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掠影漫纪(六)

九月木犀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2018/0611</i></b></p><p class="ql-block">早晨,在莫斯科一家餐厅等待翻桌后,才草草吃上早餐。随后前往察里津诺庄园。</p> <p class="ql-block">这是莫斯科著名的宫廷建筑园区,典型的歌特式风格,占地面积宽敞。相传1776年,为纪念俄罗斯在第一次俄土战争中的胜利,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下令修建这座皇家建筑群。设计师挺有名气,也的确气度不凡,暖粉色调纷呈而各异。从园林走向一座座官殿,地面图案设计很有特色,各种棱形线条组成,色彩鲜明,且错落有层次。按常规,也仅仅是从外景场地兜了小半圈,游人相对较少。往回退场时,小径路口遇见一位着粉布衣衫小姑娘,在追逐嬉戏鸽子,尾随跟拍了两张照片,题为“小女孩和鸽子对话”。</p> <p class="ql-block">紧接着,又赶至新圣女公墓。那里是俄罗斯公民共同的精神家园,为欧洲三大公墓之一,这片园林,安息着众多社会精英和名流人士。沿着绿色浓荫甬道,匆匆瞻仰几处墓林重点区域。每一座造型独特的墓碑都像一件艺术品,设计和题词,都不同凡响,充满个性的魅力,其背后都蕴藏着一段可歌可泣的非凡故事。赫鲁晓夫,王明,果戈理,乌兰诺娃,奥斯特洛夫斯基,卓娅等等,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跃然碑文,追昔抚今,重新解读生命和灵魂,彰显人文情怀山青水秀,流千古芳香。</p> <p class="ql-block">这是迄今此趟旅程中,最为令人震撼的一幕场景。一场富有仪式感的参拜,可以暂时摆脱有形或无形的世俗纷扰。想当年《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影响了整整几代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统的红色教育,还是有感召力的。</p> <p class="ql-block">置身拥挤且不太宁静的墓园,厚重的历史感,让人有种时空穿越的错觉。墓地,不仅可以将文化底蕴与艺术气息,完美融合一体,而且还可以超乎呈现得淋漓尽致。看到一块预留空地,导游说这是属于普金和梅杰的。由此可知,西方异邦民众并不忌讳谈论生与死的话题。名人和凡人最终的归宿,都是一抔黄土,不同之处在于碑文该如何书写。载入史册就代表永垂不朽吗?也许是。</p> <p class="ql-block">最后压台戏是阿尔巴特大街自由行。这是一条古老的文化商业步行街。漫步街头,绘画摊,街舞,咖啡店,时装秀,不时切换双眼镜头。行人来来往往,怡然祥和,稍稍得以领略了他国风土人情的概貌。普希金故居就位于此街53号,斜对面一座普希金与其夫人娜达丽娅携手走来的雕塑像,像一对热恋之中的情侣,未来可期可信。这似乎与最终他俩以悲剧收场的命运,大相径庭。或许个中原因各有各的说法,但也不妨重新审视剧本角色的人生历程。</p> <p class="ql-block">入夜,北京时间凌晨一时许,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倏地腾空升闪两道彩虹,为游客一族送别行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头翻阅印象偶记,别有一番滋味。转眼一晃四载,世界每天局势风起云涌,瞬息万变,大有大江东去浪淘沙的不屈不挠。和衷共济,天人合一,大同理想犹可追求和奋斗。小我更是微不足道,无需言表。当下最为关注的头等大事,自然是全球大疫何时退却消亡,早日回归自由行动和正常生活的模式。</p><p class="ql-block">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风景无疆。想起那趟旅行归程中途,从北京机场转机时,就暗暗盘算着,以后定然得坐一趟北京至莫斯科的绿皮火车,穿过西伯利亚,去看看清澈透明的蓝眼睛——贝加尔湖,然后再来一次深度游,下马观花,慢慢晃荡,将这么多被挡在门外的博物馆和教堂,细细端详个遍,里边遗留的悬念一一破解,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还有去探访那没顾得上光临的,传说中世上最富丽堂皇的“地下宫殿”。可是,这一厢情愿,或许就永远可望而不可即了吧!进而漫漫忖度,即便国门边境再次打开畅通,俄罗斯还是俄乌之战以前的俄罗斯吗?那些美伦美奂的历史瑰宝;那些恢弘典雅的建筑;那种洋洋自得的大国自傲逞强;以及轻松自若、温情友善和豪爽开朗,优雅与粗犷交汇的城市格调,也许,一切完好无损都将不复存在。此一时彼又一时。</p><p class="ql-block">祈祷山河无恙,没有战乱、灾害、疾病和痛苦的侵扰困顿。草青青,白云追随蓝天,任凭小鸟自由自在,高高地尽情放飞。</p><p class="ql-block"> 二稿2022/0425</p> <p class="ql-block"><i> 文字•图片/九月木犀</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