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李祥熙</p><p class="ql-block">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们迎来了弘道楼创办五周年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 早在一个多月前,弘道楼执行主编郝婕老师就跟我商量,要不要搞一个五周年纪念活动。我说,疫情当前,一切从简。我知道,这不是郝老师想要的回答,但却是我此时此刻真实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 三年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更深深困扰着我们脚下这方土地的运转和生活。就连我们主创团队也不能在弘道楼庆生之日齐聚一堂,回顾过去的历程,谋划未来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但这一切并没有阻止弘道楼这朵小花的健康成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首都北京,在古都西安,在江城武汉,在海南三亚,在春城昆明,在岭南广州,在山西太原、晋中和大同,甚至在东渡扶桑的异国他乡,以撰稿、主播、配乐、美编等各种方式,为弘道楼这朵小花培土、施肥、浇灌,呵护她、帮助她、陪伴她一天天地长大。可以说,没有大家的齐心戮力、不离不弃,就没有今天的弘道楼。在此,谨向每一位为弘道楼付出过心血和劳动的朋友,说一声谢谢和感恩!</p> <p class="ql-block"> 五年来,弘道楼共制作发布原创文章148篇,阅读转发达10多万人次。所发布的文章全都接地气、正能量。作为主编,我对每一篇作品都视如己出,无比珍爱。要说其中印象最深的,恐怕要数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魏德敏先生撰写的《我的农民朋友》。此文发表于2020年9月13日弘道楼第113期,讲述了魏老师在山西插队时与三位农村朋友二风、春生和小兰的故事。文章发布不久,热心的读者就帮助魏老师找到了二风和春生的线索,使她终于有机会与失联47年的二风在电话中互诉衷肠。能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搭建心灵契合的桥梁,并通过这座桥梁达成某种不期而致的好事,自然让弘道楼人感到无比欣慰。可以说,在自媒体的百花园中,弘道楼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和价值追求,也因此汇聚和发现了一批对弘扬中华文化和乡邦文化有温情、有敬意的作者和读者。这一切,都在穿越时空的网络世界里留下了永恒的印记,这是弘道楼五年来最为重要的收获和最为宝贵的财富。</p> <p class="ql-block"> 弘道搂的实践证明,众人添柴火焰高,只要坚持接地气、聚众力,一个普通的公众号也能走得很远。</p> <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次,原山西省社科院院长李留澜先生,专门手书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诗为弘道楼庆生:“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编辑部同仁在倍受鼓舞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弘道楼正面临着稿源不足、制作粗放、传播面窄等瓶颈和困境,对标公众喜爱的公众号还有较大距离,未来任重道远,同仁仍需努力。</p> <p class="ql-block"> 为此,想就弘道楼的定位和宗旨,再与大家分享如下:“弘道楼是一个以弘扬乡邦文化和中华文化为主旨的移动微视听公益平台,其受众群体是对乡邦文化和中华文化有温情和敬意的海内外中华儿女。平台奉行“百花齐放、兼容并包”的方针,主要通过语音加图文的方式,定期推送有情趣、有知识、有启示,且没有在其他公众号发布过的诗歌、散文、随笔、短言论、小小说等作品。”弘道楼平台的宗旨是“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特别欢迎以“乡愁·亲情·游记·往事·述怀”为主题,反映作者亲身经历、真情实感,<span style="font-size: 18px;">言之有物、阳光暖心</span>的原创作品。</p> <p class="ql-block"> 热切期待您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弘道楼。请把弘道楼介绍给您的朋友和亲人,请把您和您朋友、亲人的原创作品推荐给弘道楼,我们将用心把您的文字,转化为留给未来的美好回忆。</p> <p class="ql-block"> 疫情终会过去,彩虹必将重现。弘道楼的明天一定会更暧心、更好看!</p><p class="ql-block"> (作者系《弘道楼》移动微视听公益平台创办人兼总编辑,2022年4月28日写于广州大学城)</p><p class="ql-block"> 附:</p><p class="ql-block"> 1.《弘道楼》作品链接地址:</p><p class="ql-block"> https://mp.weixin.qq.com/mp/appmsgalbum?__biz=MzUzMjA1MzUyNw==&action=getalbum&album_id=1436406946667823105#wechat_redirect</p><p class="ql-block"> 2.《弘道楼》征稿邮箱地址:</p><p class="ql-block"> hdl20170428@163.com</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李祥熙,网名关东儒生,吉林长春人。不惑之年对中国传统文化始有温情和敬意,通读《四书》并多有心得;知天命之年开始致力国学传播,曾多次应邀赴台港澳交流讲学。主要研究领域:儒家文化与现代社会。著有《四书之道》《孔子•儒学与现代社会》《中华文化与当下中国人的精神生活》。退休前任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主编。曾受聘为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山西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花甲之年侨居广州,践行富有诗意、禅意、古意的余闲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