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题记:疫情下,看到孩子在家学习的各种问题,磨蹭、拖延、写字潦草、东倒西歪!在学校里有老师指导,在家本性暴露无遗!与爱人为了孩子教育吵架冷战!让我深深反思作为一个家长,和教育者反思!家庭教育历来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作为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又焦虑又无奈。</p><p class="ql-block">现在很多像我一样的家长都打足了鸡血,不惜一切代价把孩子的日程填满,在剧场效应已近失控的局势下,我们亟须一些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视角,在未来的语境里去思考,什么是教育的本质?什么是有效的学习?孩子成长的路,我们所有的成人都希望有更多的觉知,更多的觉醒,看到,其实我们自己的改变是会对孩子带来最大的改变的。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优势和难题,再厉害的教育家也不能提供一个现成的方案,让我们从此万事大吉。我们必须通过全情的观察、实践和反思,整理出最适合自己家庭和自己每一个孩子的教养策略和求学路径。</p><p class="ql-block">本文通过大量阅读和学习,纪录片,成长来看教育的大系统、整体性,可持续性发展观,教育的意义,目标、职责,了了分明来看当代我的教育问题、二元对立的原因,从糸统来看教育.从教育的终点来看教育。从个体的觉知和觉醒来看教育。今年是我25年的教育经历,2个孩子的妈妈,谨记恩师的指导!知行合一、用善念和爱面对一切困难!疫情宅家,矛盾冲突,双重的身份也促使我下决心静下心来,写下此作!本人水平有限,思考不周,还望多多指教包容!</p><p class="ql-block"> 普遍的应试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实用型“社会工具”,孩子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那就算完成教育任务。但是社会精英阶层往往选择为子女进行菁英教育,而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一个精神独立且人格健全的人,他能够能时刻拥抱变化,有社会担当,胸怀天下!一条根植中国文化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儿童的生命成长和幸福人生、重视个性发展和创造性,面向未来的创新教育。优秀的教育能力与国际先进的学习研究和教学方法相融合。</p><p class="ql-block">内心充盈的乐天行动者、理性创新的高效学习者。培养 有全球视野、国际竞争力和有民族担当的终身学习者。首先从.刻意练习,你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有哪些变化?基础教育的问题?归根溯源缺少一个健康的生态,家长让自己成长,孩子的成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你如何理解这些观点?你对教育的理解有哪些变化?一个健康教育生态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去重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家校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亲密关系。”来探讨每个人都必须体验的父母的修行。当你真正的用没有滤镜的眼睛去看孩子,去看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就在我们的脚下,这是您需要自己的努力💪和担当的勇气!道心惟微!</p><p class="ql-block">基础教育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缺少一个健康的生态,家长让自己成长,孩子的成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合作也是需要学习成长!</p><p class="ql-block">我理解欣赏李一诺老师举一人之力创办一土教育的愿景!一个三个孩子的妈妈,一个美国社会的精英,一个博士生,走遍全球各地的优秀教育学校,采访记录。用单瘦的身体,像鲁迅一样用笔呐喊,深深振憾了我。教育植根于爱。文中所说中国的教育问题是缺乏一个好的生态。我认为中国社会教育存在以下矛盾。1、正在觉醒的80、90后父母对于孩子未来的新认知和现实社会现状之间的矛盾。年轻父母希望给孩子一个宽广的未来,但现实社会的进阶还是拼成绩的你死我活的厮杀。父母往往嘴上说着给孩子减负,却给孩子报18个补习班。2、有理想的教育工作者和父母对孩子需求之间的矛盾。我们的社会不缺乏有理想,想给孩子的童年画上彩虹而不是教鞭的教育工作者,但父母的需求不是未来的彩虹,而是现在的分数。3、家长和家长的家长之间的矛盾。我们处在一个421的时代,建国才71年,爷爷辈都是饿过肚子的人,孙子已经是有互联网思维的人了。两代人甚至三代人不可调和的教育理念和对待孩子的态度导致了矛盾。</p><p class="ql-block">再次听完李老师的课程,复盘、主要内容这节课的主要内容:1是从教育的现状(淘汰式教育,全民焦虑;教育参与者幸福感低;学校如同孤岛,没有支持和连结;教育不公平普遍存在;)出发,提出了现代教育的根本问题,缺乏一个健康的生态;通过阐述对于教育的理解,以及自我也要面临孩子的教育问题,基于此,李老师在现有的教育系下建立了自己的小的生态教育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的课题、以教师为中心的平台,运营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2、对教育的认知A、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具有公共属性,因此做教育就是做社会,要有社区观,要有生态观,要有推动社会进步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心B、所有的学习都是社会的,所有的学习都是情感的C、教育的真实发生的前提,是安全感E、教育无非是一个社会体验,是一个人生体验,做教育就是做社会F、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自我认知G、家长成长和社会连结是教育应有之义H、教育其实是全社会都不得不参与的社会体验I、好的教育,只有觉醒了的人才看得见,看的懂,还是有希望,因为梦游并不幸福,总有人会醒J、教育的不仅是为美好生活做准备,教育本身就就应该是美好生活。教育的双重指向:向内认知自我,向外认知我们的社会和世界3、对于教育的启发与疑问启发A、相比于之前对于教育的理解更深刻了,之前的对于教育的理解是传播知识和培育,现在可以从社会、生态的角度看待教育,对于教育理解的格局更大一点了B、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讲,教育分为主动教育和被动教育,主动教育就是自我在社会中寻求改变(听课、阅读),被动教育就是我们被周围的环境和社会所教育C、教育是社会性的,它不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学校、一个组织所能决定的,所以教育所呈现的方式和结果一定是各方面妥协的结果D、对于一个教育从业者,这节课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从教育的理念出发,如何基于对于教育理解的理解,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进行小型生态教育体系的创新,这是非常有研究意义的疑问在听课的时候,最大的困惑是这是基于儿童方面的教育创新,这种小型的生态体系的建立是否会和现有的教育体系相冲突?李老师讲了,这小型生态教育的建设和现有的教育体系是同步的,适当的时候,也会刷题;所以我的疑问就解决了4、能提炼出哪些有用的策略或者模型从自我教育的角度来看:向内,寻求自我的认知;向外,认知我们的社会和世界5、如何用到生活中通过学习、阅读、听课向内求,去认知自己,了解内心的信念、渴望、追求;向外求,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技巧、思考的进行分享,不断的去创造价值通过这节课和思考的内容:我对于教育的理解是教育的本质是一个社会体验,是一个人生体验,做教育就是做社会。</p><p class="ql-block">3、教育是二元对立</p><p class="ql-block">教育这词生生将同为学习状态的一类人生生划分为两类,一类知识多,一类知识少。 在确定性年代,因为理科发展长期停滞,确实会因长辈经验多,老师书看得多一些,而成为知识多的那一类。师带徒,辈辈相传的教育方式合情合理。 现在是高度不确定性的年代,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带来新旧营利结构碰撞、新旧金融体系的衔接、新旧的存在感表达方式不同。面对的都是新世界,每个人都需要终生保持学和习的姿态,才能对震动有那么一点适应,才能建立一点自信感。所以没有人有资格说自己比另一个人懂得更多,哪怕对方是孩子。所以现在教育一词放在今天,显得二元对立了。 当今孩子识骗能力强过父母,父母会被骗买三无的保健品; 当今孩子对电子产品比父母熟悉,父母会成被电子产品边缘化; 当今孩子的存在感可能会在线上,父母的存在感是在线下; 当今孩子多斜杠能力,父母能力单一; 但父母因年长,有一定财富积累、有一定社会地位、人生多阅历,这些又是孩子们目前缺乏和向往的。 孩子与父母,各有长处,各有短处,相互学习的姿势更重要,而不是相互教育。 我有个想法,也是本课程坚定了我的想法,就是在应试等竞争环境下,如何做到孩子和亲人快乐,我暂取名为“亲幸行为”,先来个1.0版,之后再2.0......n.0版,专门进行亲家庭行为研究与实践。从成全的角度,互相成为对方的土壤。亲家庭行为就是这个土壤。</p><p class="ql-block">我站在一个家长的角度,做了如下思考:我的孩子是否可以拥有强大的内驱力,勇于接受挑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p><p class="ql-block">我的孩子是否可以把TA的想法付诸行动,并可以协调与他人的关系,和谐共赢?</p><p class="ql-block">我的孩子是否可以内心充盈,当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时候,有重新开始的勇气?</p><p class="ql-block">当孩子从高中毕业后,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p><p class="ql-block">若孩子滞留在海外,机票被取消,你希望他能如何应对?</p><p class="ql-block">若孩子遇到歧视或冲突,你希望他能如何应对?</p><p class="ql-block">孩子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被确诊,你希望他如何应对?</p><p class="ql-block">若孩子亲人由于疫情不幸逝世时,你希望他如何应对?</p><p class="ql-block">我希望,孩子接受的教育,可以让他们在面向更多不确定问题时,迅速找到适切的解决方案。帮助孩子,为他们进入社会做准备,才是教育的使命和孩子学习的动机。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和生涯教育这些和升学和考试看似不相关的内容,才是教育新常态。”</p><p class="ql-block">其实答案就在你的面前,当你真正的用没有滤镜的眼睛去看孩子,去看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就在我们的脚下,我想我们文化里面经常会讲教育是为了美好的生活做准备,但是实际上教育本身就可以是美好生活,就应该是美好生活,我们其实当下的下一秒钟的选择,就可以让我们用不同的心态、不同的眼光去看待教育。</p><p class="ql-block">构建家长、孩子、教师三者共学的关系,让所有人共同成长</p><p class="ql-block">对于家长而言,“我们期待自己能够在我们的场域里不是要培养一个多牛的孩子,而是去做更棒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家长在朝成为更棒的自己努力,那么其本身也就成为了一位教育者,这会影响到孩子,孩子也因此成为了学习者。”</p><p class="ql-block">对于教育者而言,最重要的是自我觉察,“要不断地与自己的内在进行连接。“她提到,教育者、父母本身也是学习者,需要一直带着觉察与警醒,抱有终生学习的心态去做教育。在学生面前,教师并不是一位“供学者”,而是与学生一起的“共学者”。然而,目前的教育太多都是在告诉孩子你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而失去了最原始的“一起做学生”的心态。</p><p class="ql-block">对于孩子们而言,期待他们可以“认识自我,追求美好,沟通协作,学会学习,敢想敢做”,这是教育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而这三个方面的成长是一个不断迭代上升的过程,就像海螺一样,一层一层往外扩展,最终突破自己,去成就一段自己都没有预想到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2</p><p class="ql-block">把孩子当植物来养</p><p class="ql-block"> 农民和园丁都知道,植物在某些条件下生长旺盛,而另一些条件下则不然。他们知道,他们无法让植物生长,因为他们不能安上树根,画出叶子来。植物要靠自己生长。园丁的作用是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最好的条件,教育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埃德·特朗尼克(Ed Tronick)博士是波士顿马萨诸塞大学的发展与脑科学教授。他说: “人们用一种非常窄的范围定义了孩子最‘正常’的原型应该是什么样子。”“一旦偏离,他们就会寻求这样的干预措施。我觉得这太疯狂了。”</p><p class="ql-block">如果家长们没有厘清教育、学校和学习这三个概念的定义和逻辑关系,对未来和对年轻人没有足够的敬畏之心,这很容易让杜威说的“用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就等于毁掉孩子的未来”一语成谶。教育必须帮助年轻人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以及他们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教育也应该帮助你的孩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如何感觉、思考和看待自己,以及他们的才能、兴趣和性格。</p><p class="ql-block">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教育应该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世界,了解自己的才能,使他们成为有成就感的人,成为积极而富有同情心的公民</p><p class="ql-block">告诉孩子为什么花那么多时间学习语言和数字?</p><p class="ql-block">学术能力的两个方面即抽象思维和命题性知识,都依赖于写作和计算的能力。这些能力本身就是无价的技能,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教育应该培养孩子的这些能力。是未来发展重要基础。</p><p class="ql-block">但知识比事实更重要,思考比理论更重要。我们还得知道如何去做,如何应用创意并完成任务。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的不仅仅是语言和数字,还涉及待人接物和处理实际问题。从种植粮食到制造汽车,再到制作音乐,我们的生活方式都是由人们运用思想并创造出来的。要想让孩子获得真正的价值,那么教育既应该是学术的,也必须是实用的:它必须把掌握内容和掌握方法联系起来。</p><p class="ql-block">教育的四重目标:</p><p class="ql-block">经济发展、社交发展、文化发展和个人发展。</p><p class="ql-block">培养孩子的8C胜任力:</p><p class="ql-block">❍ 好奇心(Curiosity)</p><p class="ql-block">❍ 创造力(Creativity)</p><p class="ql-block">❍ 批判性(Criticism)</p><p class="ql-block">❍ 沟通(Communication)</p><p class="ql-block">❍ 合作性(Collaboration)</p><p class="ql-block">❍ 同情心(Compassion)</p><p class="ql-block">❍ 沉着(Composure)</p><p class="ql-block">❍ 公民性(Citizenship)</p><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父母,可以用这四个目的和八项能力作为一个模板,来判断孩子的学校或者家庭教育计划是否提供了孩子真正需要的教育,并在必要的时候改进。</p><p class="ql-block">如果回顾一下教育的目标和目的以及8C胜任力,就会发现,我们希望孩子学到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无法通过教学获得,而是来自实践、经验、辩论、反思、关系、挑战和灵感。</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04</p><p class="ql-block">改变三部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希望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p><p class="ql-block">&什么样的学校能提供这种教育</p><p class="ql-block">为孩子提供生活所需,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给孩子爱和归属感,培养孩子的自尊,帮助孩子自我实现是为人父母的五重责任。</p><p class="ql-block">家长的责任应该和教育的责任保持一致。教育是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和你的孩子一起为他选择什么样的教育,从长远来看,将有助于孩子成为他们所想成为的人。</p><p class="ql-block">公立学校、特许学校、私立学校、另类学校都可以成为选择的对象,关键是采用任何可以想到的方法,尽可能确定它是否适合你和你的孩子。</p><p class="ql-block">了解你自己</p><p class="ql-block">养育孩子,不是生活的全部</p><p class="ql-block">父母的同侪压力催生了“超人父母”的模式,超人父母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完美的父亲或母亲,同时也成为一个出色的伴侣,一个优秀的员工。与此同时,你还得拥有整洁的房子,健康的身体,并时刻面带微笑”。有些父母每次在孩子出问题时都觉得自己很失败。</p><p class="ql-block">合格父母的标准被一群跟你没什么关系的家长设得太高了,没有人能达到,而且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所有人都感觉自己不够好。</p><p class="ql-block">因此,了解你自己是怎样的父母,以及你希望自己达到怎样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这并不是说你一定要到达到某种标准,而是关乎你该怎样界定好自己作为父母的角色。</p><p class="ql-block">❍ 找到你的教养风格</p><p class="ql-block">这四种风格分别是:专制的、权威的、宽容的和不参与的。无论好坏,你都会对孩子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但你无法控制他们的灵魂,也无法控制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的所作所为。你所能做的就是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最好的条件和机会,这就是你的责任。</p><p class="ql-block">了解你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发现孩子的天赋</p><p class="ql-block">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所有的孩子都具有天赋,而且他们的天赋各不相同。你的孩子可能有许多在学校里没被发现的天赋和兴趣,而你、你的孩子以及学校可能都会认为他不是很聪明。</p><p class="ql-block">❍ 殊不知真正的问题是如何定义“聪明”</p><p class="ql-block">如果你生活在只有一种语言的地方,你怎么知道自己可以学会多少种语言呢?如果你从来没有学过如何使用小提琴、显微镜、电锯或球拍,你怎么知道自己对音乐、生物学、木工或网球有天赋或兴趣呢?事实上,我们的孩子总是在向我们传递他们想要成为谁的信号。</p><p class="ql-block">一些擅长玩乐高的孩子成了颇有成就的建筑师,一些爱好涂鸦的孩子成了著名漫画家,极度活跃的孩子成了专业舞者或体操运动员,而一些喜欢读书的孩子后来则成为勤奋的学者。</p><p class="ql-block">人们判断教育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基于狭隘的学术能力概念,以及渗透在学校文化中的有限的智力观念。智力没有单一的形式,人类的智能各不相同,人们作为个体拥有不同的智能组合。</p> <p class="ql-block">03</p><p class="ql-block">如何帮助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拼车接送孩子、家庭作业和孩子们的聚会上时,我们就有可能冒着巨大的风险,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被分了心:孩子们的感受。</p><p class="ql-block">让他们休息。睡眠对我们的学习、记忆和做出合乎逻辑的决定和选择的能力方面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睡眠可以校准大脑中的情感回路,让我们能够冷静地应对第二天的挑战。睡眠可以使我们的整个身体以及身体内所有复杂的神经系统都恢复活力。</p><p class="ql-block">那么,你的孩子每天应该睡多久呢?以下是国际公认的指导方针,由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提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让他们运动。每个人都是一个具体的生物,而人的身心是一体的。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忽视或误解了这种关系,认为自己的身体只是一种让我们可以四处走动的载体,身体与我们的想法和感受几乎没有关系。但事实上,这种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不可分割的。</p><p class="ql-block">让他们玩耍。玩耍是孩子的工作,孩子必须获得许可,有时间、空间去玩耍,最大限度地发挥玩耍所带来的积极影响。</p><p class="ql-block">玩耍不是什么特别的活动,而是一种精神状态,各种各样的活动都在这种状态下进行。</p><p class="ql-block">真正的玩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的事情,真正的玩耍应该成为一种思维模式。</p><p class="ql-block">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教授和哲学副教授。她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学到的一件事是,当孩子们玩着过家家的游戏,有着想象中的朋友,或者探索不同的世界时,他们正在学习人们是什么样的,人们是如何思考的,以及人们能做的事情。这有助于孩子学会了解自己和他人。我们也有证据表明,这种理解会帮助孩子调整在学校和生活中的社交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让他们去户外。我们的心理、身体和精神健康与自然的联系对大脑有着积极影响。森林里的最后一个孩子》(Last Child in the Woods)的作者理查德·勒夫(Richard Louv)提出:“现在的孩子可能会告诉你有关亚马孙雨林的情况,但无法告诉你他或她最后一次独自在森林里探险,或躺在田野里听风和看云移动时的感受。”正如孩子需要良好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一样,他们也需要与大自然接触,活在真实的世界里。</p><p class="ql-block">让他们做一些“危险”的事。我们必须保护儿童远离危险,但当保护变得过度时,我们就是失败的,因为孩子们没有学会如何判断风险。只有面临一定程度的风险,他们才会学会如何应对逆境,学会如何在膝盖擦伤后重新站起来。如果让他们把世界看成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地方,他们才更有可能发展出他们蓬勃发展所需的创造力和独创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6</p><p class="ql-block">家长还能做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老师合作</p><p class="ql-block">教与学是一种关系,如果不把教育的责任完全交给学校和老师,那么孩子更有可能在学校取得好成绩。对孩子的教育有浓厚兴趣的父母会对孩子的学习动机和成就产生很大的影响。无论家庭情况和背景如何,这都是事实。</p><p class="ql-block">参与学校生活</p><p class="ql-block">许多家长都具有学校可以利用的特定技能或兴趣,可以试着把这些技能带到学校的老师那里,看看学校是否愿意利用它们做点什么。即使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的技能可以贡献,献出你所拥有的时间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帮助筹集资金、陪伴学生、分发传单或者协助组织一项活动,所有这些都可以增强学校体验的整体质量。</p><p class="ql-block">影响学校政策的制定</p><p class="ql-block">最有效的途径通常是通过学校的家长教师委员会。学校可以改变,事实上,他们必须改变,也正在改变。作为父母,你在教育上确实有选择。实践它们可能并不容易,但这里和其他地方一样,知识加上协作等同于力量。</p><p class="ql-block">着眼未来,为孩子提供更多可能</p><p class="ql-block">标准化教育的危险之一是认为一种模式适合所有人,且生活只有一条道路。事实上,实现梦想的途径有很多。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没有遵循一个标准的过程。人们通常会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前进,发现新的兴趣点,抓住意外的机会。在学校里,重要的是不要假设你当年所接受的教育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选择,不要限制他们未来的发展。你可能会认为,在找工作时,某些科目必然比其他科目更有优势,但随着世界持续变化,这种假设可能已经不成立了。你最应该做的事情是,帮助孩子以适合他们的方式去发展,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才能和兴趣。孩子将通过创造过上自己的生活,就像你当年一样。你必须关心他们,尽你所能去尝试,但绝不能代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教育的本质其实不是教育,要解决教育的问题也不能单纯依赖学校。</p><p class="ql-block">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优势和难题,再厉害的教育家也不能提供一个现成的方案,让我们从此万事大吉。我们必须通过全情的观察、实践和反思,整理出最适合自己家庭和自己每一个孩子的教养策略和求学路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