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我国洲际弹道导弹东风五号(DF—5)发射试验

东风106

<p class="ql-block">1971年9月10日,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东风五号(DF—5)首次发射试验。</p> <p class="ql-block">  1971年1月至1977年4月,我在20基地 服役期间,共参加了十多次导弹、卫星发射试验。下图是我记录的每次发射任务的时间、任务代号及导弹、卫星型号名称、任务完成情况。作为我们这些离发射场近在咫尺的参与者。时隔半个世纪,愿把发射过程中自己的所见所闻,喜怒哀乐,奇文轶事,内幕密闻与老战友及新老朋友分享。</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71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50周年之际,我国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东风五号(DF—5)运抵东风场区进行发射试验。任务代号“15—2”。1971年我国还没有建成远洋测量工程系统,在我国陆地上还不具备打全程的条件,只能打低弹道(1000多公里),弹着点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这是我国洲际弹道导弹的第一次发射试验。1980年5月18日是在我国海上远洋测量工程建成后,第一次向南太平洋公海全程(9000公里以上)发射试验。这是我国洲际弹道导弹发展过程中具有战略意义的转折点,它有效遏制了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核威胁,成为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重器。</p><p class="ql-block"> 7月,在“东风—5”号运抵东风场区前,我们12中队对我们新兵,进行任务前的强化训练,熟悉设备仪器的工作原理,操作程序,以及简单故障的排除方法,以适应我们新兵参加发射任务的需要。</p><p class="ql-block"> 7月1日,“东风—5”号进入东风场区,入住7号技术阵地(试验站)。按照程序,要对导弹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确定无误后转入发射阵地进行吊装检查,然后择机发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7月1日载有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的专列进入东风场区。</p> <p class="ql-block">  “ 东风—5”号,经过在7号技术阵地两个月的检查测试后,9月2日,乘坐两台“戴高乐”牌大型牵引车转运到2号发射场,进行吊装检查,择机发射。同时,从发射场到弹着点(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及全国各地的地面各种跟踪测量设备,也作好了发射前的准备。我国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即将开始它的第一次飞行试验(低弹道)。</p> <p class="ql-block"> 导弹进入场区后在7号试验站,检查测试的时间比较长,一般需要一至两个月,转运到发射场吊装检查时间比较短,加上加注燃料,大概十天左右就可以发射。</p> <p class="ql-block">  在发射阵地进行吊装检查测试。</p> <p class="ql-block">  4月1日,新兵训练结束后,我们带上了领章和帽徽,完成了从学生向军人的过度。我们129名来自河南上蔡县蔡沟公社的新兵,除一小部分分到大树里二站司、政、后机关外,大都分在三营的三个中队,我分在12中队,营房在发射团司、政、后机关所在地—4号,向西北方向离2号发射场4公里,我们的机房在发射场北3公里处,介于1号与2号之间,我们习惯叫1号半,对外称“初始段”。“初始段”负责导弹发射起飞后0—60秒的安全测量任务,同时负责引导远在80公里外28号一营的单脉冲雷达。</p><p class="ql-block"> 我们初始段装备一台“松九”雷达,一台六型高炮指挥仪,一台“601”光学经纬仪,还有数据传输机、X—Y记录仪、分控台、八线示波器、A—d转换等设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601”光学经纬仪</p> <p class="ql-block">  六型高炮指挥仪,引导松九雷达很踪目标。</p> <p class="ql-block">  数据传输机,把雷达、光学经纬仪跟踪目标的的模糊信号通过“D—A转换”成数字信号,传给计算机处理。</p> <p class="ql-block">  我们20多个新兵全部参加了任务,我任“X—Y“记录仪的操作手。“x—y”记录仪,用以显示“601”光学经纬仪跟踪导弹飞行的高低、方位轨迹,给“起始段”安全指挥员提供决策依据。就是说如果导弹偏离轨道,在0—60秒这个时段由我们初始段负责将其引爆。以避免引起更大的损失,包括飞出境外。</p> <p class="ql-block">  1971年9月10日12时30分,导弹发射进入5小时30分准备。我们每个人都在按照发射程序,有条不紊的做好每一个时段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  当调度里传来一分钟准备的口令后,调度里喧嚣的声音没有了,只有秒表滴答,滴答的声音,气氛令人窒息。我即兴奋又紧张,心脏砰砰直跳,头上沁着汗水。点火的口令下达后,我目不转睛盯着记录笔,按着理论弹道轨迹移动,巨大的轰鸣声,惊天动地,就在头顶,因为离发射场太近了,调度里传来各个点号设备跟踪情况的报告声,此起彼伏。我紧张的情绪一下子平静下来,透过机房窗户目送导弹向塔克拉玛干沙漠靶场飞去。</p> <p class="ql-block">  由于技术问题,导弹弹头没有在预定的弹着点找到。 大概是9月15日,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全国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上级给我们配备了枪支弹药,发射团营区上空警报器不断鸣响,我们几乎每天夜晚都在搞紧急集合,前方第十九野战军所属部队频繁调动,整个场区笼罩在一片要打仗的气氛当中。老兵们猜测,一定是我们发射的导弹出现了问题,跑到苏联境内去了 。当时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陈兵百万,要对我国发动突然袭击 ,这回可找到借口了。我们东风基地,是当年苏联老大哥帮助建成的,他们对东风场区了如指掌,这里离中蒙边境非常近,如果他们要发动突然袭击,东风场区将首当其冲。十月上旬,传达林彪叛逃摔死在蒙古温尔汗(9.13 )事件的有关文件,全国进入一级战备的原因真相大白,与这次导弹发射无关。后来导弹弹头在偏离弹着点三百多公里的地方找到,离边境线只有一百多公里,所幸没有跑到苏联境内。 </p> <p class="ql-block">  1972年11月,经过改进后的第二枚洲际弹道导弹“东风五号”运抵东风场区,执行第二次发射,任务代号“15—3”。“东风五号”的发射试验一波三折,非常不顺。这次发射试验更加惊心动魄。</p> <p class="ql-block">  1972年12月26日12时45分,导弹发射进入5小时倒计时准备,17时45分准时点火发射。但导弹点火后,一级导弹的四台发动机只有对称的两台工作,我们在初始段机房清楚看到,导弹在发射台上纹丝不动。我们意思到发射出现了问题。</p> <p class="ql-block">  导弹紧急关机后,但导弹内近2百吨特种燃料,还在源源不断的泻漏在发射架下30多米深的导流槽内,米黄色的汽体,弥漫在发射架上空。由于导弹只有两台发动机工作,它不能把导弹送走,但由于用力不均,它完全可能使导弹产生晃动,使导弹倾覆,一旦倾覆后果不堪设想。基地司令员李福泽将军叫骂声通过调度传遍整个场区。情况危急,发射团采取紧急措施,组织7中队10人精干队伍,冒着高温和导弹随时有倾覆爆炸的危险,爬上滚烫的发射架,进行加固,切断电源,解除自毁起爆系统,避免了一场发射场损毁、人员伤亡的灾难性重大事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发射塔架热浪滚滚</p> <p class="ql-block">抢险队伍赶到现场</p> <p class="ql-block">迅速登上发射塔架进行抢险</p> <p class="ql-block">  这枚导弹重新运回7号试验站,进行检查测试,1973年4月8日,重新加注燃料发射,但也以失败而告终。</p><p class="ql-block"> 即然是试验,就有成功的的希望和失败的可能,在科学的大路上是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的。“东风五号”洲际导弹正是在这种曲折过程中,逐步成长壮大的,1980年5月18日它终于走出国门,飞向9068公里外的南太平洋公海海域,成为守卫国门的重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