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是一名一线幼儿园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会安排好幼儿的一日常规,要求幼儿必须在我的的引导下完成某件事情,对于这种教育方法,我一直有种困惑,我的方法是否真的适合孩子。</p><p class="ql-block"> 通过阅读《孩子是脚教育是鞋》一书,我有所启发,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对孩子包办太多,导致他们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就像李跃儿说的:这样的教育方法会导致孩子的低自尊,低自信。读了这本书后,我认为我们应该放手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教师要成为守望者。</p><p class="ql-block"> 反思自己平时的工作,我们对孩子的一切是不是包办太多?对孩子的呵护是不是太全面?我认为适当的时机应该学会放手,让我们的孩子在磨砺中成长。该放手时就放手,给幼儿充分的空间幼儿园各项活动是孩子身体发展、智力发展、性格品格形成的良好途径。可是,幼儿园的安全问题又是头等大事,我们该怎么办呢?首先,安全问题教师要时刻挂在心头,丝毫不能放松。但是,请放在心上,不要挂到脸上,也就是所谓的内紧外要松,以免给孩子造成压力。然后,我们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设计富有情节的游戏活动、营造自由宽松的运动环境氛国让幼儿自由活动,但放手不等于放任。特别是户外活动时,可以事先周全考虑好环境、活动中的安全细节,准备充分,功课做足,教师和孩子就可以轻松愉快的一起活动了。有了教师的参与,孩子会玩的更有趣,更开心。幼儿的体能得到发展,情商也得到培养。</p><p class="ql-block"> 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懂得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的个性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够设计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教育要适于孩子,并不是说适于普遍意义上的孩子群体,而是具体到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在幼儿园,老师的眼里不是一群孩子,而是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独立能力和思维能力,不期而至是他的关键特点。但很多父母、老师都不太了解,一直用自己的思维,成人的价值观来判断孩子的行为。他们的不理解,强制性的介入的教育方式不但侵占了孩子每个敏感期的独特发展时机,还会使孩子对强制灌输的内容产生恐惧,严重破坏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探索行为。</p><p class="ql-block">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孩子成长路上聪明的引领者。凡是孩子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评判、去解决。允许孩子犯错误,让孩子在一次次的失败中自己总结经验教训,犯错误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教师只有做个有心人,充分发挥幼儿自主能力,适时指导,让幼儿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样才能快乐健康的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