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无悔》序

乔也

<p class="ql-block">《此生无悔》序 安秋生 李兴发先生撰写的传记作品《此生无悔》即将印行,嘱我写一篇短序。兴发 兄对武安文化的热衷和孜孜不倦的做事精神一向为我钦佩,他做的又都是繁荣文 化奉献社会的好事,我没有理由拒绝,于是勉为其难,写出几句话表示对本书的 支持。 《此生无悔》属人物传记, 写的是一位老战士跌宕起伏的一生。姚振邦名不 见经传, 即使在武安这样的小地方,即使他在世时,也是默默无闻。数十年过去, 就更是鲜为人知了。除了包括直系亲属在内的很少几个人,还有谁知道小城有过 一个姚振邦呢?但是,作家李兴发记得他,李兴发认为历史也应当记住他。姚振 邦的人生故事是那样深深吸引了李兴发,于是有了这部十几万字的纪实文学作品。 于是, 姚振邦便活在了李兴发的作品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缘份!这种缘份也传 导到我: 兴发兄数年前把这本书的初稿发给我看, 我几乎是屏着呼吸一口气读完 的。 姚老的一生历尽坎坷波澜起伏,姚老的故事出人意料引人入胜。我和兴发兄 有着相同的想法: 让这样的故事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真是不可言说的损失。 我们这代人接受的红色教育最多。我们青少年时期读到的小说、连环画,看 到的电影、 动画片, 绝大多数是革命战争年代里英雄人物的故事。读多了, “ 英 雄 ” 的形象, “ 革命战士 ” 的形象, 在脑海中扎下根, 并逐步格式化。 他们多数 出身贫苦, 因为反抗剥削压迫走上革命道路;也有的出身富有家庭, 因为追求爱 情而背叛家庭,逐步坚定革命信念。而这个姚振邦参加革命,却与正统概念里的 任何革命者都不沾边。他是因为听信算命先生的几句胡扯,而误打误撞走进革命 队伍, 并且几度犯下致命的错误,游走于革命阵营与敌方阵营之间。按照红色文 艺的套路, 如果有这样的人物, 也只配作为 “ 混入革命队伍 ” 的 “ 阶级异己份 子 ” , 成为“反面”形象。 社会生活向来就是一个万花筒,其光怪陆离波诡云谲,常常超出人们的想象。 文学创作理论要求塑造 “ 典型环境里的典型人物 ” 。 那么, 这本传记里的姚振邦 就是 “ 这一个 ” , 主人公奇异的个人经历和鲜明的性格特征,无不具有 “ 典型性 ” , 与其他人物绝不雷同。姚振邦在滚滚的革命洪流之中,从一个不谙世事的“混混 ” 蜕变为一位屡立战功又才华横溢的文艺战士,这一切都是那样的真实可信无可置 疑。 对此, 我们尽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其解读。人性之复杂,生活之诡异,一念成 魔一念成佛, 等等, 其中最标准的答案应该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就是 一座大熔炉, 它能把顽石炼成钢。</p><p class="ql-block">让人叹惋的是姚振邦在五十年代后期及以后几十年间的悲惨遭遇。戏剧性的 沉浮, 似乎也可用一句话概括:革命战争把鬼变成人,荒唐的政治又把人变成鬼。 但此种经历和伤痛同样不仅只属于姚振邦一人。他属于时代,属于历史,他只是 众多的受难者之一。在国家曲折探索的前行过程中,受难者的角色同样是不可少 的。 从这个角度讲, 姚振邦的悲情故事同样具有路标的意义。 总之,这本书写了一个特殊的人物,具有特殊的价值。我愿意向读者推荐它。 同时我很想借此发出一个呼吁。最近百十年来的战争、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 是我们民族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一页,涌现出的各色风流人物数不胜数。但有 许多未曾留下文字和影像的记录,这实在是莫大的憾事。所幸李兴发先生在这方 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用一枝生花妙笔记录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希望 有更多像李兴发先生这样的写作者,把目光投向自己脚下的热土,深入挖掘,潜 心创作, 为历史人物画廊增彩, 不辜负我们的时代! 2022 年 2 月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神钲书院院长)</p><p class="ql-block">缩略图</p><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