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天的蒿坪镇,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时令虽已临近立夏,微风中依然带着几丝凉意,受疫情的影响,没有特别的重要的事儿,时下,人们是不会轻易走出家门的。“滴滴”,手机的提示音让我从沉思中回过神来,打开信息,点开图片,茶山吐绿,云遮雾罩,小桥流水,杨柳依依,这是蒿坪的茶园呀!仔细一看,是安师时期的同学发来的照片,应该是刚拍的,他用这种最直率的方式告诉我,他到蒿坪了。真没想到会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期而遇,平静的心瞬间波涛汹涌,掀起波澜。宁陕到蒿坪说远不远,说近不近,走州过县,实属不易。不管怎样,多年不见,都应该有个盛情的会面。因老同学公务在身又是集体交流学习,不能单独行动,恰巧我又在安康没能及时赶回来,仅在微信里寒暄了几句,未能见面,便做了交割,匆匆擦肩而过,内心愧疚不已!</p> <p class="ql-block"> 流年似水,曾经的过往,难舍的岁月,时光在我们的额头雕刻成一道道生活的印痕,岁月无声,我突然怀念起这曾经承载着我们命运和梦想的校园来,五彩斑斓的世界、天高云淡的风景、山高水远的浪漫、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肆意挥霍的青春、才华横溢的师长......</p> 如今,历史的洪流裹挟着曾经的校园,母校的校区变成了汉滨初中的校园,改头换面,物是人非。百年老校带着荣光,带着遗憾,带着不舍淹没在了历史的洪流中,也带走了我所有的记忆。一花一树,一草一木,在我的内心深处、亲切、宽厚、温暖、博大,难以割舍,人生中总有一段岁月、一段情感、一些人在生命的过往中无可替代...... <p class="ql-block"> 九七年的秋天,命运安排我选择了安师,安师的底蕴和培养人才的能力是家喻户晓的,宁静雅致的校园是给我的第一印象。往届学生留下的才华横溢的作品展示,让校园充满艺术气息和诗情画意。有腰围粗壮的法国梧桐枝繁叶茂,教学楼前的花坛里用植被组成的八个大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时刻在鞭策着我们要成长为一名又红又专的人民教师。每个安师学子的记忆和梦想都和这个校园紧紧相连。有人废寝忘食,寒窗苦读;有人含情脉脉,携手同行;有人虚度光阴,碌碌无为......无论充实或悔恨,不经意间,三年春华秋实,寒来暑往,蓦然回首,一切变得遥远而又清晰,模糊而又亲近。师长们各具风范,独领风骚,心胸豁朗。屈晓红老师的严厉、严谨、雷厉风行,刘瑞江老师的口若悬河、风趣幽默,李斌老师的才华横溢、行云流水,王晋康老师的童心未泯,王峰老师的温和关爱.....连同流失的岁月深深的印在我的灵魂深处。那些来自各大县区说着不同乡音的同学,组成了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级,给安师的流金岁月里注入了一股生机和灵气。</p> 无论你的梦想如何,但毕业后的起点都是老师,这一点对绝大多数安师学子毋庸置疑,学海的浩瀚,思想的碰撞,愉快的合作,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每天坚持不懈的三字一画,乃至毕业时忧心忡忡的省级统考,都因大家的不懈努力而留下了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三年毕业,97级莘莘学子如候鸟般离校远去,带着夙命的安排,渺小的如一粒尘埃,懵懵懂懂、跌跌撞撞的回到梦想出发的地方,从家乡走出来求学,毕业后又回到家乡工作,起点也是终点,并不遥远。但人生的角色却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等待年轻师范生的是穷乡僻壤里,散落在崇山峻岭间星罗棋布的乡下学校,怀着兼济天下的宏愿,走上工作岗位,在三尺讲台上勾画事态万千、人生方圆,有成功、有失败、有欢喜、有失落.......<br><br> 韶光易逝,从安师毕业已二十多年,人到中年,内心也开始变得柔软,经常会无意间撩动记忆的琴弦。在身边的同学,也是见多聚少。这个尴尬的年龄,父母年迈,娃娃成长,工作有压力,生活有负担,尝遍了世间的酸甜苦辣,甚至连独善其身都难以做到,风雨飘摇,一地鸡毛,自顾不暇,完全没有自己的人生。<br><br> 毕业十年相约了一次,前来的同学寥寥无几,平时偶尔也有同学趁交流学习的机会,约当地的同学相见,在群里发些照片,觥筹交错,相谈甚欢。断断续续,活跃的也只有几位,大多人多年以后,始终没能相见,也不知何时能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