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山西行 一一我爱大槐树

昌盛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昌盛(王仕昌)</b></p> <p class="ql-block">  退休后,我每年都出省旅游一次,见见识面,增长知识,忘掉烦恼,增加悦乐。山西之行历时8天,景点很多。我们去参观大槐树。</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刚步入山西洪同县,"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同大槐树",这样的标语到处都有,普天盖地。位于洪同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大槐树公园,这里没什么宏伟建筑,但是无论是严寒隆冬,还是酷署炎夏,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时是10月24日上午10时,天下起了大雨,我们挑伞进公园参观,大家仰望着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我更是不例外,因我村王姓祖,是洪武二年(1369年)从大槐树迁来的,现繁衍400多人,97%是王姓。</p> <p class="ql-block">  在元末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一山西,另一种景象,相对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难民也流入山西,使山西人口稠密地区,明朝灭亡,元朝为巩固政权和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移民活动,洪同县是人口最多县。</p><p class="ql-block"> 据记载,明朝时在洪同县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座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兵很多,香客不绝,寺傍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朝政府设重员办理移民,大槐树便成了移民聚集之地。</p> <p class="ql-block">  明初从山西迁出移民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微、江苏、湖北等地,少数迁到陕西、甘肃、宁夏地区,后又转云南、四川、贵州、新彊及东北诸省。</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迁民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它不仅巩固了封建王朝统治,从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使农业逐步恢复,边防巩固,社会安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年,迁山东的后人"告老还乡″,在大槐树建茶室设凉亭,写匾"古大槐树″,八十年代初,洪同县政府建公园,设古槐后裔姓氏表,表中450多姓,供奉着他们的牌位,他们都是600多年前移民到全国各地的,近年大陆修家谱,海外寻根祭祖,纷纷查寻自已与大槐树的血缘关系。槐乡的后代己遍布全国20多个省和地区,400多个县,有的还在东亚一些国家。 </p><p class="ql-block"> 导游讲了一些有关迁民的趣事,如剪小脚指为两瓣,男解手,倒背手走等、、、、据查,我们王家庄村(现改社区)在明洪武二年(1639年)由王姓王世虎,王世龙,王世豹三兄弟由山西洪同县迁来浞河西岸定居立村,600多年来,经一代代人的繁衍,至今己发展到450多口人 。</p> <p class="ql-block">  悠悠六百多年过去了,汉代古槐不复存在,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中,而同根挛生其傍的三代槐树则枝叶茂盛,充满活力。</p><p class="ql-block"> 今想当年祖辈们,扶老携幼,离乡背井,在一步一回头,回首遥望大槐树和老鸽窝时,洒下多少伤心泪,愿大槐树与海内外同胞永远根连根,心连心。</p> <p class="ql-block">  参观结束,大雨慢慢停下,太阳露出笑脸,我们在对面酒楼二楼吃的午餐,还上了一瓶酒,午饭吃起来,特别香,似是回老家的感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