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妈(8)—借水

上海岛

<p class="ql-block">  看着四哥走路像梦游一样,想到潘大彬所说的‘四哥丢了半条命’的话,我就以‘回家组装折叠床’为由,才勉强说服四哥回去休息两天。</p><p class="ql-block"> 四哥回家后,我坐下来陪着妈妈继续吊水。一床菜农的中年女儿,正热烈地陪老爸聊家常; 二床女儿正扶着断腿的爸爸,慢慢地向洗手间移动;三床的儿子为了父亲的病情正在和医生激烈地争论;新来的4床年长的老头,比较虚弱,正吃着他女儿一勺一勺喂的米汤。我突然很感动。每个儿女都是父母甘愿卑微到尘埃里而培育出的一朵花儿,而这些花儿正用自己丰盈的雨露滋润着已经贫瘠的土地。作为他们的一份子,我何尝不是我父母,我这个家,乃至我整个家族历尽风雨培育出来的一朵‘苦寒来’的梅花。</p><p class="ql-block"> 从小,妈妈对我的要求就非常严格,只要家里来客人吃饭,我必须躲在厨房就着咸菜吃好饭才能出去,以防客人为我夹菜,但无论生活多么拮据,不识字的妈妈只要听说我想买书,会毫不犹疑地从口袋里抠出零花钱塞给我。在妈妈无声的鼓励下,我一直保持着读书的兴趣。在妈妈举全家之力的努力下,只有我一个人磕磕绊绊地继续着我的学业。妈妈至今还叹息:“你读的是可怜的书……” 这一句‘可怜’道出了多少心酸。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在各家民房住了两个月院才总算没被吸血虫病吞噬,但学习成绩从此被耽误下来,几乎以倒数的名次进了初中,可妈妈仍然坚持让我读了下去。我在初中虽然紧赶成绩,但仍以三分只差中考落榜,妈妈和父亲咬了牙又以高昂的学费送我上了自费高中。高二的时候,我又因为营养不良,神经衰弱,导致成绩垫底,再加上学费的压力,我便主动辍学了。但在我捕鱼捉虾一年后,妈妈和父亲又劝我,你再去上学吧……。高考落榜后,妈妈和父亲没有埋怨,坚持说,去复读吧,学费我们再想办法……</p><p class="ql-block"> 为了养活这一大家,为了我的学费,妈妈首先牺牲的是大哥的前途。妈妈一直很惋惜地和我说:“大哥是最聪明的,读不起书,就每天晚上缠着钱大爷认字,不多久,就和三年级学生一样的水平了。”大哥从小就每天帮妈妈做家务,下地干活。16岁那年,妈妈没办法,让他去江对面拉板车挣钱了。他早晚一车一车地拉着几百公斤的石头,皮带勒在稚嫩瘦弱的肩膀上,磨蹭出血痕和老茧,才换到每个月准时寄回家的工钱。即便大哥结婚后,出去打工挣的钱,也都一分不少地用来承担我们大家庭的开支。随着侄子的出生,在大嫂的强烈要求下,大哥不得已和我们分了家。分家后,妈妈反复和我说:“你大哥因为分家,为你哭了好几天……”</p> <p class="ql-block">  “我大哥今年也六十七岁了,却为我们一大家累出了一身病”,我对着正在女儿搀扶下走出洗手间的二床小老头说,“你比他好些,等你腿好了,肺病也查清楚了,回去又是一条能上工地的好汉!”这时候,三床的儿子提醒我们:“听说明天晚上开始要停水十一个小时,我们要想想办法了”。</p><p class="ql-block"> 十一个小时?大家都懂这后果,不说这生活起居问题,但就这十几个人共用的厕所该怎么清理?到第二天中午,大家一下子忙碌起来,锅碗瓢盆全都用上,连多出来的茶缸小碗也都接了水,最后用塑料袋接了水挂在洗手间里的衣架上。看到大家团结一致,我也被气氛带动起来,考虑到他们看病手头紧,我跑出去自费买了三个大水桶,一下子缓解了大家的压力。可是到了第三天早上,妈妈的玉米糊已经没有开水可以冲了。考虑到大家都缺开水,我只小声地问三床的儿子说:“能借点开水吗?我妈若吃不上糊,会出现致命的低血糖的……” 他赶紧起身,拿起床底下的水瓶掂了掂,发现也没了,二床,一床,四床的家属纷纷拿起自己的水瓶使劲掂着,只见二床小老头大喊:“我这有点,冲一碗糊差不多……” </p><p class="ql-block"> “我把猪卖了,还能凑一点……” 我脑海一下子回到三十年前, 一个亲戚就是这样回答为我筹学费的妈妈的。</p><p class="ql-block"> 那年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下来了。当我看到三千元学费这个天文数字的时候,我随手把它扔进了垃圾桶,收拾行李,准备第二天去温州打工。就在我出发前几分钟,父亲找我谈话了:“昨天我和你妈商量了一晚上,你还是去读吧,学费嘛,让你妈想办法去借……”</p><p class="ql-block"> 自己的叔叔姑妈们慷慨解囊自不必说,但还远远凑不齐这笔学费。接着,妈妈首先想到的,是村尾的二姨娘家。她是我妈的干妹妹,她们是在一起生下第六个儿子后在生产队大棚里,一起结扎的时候认识的。她们躺在地上相邻的干草铺上,一起聊下来,发现境遇竟出奇的相似。都为想生女儿而生了六个儿子,都为了养活这几张大嘴而承受一样的艰辛。年轻点的二姨娘更是同情妈妈忠厚可怜,没有娘家人,所以主动要求做她的妹妹。就这样,二姨娘的妈妈成了我的外婆,她的弟弟成了我的舅舅,她的妹夫成了我的姨父,她的六个儿子成了我们情同手足的表兄弟。这一段情缘,在她们姐妹俩相互真诚以待和亲密关系的呵护下,两大家子相互帮衬,相濡以沫,共同创造了延续五十年至今的传奇。而对这次借钱,虽然二姨娘家和我家一样穷,但二姨娘一如既往地没有拒绝。这两个弱小的女人,深一脚浅一脚,不敢耽误片刻,摸黑过江,去江南二姨娘的娘家筹钱了。她们的到来,几乎惊动了整个贫穷的江边小村,他们都知道江北善良能干的大姐回来了,还带了和大姐一样善良的大姐的大姐也来了,大姐的大姐的小儿子考上大学了,我们这些穷亲戚中,没出一个大学生,这是多么大的荣光。第二天,几乎全村动员,凑了一叠钱塞在我妈手中。其中一个还没来得及的亲戚,赶紧说:“等我把家里的猪卖了……”</p> <p class="ql-block">  看着妈妈津津有味地吃着玉米糊,我想,这不但是眼前病友们的爱心,也是当年卖猪人的热情传递到了三十年后的今天,于是,我勇气倍增:为了妈妈的午饭,我要像当年妈妈义无反顾地为我借钱一样,沿街去各个饭店讨要开水。</p><p class="ql-block"> 饭店老板们对我伸过来的水瓶未置可否,但无奈的表情告诉我,他们也停水,也缺开水。而有一个胖胖的老板——经常宰我的那家,给了我非常大声的回应:“切!快点走,快点走,没看我们正忙着吗?”我虽然有些失望,但来不及为他的态度难受,因为我要赶紧奔下一家,而我也因此理解了,当年妈妈去表爷家借钱被拒绝后,她为什么那么云淡风轻了。</p><p class="ql-block"> 那次借钱是我唯一参与的一次。表爷是我家的远房亲戚,条件比较好,和我家平时没什么来往,所以妈妈也是实在没辙了,才想到他家。妈妈想让父亲去一趟,一辈子不愿意求人的父亲始终舍不下老脸向不熟的亲戚借钱,可是心急如焚的妈妈等不了了,说“你要脸,我一个女人,啥脸都可以不要了”,她决定带着我去,好帮她助助胆。妈妈不知道从哪里抠出来的,仅有的一个涩瘪的苹果,说第一次去人家总要带点东西。当我们鼓足勇气,厚着脸皮到表爷家说明来意后,见表爷面无表情,未置可否,我赶紧把那个苹果递过去,说给他家孩子吃,而表爷没有接,马上从里屋拿出来一个又大又鲜亮的苹果,削好后递到了他孩子的手中。那一刹那,我感受到了极大的耻辱,硬拽着妈妈离开了。走在路上,看着妈妈那瘦小的身躯,那失落的神情,那沉重的脚步,我难受极了。也许这么多天的借债,她早就尝受过很多次被拒绝的失望了。我可怜的妈妈啊,你一辈子靠自己的勤劳而积累的尊严,就这样因为儿子而丢弃了。但我今天通过自己要水的经历,终于理解了,妈妈当年并不是没有尊严,而是为了儿子将来活的更有尊严,暂时放下了尊严。这,同样是一种尊严。</p><p class="ql-block"> 又经过一次次碰壁后,只剩下我经常吃早饭的那家早餐店了。那个一向对客人尖酸刻薄的服务员对我的回答只是冷冷的几个字“开水没有”,对我第二个问题厌烦地回答“一小碗也没有”,然后又对我第三问题更是嗤之以鼻“我们的面汤是鸡汤做的,给你?”我几乎带着哭腔说明,这水是给我住院老母亲冲玉米糊的,她只能吃流食。她缓和了一下,继续说“我们实在没有啊”。我转身缓缓地找了一个座位坐下来,想着下一步该怎么办。思考了好久也没头绪,只好起身离开这个不受欢迎的地方。就在我前腿刚跨出门槛的时候,背后传来了她冷冷的声音:“喂!等一会,额……那个墙拐角有个水瓶,你碰碰运气看有没有……</p><p class="ql-block"> 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来绝望是不存在的!我捧着这小半瓶好似救命的开水,比当年妈妈借到了老洪的钱还兴奋。</p><p class="ql-block"> 当年为了最后三百元的学费缺口,全家都一筹莫展,几乎陷入了绝境。妈妈这时候大胆地说了一句:“我去找老洪吧!”一听这话,父亲和大哥二哥全都摇头:“咱们不要去丢脸了,他是出了名的一毛不拔,这么多年没有任何人能借到他的钱,没有人能占到他一点便宜。”妈妈没有说话。而几天后,当妈妈把一堆三百元钞票摊开在大家眼前的时候,全家哗然,随之全村哗然,村头巷尾,口口相传:“也只有易家仁能借到老洪的钱!!!”</p><p class="ql-block"> 有严重气管炎的老洪,是隔壁县的,每年定期来我们村挨家挨户补网。这个干瘦驼背的老头,总一边熟练地穿梭引线,一边夸夸其谈,在他眼中,世界上没有一个好人,总对着下一家批评上一家的不好。有一次他气管炎犯了,卧床不起,被收留在我家。妈妈对他精心照料,端茶送饭,加被保暖。我一直听到他整夜整夜地咳嗽,喘得像随时会断气,每天早上都看到妈妈帮他倒掉满痰盂的痰。因为呼吸困难,老洪脾气也越来越差,有时候还竟然和我妈怄气,跟当年妈妈照顾的三奶奶情形一样。三奶奶没有儿女,病弱后被父亲从九华山庙里接到我家照顾。妈妈毫无怨言,几年如一日,照顾她吃喝啦撒。三奶奶一生孤寡不幸,性格暴戾,动不动就对母亲谩骂,但母亲从不计较,一如既往地给她喂饭换洗,直到三奶奶咽最后一口气的时候,她终于握着妈妈的手说:“侄媳妇啊,我对不住你啊,你是好人……”。对于老洪的不讲道理,妈妈却劝我们,他是外乡人,孤身一人,很可怜,帮他一起熬过这个冬天,也许就活过来了。果然,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老洪又恢复了活力,像一条鲜活的鱼儿,钻进了水里,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第三年,老洪再次来到我们村挨家挨户补网了,还是一如既往地批评这个,批评那个,但闭口不提他是怎么度过那难熬的三个月的,好似什么也没发生过。所以全村人已经认定了,平时不肯多花一分钱,小气的老洪,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外地人。而妈妈这次,竟然在和老洪失联几年以后,能把他拖着病体,要补全村的网才能挣到的血汗钱都借了过来,让全村人感受到了,母亲的善良还是触碰到了深藏在老洪内心的柔软处。</p><p class="ql-block"> 当我喂下妈妈最后一口玉米糊后,在四哥的催促下,离开医院,离开妈妈,到达芜湖站的时候,我仍然沉浸在妈妈当年为我借钱的故事中。没有妈妈当年借钱的艰辛,就没有我的今天,也就没有我为妈妈借水的情缘。因此,我相信了因果,相信了轮回,相信了命中注定。</p> <p class="ql-block">  而当年,为了这个家,努力生活着,拖着瘦小的身影,深一脚浅一脚,出门为我借债的妈妈,应该无法再创造奇迹,见证明年的春暖花开了。我驻足在这扇宽宏的椭圆形窗前眺望,外面的风景一片肃杀,让我感到格外惆怅。这是妈妈第十四次住院,这是我第十四次陪护,这又是我第十四次离开,我拿出手机,第十四次拍下这片椭圆形的风景。手机里十四张春夏秋冬记录下我这几年每次离开时的不舍,牵挂和思念,也记录下了我总把它当最后一张照片的悲伤。这个窗口,就像妈妈的眼神,注视着我,眼里有春的希望,有夏的热烈,有秋的平静,也有冬的绝望。在这无助的时刻,让我冥冥中相信,只要我拍下这张照片,留住这个窗口,我就能留住我所依恋的妈妈,我就有了继续坚持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