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军事测绘纪事 <p class="ql-block">嘎隆拉雪山南坡</p> <p class="ql-block">嘎隆拉雪山,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现改为市)墨脱县与波密县交界地带,是横断山脉的西北极端,平均海拔近5000米,山口海拔4200米左右,是南面印度洋暖水气和北面青藏高原高寒水气的交锋带,气候多变,令人生畏,加上地质构造复杂,活动剧烈频繁,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雪崩、滑坡、泥石流,被当地人称为神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深雪中爬行</p> <p class="ql-block">四十一年前的1981年5月24日。</p><p class="ql-block">早晨5点起床,准备8点40开始翻越嘎隆拉山口,进入我国最后一块无图区——墨脱县完成测绘任务。</p><p class="ql-block">7点多钟,我们就到了24公里处。仰望海拔近5000米的嘎隆拉雪山:白雪覆盖,恐怖狰狞。我们要翻越的山口,海拔4200米左右。</p><p class="ql-block">这时,大队司令部副参谋长王玉琨对我说:“小杨,看你一个文弱书生样儿,爬雪山怎么样?能行吗?”</p><p class="ql-block">我说:“我说行没用,你也那么瘦,能爬山吗?”其实我知道他爬山很厉害,珠峰高程的测量就是他亲自去的。我故意激他。</p><p class="ql-block">王副参谋长说:“呵,敢跟我比赛吗?看我俩谁先爬到山口?”</p><p class="ql-block">我说:“有啥不敢比的?要得。但是总要有个啥子说法哟。”</p><p class="ql-block">王副参谋长说:“如果你赢了,我的熊猫收音机给你用一个月。”</p><p class="ql-block">我说:“行,就这么定了!”我们队有很多人都知道我爬山厉害,但是跟王副参谋长比赛,很多人都为我捏一把汗。</p><p class="ql-block">八点四十,我们准时开始往雪山上爬。</p><p class="ql-block">雪很厚,我们的脚踩下去后,深雪差不多就埋到了我们的胯部。要把脚拔出来都很费力。在高原上爬山,并不是比速度,更重要的是看谁的耐力好,你才有取胜的把握,当然你也要有一定的速度。当然要说比爬山尤其是爬雪山的经验,我肯定没有王副参谋长多,但是我心里就是一个信念,我一定要胜过他。其实,我也不知道他爬山究竟有多厉害,同志们传得很神,能胜过他的人恐怕百之一二。在这之前,我们的大队长于农田见到我时从不叫我的名字,叫我“爬山虎”。因为王副参谋长刚从珠峰测量队(国家为测量珠峰的真正高度,专门临时成立的)回来不久,对我还不了解。</p><p class="ql-block">嘎隆拉雪山积雪很厚,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雪崩,而且中午十二点左右是肯定要发生雪崩的。更可怕的是,积雪下还隐藏着无数的冰裂缝,如果掉进去就再无生还的可能了。这之前有很多人翻越此山时,对嘎隆拉雪山的脾气不了解,被厚厚的积雪永远埋在了下面。因此,我们必须要在十一点前准时翻过嘎隆拉山口,否则就可能危及所有登山指战员的生命。我们在登山的路上,大家都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尽量少说话,以免大量消耗体力。大家都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在上午十一点钟以前爬上雪山山口。</p><p class="ql-block">在爬到一半路程时,我已基本知道了到达山口的路线了。大约四十分钟左右,我就走到了队伍的前面。十点二十分,我第一个到达山口位置,在我后面紧跟着的是那些民工,而王副参谋长离我大约有十五分钟的路程。当时钟指向十点五十分的时候,所有的人员全部到达山口。</p><p class="ql-block">这时,冯豫乐举起他那台海鸥牌双镜头120照相机说:“同志们照张像做个纪念吧!”于是大家齐聚在一起,留下那胜利的欢笑。</p><p class="ql-block">我也拿出从战友王安渠那里借来的30块钱的135简易相机为我们分队的弟兄们拍了照。</p><p class="ql-block">王副参谋长拉着我的手说:“我俩拍一张合影,做个纪念。”冯豫乐为我俩拍下了那珍贵而又难忘的一刻。但是那张照片我一直没看到。</p><p class="ql-block">完了后,王副参谋长对我说:“没想到你一个文弱书生样儿,爬山这么厉害!我服你了。我说话算数,下山后兑现。就看你以后完成任务怎么样了?”这时旁边有人说:“王副参谋长,杨副分队长可是我们队有名的爬山能手和业务尖子哟!”</p><p class="ql-block">“是吗?那太好了!就看你以后的了!”</p><p class="ql-block">我说:“请首长放心吧!”我们的手紧紧地握了一下。</p> <p class="ql-block">第二批翻越嘎隆拉雪山的战友们在山口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大队副参谋长王玉琨</p> <p class="ql-block">王副参谋长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已经胜利地登上了山口,但以后的任务还很艰巨,下山就是一个很危险的任务,请大家一定要注意按规定的动作和平时训练的要领下山,眼睛要放精灵点,因为下山的速度很快,你们要注意观察隐藏在积雪下面尖利的石头,防止划伤自己!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只有安全了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好,下山吧!出发!”</p><p class="ql-block">我们把军用雨衣紧紧地裹在身上,走到下山的地点,往山下一看,大约60度的坡度,厚厚的白雪铺在上面,深不见底。根据民工指引的方向,我们往地上一坐,将两只脚向上一翘,做好了滑雪的准备。随后,大家像一支支离弦的箭,飞也似地向山下冲去。十几分钟以后,我们就顺利地到达了山脚下,没有一个人受伤,我们很快就离开了雪线。</p><p class="ql-block">大约十一点五十的样子,我们到达了修建墨脱公路的工程队驻地62公里处。这时从远处的雪山上传来了轰隆隆恐怖的声响,雪崩开始了。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总算顺利翻过嘎隆拉雪山来到墨脱地界,万里长征我们终于迈出了胜利而又艰险的第一步。</p><p class="ql-block">我心里更明白:更加艰险而又困难的任务在等着我去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恐怖的雪崩</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杨龙明,网名:外国农民;男,生于1954年12月26日,1974年12月参军入伍,在1982年中央军委命名的“丈量世界屋脊的英雄测绘大队”从事军事测绘工作,曾参与完成我国最后一块无图区——西藏墨脱县的军事测绘任务。1987年底转业地方工作。工程测绘工程师、经济师。现已退休。</p><p class="ql-block">注:文中插图均为网络下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