷起一股股白色的烟尘抛向天空,又洒向大地。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在湖岗附近的兄弟连队里,我们的宣传队正在演出。那一片被清扫得干干净净的场地上,整整齐齐地排坐着值班连队的战士们,他们怀里抱着枪,清一色的黄军装、棉胶鞋、棉绒帽。如果不是姑娘们那一张张清秀的脸庞和偶尔露出的缕缕青丝,简直无法辨认出谁是男,谁是女。宣传队就在这个临时的“舞台上”为战士们演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的节目全是自编自导自演,而且大部分都是真实地反映连队的生活。在当时,那个仅仅有几部外国电影、或国内的电影大都是新闻简报的年代里,宣传队来演出着实地吸引着战士们,他们得知宣传队的到来,便早早地等候上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宣传队的演员少,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身兼好几个节目,有的甚至是吹、拉、弹、唱、演集于一身。记得那天我的节目特别多,一个接着一个……因演出的需要,那天虽然特别的冷,但我们都得穿得很单薄“上台”演出。几个节目下来我的手指就感到不大灵活了。记得最后一个节目是忆苦思甜的内容,表达的是旧社会一家人逃荒情节的造型剧,就是要求演员要象雕塑一样,摆好姿势不能动,然后按照剧情的需要,配合朗诵和音乐变换着形体姿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在剧中我扮演的是一位老奶奶,动作是把双臂伸向前方,寓意的是盼望解放。几分钟下来,我感到手指已经不听使唤了,硬硬的好象不是长在自己的手上,我看到自己的手指尖开始发白,逐渐地向指关节延伸,慢慢地双手十指失去了知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我的演出终于结束了,一下“台”我三步并做两步地窜进连队的队部,把僵硬的双手迫不及待地向火炉上方伸去……突然,我被人猛击了一下,顿时身体失去了平衡,趔趔趄趄地向后退去,一直撞到了墙上。紧接着就听到一声大吼:“不要手啦”?!我定了定神才发现,一个反穿着羊皮大衣,头戴水耗子皮帽的红脸大汉怒气冲冲地瞪着我,我莫名其妙地望着他,还是没有反应过来,只见他急匆匆地冲出队部,很快又折了回来,他双手捧着白雪疾步走到我面前,把雪向我的手上一捂就用力地搓了起来……队部里的其他人似乎也明白了什么,照着他的样子轮番地捧雪为我搓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渐渐地我感到血液重新回到了我的手指上,疼……好疼…..好疼呀……,钻心的疼痛我的眼泪在眼框里打转,我知道这要是在父母面前,我一定会忍不住的放声哭出来,可这是在连队的队部里,我不能哭,我在心里告诉自己必须强忍,绝不能让泪水肆无忌惮地落下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接着红脸大汉把皮大衣脱掉,毛朝上摊在炕上,然后用命令的口气让我在上面抓,我不敢不听双手在上面不停的胡乱抓着,手指渐渐地感到发热,热得发烫,十个指头红红的象十根胡萝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宣传队回到了驻地,我依照红脸大汉的吩咐,每天用冬青枝煮水洗手,就这样坚持反复了许多天,终于十个手指都脱掉了一层皮,我保住了这双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看着这双曾经遭受过伤痛,还有些变形的指关节,每当遇到冷就会疼痛的双手感慨万分。我感慨自己是幸运的,如果不是遇到那位红脸大汉和那些好心人的相救,这的双手啊,后果不堪设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这件事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至今想起来还是感到后怕,同时也很后悔,为什么当初我就不问问人家的姓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今天我把这件记忆犹新的故事写出来,以表达对这位红脸大汉和当时一直为我捧雪的好心人的感激之情。我衷心地祝福他们,好人一生平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注:冬青枝生长在兴凯湖岗上的一种树木上的寄生植物,冬天依然绿绿的,还结了许多小小的红果实非常好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四十年前,曹承敏奔赴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为了一名屯垦戍边的北大荒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演出的节目全是自编自导自演,真实地反映连队的生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图第一排右一,曹承敏手捧毛主席的画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宣传队在师部会演后的合影,前排中间手捧毛主席像的是作者—曹承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散文朗读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散文朗读者也是曾经的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十九团的宣传队战士,和作者有着相同的经历,所以对这篇读来的散文有着特殊的情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这是曹承敏2012年写作的纪实散文。时隔五十年多年的今天,我有幸读到了这篇带有浓郁的黑土地、兵团情的散文感到特别激动。于是亲自编辑制作美篇,并诵读了这篇散文和大家分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朗读者——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控股集团总经理办公室退休干部。喜欢欣赏诗歌散文,喜欢阅读,喜欢用心感受文字,用情表达文字,用声音温暖文字。在阅读中去感受诗文中的大千世界,诗文中的每种心境,诗文中的一腔情感,诗文中的大好河山。她认为读诗文,能收获知识和美好,能带给自己领悟其中不同凡响的快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朗读者:n-jzy</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