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之旅宝石红

叶子gshs

牵手之旅宝石红<br>  1982年3月我和她合照了一张照片。4月1号我俩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她就成了我的妻。那时候,在我们小城里,人们思想观念还比较传统,女婚纱男礼服结婚照还没有流行。这张两人半身照就是我们的结婚照了。 我们的结婚仪式也非常传统,按当时流行的方式——旅行结婚。4月28日11点,花20块钱从公交公司租来的一辆公交车准时到我家门口,我的几个同学陪着我去丈母娘家接新娘子。车将驶近她家院子时,鞭炮噼噼啪啪阵响,伴着鞭炮声我们一行进了她家,老丈人和丈母娘对我们俩讲了些祝福和期望的话后,我就携着她、我的伙伴们抬着她的嫁妆前往我们的家。按当时当地的惯例,老丈人在宿舍院子摆了几桌酒席答谢亲朋好友。(那时候还没有流行迎亲小轿车队和在酒店办囍宴)<br>  中午12点左右,囍车到家门口,迎着迎亲的鞭炮我们进了家门。我家在后院和邻居家堂屋里办了几桌酒席,一为我和妻囍结良缘、二来酬谢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br>  那时候我们同父母亲住一起,我俩的房间约10平米,挤挤绊绊的摆了一张床、大衣柜、五斗柜、箱架和箱子、书桌、小高低柜(柜里放杂物、柜子低的台面靠墙挂一面镜子当梳妆台)、缝纫机。家具按当时也算比较“齐全”。那时候要结婚,除了必备家具外,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这“三大件”也须有喔! 晚饭后,几位同学把我们送到了客运码头,当检票员一边检票一边说“29”,我猜想的问:“我俩是不是这趟客轮上第29对旅行结婚的伴侣?”检票员点头笑答“对、对、对。”登上客轮安排好铺位,我们舱房,8张床,就有3对旅行结婚者。随着轮船鸣笛启航,我俩人生中最重要、最富有特殊意义的旅行开始了!我们事先规划的旅行路线是:水路到南京——铁路到无锡、苏州——水路到杭州——铁路到上海,最后从上海乘客船回九江。<br>  从出门吃住行的条件方面来讲,那时候与现在比,真有天壤之别,现在网络通讯方便、数据服务周全,出门吃住行都可以预先定好,基本上都可以达到自己的预想要求。那时候出门要开单位介绍信、结婚还要带上结婚证,目的地如果没有亲朋好友的话,想买到如期的到下一站的车船票那就难了。住宿得凭介绍信到旅馆介绍站排队登记安排,大多是老式建筑结构的中小旅店、甚至还有防空洞改成的“旅店”,房间里基本上没有卫生间和电话、电视机就更不用谈了。吃还好点,尽管当时餐饮网点不像现在这么多、这么方便,但只要你肯多走点路总能找到吃的。 在这次旅行之前我有过几次出门经历,所以这次出门,每到一个地方,一出站(港)立马要排队买好下一站的车船票;买张当地交通图、尽快找到附近的旅店介绍站,安顿完毕后,拿着交通图反复琢磨该城的简况和旅游景点的分布及特色,制定游玩的线路。<div>  这次旅行所乘坐的交通工具,从舒适度来讲,就是长江客轮最舒服,毕竟每人有张床铺,船上活动空间相对火车要大得多。最难坐的也是“船”,这船长大约十多米、宽大约四米,不带动力,实际是一条驳,由一艘拖轮拖着几条驳。我们下午6点左右从苏州运河码头上船,舱内中间是过道,两边排放着十来排小长条椅,椅子长一米多、宽不到两尺。因为是晚上行船加上船又是闭窗,根本就欣赏不了运河两岸小桥流水、民居灯火的夜景。有些河段还时不时闻到一股污水散发的异味。从苏州到杭州要10个小时左右,到了下半夜,人们又困又乏又无法安睡,我和妻只能相互依偎轮流打盹,每当她依偎在我怀里,此时我不知道她睡得香不香,但我感觉总有一种幸福感在我脑海里荡漾!早上5点多钟,船到杭州,结束了这趟既难熬又难忘的行程!</div> 这次旅游,我们到了华东五城的主要景点和繁华閙市,我感觉最好的是:中山陵、太湖、掘政圆、西湖、上海外滩和南京路。每个点分别用一个词概括:雄巍、壮阔、灵巧、隽秀、繁华。<br>  中山陵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中山陵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将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并布置大片绿地,将陵墓建筑群联接成与背景山势相称的宏大整体。 无锡鼋头渚景区,是一个太湖边的小半岛,景区内花红树绿,亭台隐显。经曲径石级,越松林深处,我和妻登上临湖一小岩石,只见湖面波光粼粼,壮阔浩瀚!近闻浪涛拍岸,远望白帆点点。一阵微风吹来,更感神怡心旷,左边临湖峭壁上清末无锡知县廖伦的绝妙之笔“包孕吴越”历历在目,它既抒写出了太湖的雄伟气势和孕育吴越两地的历史功绩,也暗蕴了对太湖风光之美的赞叹。<br>  此时此刻,我联想起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他是苏州吴县人,苦读及第后曾任苏州知州,他的好友滕子京,在岳阳任职,滕子京主持重修了洞庭湖边的岳阳楼,请范仲淹“作文以记之”。范仲淹本人没有登临过岳阳楼,凭着滕子京寄给他的一张《洞庭秋晚图》,借景喻情,写下传世名篇《岳阳楼记》。我想范仲淹没有到过岳阳,能写出如此名作,是不是与他生长在太湖边,又在苏州当过官,饱览太湖秋月,有点关联因素吧?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东北隅,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园中诸多景致,我颇喜欢香洲和扇亭。<br>  香洲为舫式结构,依水而建,有两层舱楼,“船头”是台、前舱是亭、中舱为榭、后舱是阁、阁上起楼,香洲三面环水,一面依岸,其身姿倒影水中,更显得倩丽雅洁。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亭台楼阁水榭可谓是不可缺少的元素,而掘政园香洲聚亭台楼阁水榭为一体,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具特色的佳作。<br>  扇亭,也是依水而建,平面形状为扇面形,屋面、轩门、窗洞、石桌、石凳及轩顶、灯罩、墙上匾额、半栏均成扇面状,故称作“扇亭”。其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从后面的窗中可看到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圆顶盖酷似一把折扇的扇轴,扇亭与笠亭正好组合成一把完整的折扇。 西湖位于杭州市区西边,西湖三面环山,湖中四堤将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湖区周边有100多处公园景点,人们最熟悉的要数“西湖十景”。西湖十景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或位于湖上。西湖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能代表西湖胜景精华。自古以来流传的《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苏小小》等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都与西湖十景有着联系,比如白蛇传中的“断桥相会”、“白娘子被压雷峰塔”等情节。西湖以美丽的湖光山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引来诸多历代文人墨客,并留下众多名诗名作。特别是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就是杭州和西湖的最佳“推介辞”<br>  我们来到杭州正值仲春,风和日丽,迈步西湖苏堤,湖面如镜,桥影照水,鸟语花香,柳丝舒卷。湖光胜景如画图般展开,万种风情,任人领略。但西湖“十景”中有些景点因为我们来此地时间不巧合,不能细细品味,而留下遗憾。比如:平湖秋月,只有在清秋气爽之时,西湖湖面平静如镜,皎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才能领略“一色湖光万顷秋”之境。再比如:断桥残雪,只有在冬雪之时,远观桥面若隐若现于湖面,若置身断桥之上更是欣赏西湖雪景之佳地。 但凡初到上海的人,大多都要逛逛南京路、溜溜洋外滩。在我年少时,就听过坊间流传的一段笑话,说一个外地人,初来上海,走到南京路上国际饭店旁,一看这么高的房子,究竟有多少层?他就从底层慢慢往上数,越数头就越要昂起,还没有数到顶,头上的帽子就掉下来了。1966年,我第一次到上海,逛南京路时,特地在国际饭店旁驻足止步,从底往上环顾,它真不愧是当时中国第一高楼!当我在外滩,看到外滩一排洋楼耸立,气势非凡。再看看黄浦江对面,房屋低矮稀疏。恍惚有种世纪之隔!1982年我和妻子来到上海,在外滩拍照的背景仍然是黄浦江西岸那一排洋楼! 2007年,我和妻子又来到上海,照例来到外滩游览拍照,而这次我们拍照的背景大多对准黄浦江的东岸!短短的20多年,一座座高楼在昔日荒凉之地拔地而起,鳞次栉比,结构千姿百态,气势宏伟。今昔对比,感叹万千!我为祖国的日新月异、蒸蒸日上而高兴和自豪! 说来也快,一晃就是40年!按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红宝石婚。我们的婚姻没有文学作品中的那种温情浪漫,也没有追求过那种“罗曼蒂克”式的奢想。我们的想法就是平平常常: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我想有个自己的家,她也想有个属于她的家。能在芸芸众生之中与她牵手,这就是缘、缘矣命也。既然命中注定,就要珍惜和承担。<br>  婚后一年整,我们的女儿诞生了,而后我们也搬到单位去住了,我们的小家才真正建立了。有了家,就有了责任和当担,就有了依恋和牵挂。由于工作的需要,我经常要出差,平均年出差在外100多天,最多的时候一年有200多天在外。家里的里里外外的事和照顾女儿都由她一个人承当。女儿几个月大,就送到单位托儿所,托儿所小孩多阿姨不可能面面俱到,女儿有时候会着凉、湿裤。那时候妻在百货商店工作,就经常把女儿带到商店睡觉玩耍。有时还抱着女儿去相距十多里的百货批发站进货。最让我愧疚和牵挂的是,女儿小时候身体体质较弱,经常感冒发烧、头痛脑热,都是妻一个人,抱着女儿去医院,特别是隆冬腊月、风雨交加,交通又不方便,可以想象到一个女人有多难!这就是母亲的力量和母爱的伟大!因此,经常出门在外的人,就会有一种强烈的对家的依恋和牵挂,就有一个早点回家的愿望! 我是69届初中毕业生,实际上只读完小学课程。要跟上这日新月异的社会前进步伐,只有努力工作,加倍学习,才能站得住脚,才能支撑起家。我是我们单位最早提拔为中层干部的几个年轻人之一。每月都要写总结材料、相关工作汇报材料、年月销售预算和销售报表及分析等等。不像现在有电脑,写材料制表格都很方便快捷。那时候完全靠手、笔和纸,一笔一划、一章一节地完成。若领导不满意或稍有修改,那又得从头再来。又耗时又耗精力,经常通宵达旦、加班加点。(这也是后来单位配了工作电脑,促使我一定要学好电脑文档、报表和PPT制作的动力)由于工作性质,即使不出差也经常有些业务应酬......我啰嗦这么多,实想说明:我即使没有出差,有时也不能承担多少家务事。所以,只要我在家,就尽量多做点家务事,买菜、做饭、购物等等。直到我退休,才能把整个身心交付给家。所以说:夫妻好比两条腿,要站稳,要走路,谁也离不开谁。 <p class="ql-block">  家是夫妻共同经营的。拥有它时,它平凡如柴米油盐酱醋茶;失去它时,掏心掏肝也找不回。我们这四十年,是携手同行的四十年、是相互依靠的四十年、是磕磕碰碰的四十年、是相互忍让的四十年。</p><p class="ql-block">  家是夫妻共同经营的。当女儿出生后,就加深了对家的感悟;当看到女儿结婚成家、生儿育女时,就看到了家的传承和延续。当看到外孙和外孙女在身边活蹦乱跳、嬉笑打闹时,而幸福开怀。这算不算天伦之乐!</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少来夫妻老来伴。我们这代人,基本都是生一个子女。老来时,子女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小家,不可能时时刻刻照顾到我们。老夫老妻虽然没有激情,但需要相依相伴。小孩喜热闹、老人怕孤单!试想一个老人,整天宅家形影孤单,除了电视或手机发声外,别无声响会是何感觉!如其这般,我宁愿在家有人同我磕磕碰碰、吵吵闹闹,至少家里还有人声人影。但心底里还是希望家里充满和谐温馨。人到老年应释怀!老夫老妻更应该宽容、理解、信任、尊重。不能老是为了一些小事而喋喋不休,殊不知,赢得了结果,却输了感情,双方都落个不愉快。心情郁闷乃百病之因。况且我们老年人彼此都心力交瘁折腾不起!说句不好听的话:也折腾不了多长时间!愿我们俩相依为命,携手共进!平平安安,健康快乐!向“金婚”进发!</p><p class="ql-block"> 郭树森</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26日 于成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