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接上篇发表的《自驾游拍到的景色》后,现将回程的经历(拍摄的照片)汇编成续集供大家分享。</p><p class="ql-block">2015年8月17日我们(4人)与桂明(2人)两辆小车与顾大浩1辆11座小客车(8人去西藏珠峰大本营)分道扬镳,我们从稻城县城返回上海。途经康定、雅安、西昌、大渡河大峡谷、峨眉山、彭山、成都(黄龙溪)、绵竹、剑门关、阆中古城、运城解州关帝庙、壶口瀑布、平遥古城、乔家大院、郭亮村、云台山、开封府、合肥市于8月31日(历时15天)抵达上海。从地图上导航应为2700公里左右而由于我们沿途转游了名胜古迹故实际行程达三千多公里。现将这回程途中各景点的有关照片供大家分享。</p> <p class="ql-block">稻城亚丁一景</p> <p class="ql-block">2006年在亚丁景区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沿途拍到的藏族小孩</p> <p class="ql-block">放牧的藏胞</p> <p class="ql-block">2006年途经理塘县汽车站留影。2015年因赶路而未进县城。</p> <p class="ql-block">泸定桥,是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桥镇境内的一座跨大渡河铁索桥,为泸定桥风景区的主要景观文物。</p><p class="ql-block">泸定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13根锁链组成,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该桥因“飞夺泸定桥”而闻名中外。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大渡河上的首座桥梁建成,康熙皇帝取“泸水”(即大渡河旧称“沫水”,而康熙错以为“泸水”)、“平定”(平定当地吐司叛乱)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并将字体立御碑于桥头,碑文正文为“泸定桥”,横批为“一统山河”。泸定桥开始成为连接藏汉交通的纽带,泸定县因此而得名。(本张照片为网上截图)</p> <p class="ql-block">此照片是2006年上海战友一行15人滇川行旅游(上海飞云南丽江然后包了一辆中巴一路游玩至四川成都)途经泸定桥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次途经泸定桥时正遇上大修,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大渡河对岸有些铁链拖落在河里。</p> <p class="ql-block">从康定到雅安后走雅西高速去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西昌(我们曾经当兵的地方)体验世界最美公路的快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高速出口不久,竖立在马路中间奔马塑像下“中国西昌”四个红色大字跃入眼帘。</p> <p class="ql-block">整个西昌城还沉浸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p> <p class="ql-block">在已经是现代化的西昌市内还保留了部分西昌古城城墙、城楼,迄今已是有二千多年历史(已被四川省列为省级文化名城)。这是城门之一“大通门”。</p> <p class="ql-block">城楼</p> <p class="ql-block">城墙上免费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邛海,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古称邛池,属更新世早期断陷湖。其形状如蜗牛,南北长11.5公里,东西宽5.5公里,周长35公里,水域面积30平方公里左右;湖水平均深14米,最深处34米。记得有一年西昌举行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的周年活动中我们部队也派出官兵包括本人在内参加武装泅渡邛海活动。</p> <p class="ql-block">靠近湖边已开辟成邛海湿地公园。</p> <p class="ql-block">远眺邛海</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西昌邛海与七十年代时完全变了样。我们中有二人第一次到西昌,十分感概地说这里“不是西湖胜似西湖”,景色实在是太美了,羡慕我们在这里当兵好享受哦!殊不知当初我还曾在著名的泸沽湖(位于四川境内)所在县(盐源彝族自治县)待了两年竟然不知道还有这么个景点呢。确切地说当时我们所处环境是个未曾开发的原始状态,若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可以说处处都是美景。所以没有认识到是因为只怨身在此山中了。这里不得不说云南人比四川人活络的多,他们充分利用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将归属云南部分的泸沽湖开发成了响彻中外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美丽漂亮的邛海一角。</p> <p class="ql-block">这次来的西昌除了走走中国最美公路雅西高速外还有就是看看分别38年后的西昌变化更重要的是去看看我当兵时曾经待过的部队旧址。</p><p class="ql-block">通过导航很快就到了离西昌市五公里的的叫小庙的地方。原部队的大门、院落甚至对着大门远处的那排红砖砌的二层楼办公楼还保留着,其它营房被拆除或改建了。原来的操场、蓝球场停满了桑塔那教练车,原来这里已经是“凉山州川粮驾校”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到过部队旧址后顺便去了附近的礼州古镇。据史书记载礼州古镇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一大驿站,也是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此时巧遇几个身着民族服装的彝族妇女迎面走来。</p> <p class="ql-block">雅西高速公路其中一段</p> <p class="ql-block">从西昌去峨眉山我们走的是省道,以利欣赏沿途景色,这就是我们经过大渡河大峡谷景点。</p> <p class="ql-block">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来到峨嵋山脚下的報国寺。</p> <p class="ql-block">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山上的万佛顶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嵋。</p> <p class="ql-block">峨眉山上的游客、信徒、香火构成兴旺景象。</p> <p class="ql-block">峨眉山金顶和第一山亭均为中国铜工艺大师朱炳仁领衔的杭州金星铜集团公司设计建造而成。</p> <p class="ql-block">峨眉山金顶,也称华藏寺,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主峰上是峨眉游山的终点,也是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在金顶可观看峨眉四大奇观——日出、云海、佛光、圣灯。金顶与千佛顶、万佛顶相邻,万佛顶上亦有建筑,且有观光索道连接金顶与接引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15年8月21日游览了峨嵋山后我们驱车来到了昔日战友吴功宝的居住地彭山县,受到了他盛情款待,吃喝玩乐安排的周到细致。借此美篇再次向功宝表示感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彭山是中国老年学会命名的“中国长寿之乡”,也是流传千古的《陈情表》“孝”文化的发祥地,素以“忠孝之邦”、“长寿之乡”著称。据史料记载,商贤大夫彭祖一直活到800岁,死后葬于彭山,其独创的以导引行气术、调摄养疗术、膳食养生术、房室养生术为核心的彭祖长寿养生文化,堪称中华文化之瑰宝,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照片为竖立在彭山湿地公园内的彭祖商贤大夫塑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塑像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战友陪同下来到彭山湿地公园参观“乌木缘”。乌木(阴沉木)兼备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韵,有“东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之称。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将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树木。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经长达上千万年炭化过程形成乌木,故又称“炭化木”。历代都把乌木用作辟邪之物,制作的工艺品、佛像、护身符挂件。古人云:“家有乌木半方,胜过财宝一箱”。</p><p class="ql-block">乌木本质坚硬,多呈褐黑色、黑红色、黄金色、黄褐色等。其切面光滑,木纹细腻,打磨得法可达到镜面光亮,有的乌木的木质已胜过紫檀。其永不褪色、不腐朽、不生虫,是制作艺术品、仿古家具的理想之材。</p><p class="ql-block">眼前看到竖着的一根根“树杆”都是价值连城的正崇乌木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用乌木雕凿出来的财神菩萨。</p> <p class="ql-block">与战友吴功宝在彭山湿地公园的乌木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黄龙溪古镇归属成都双流县,其地理位置是处双流、彭山、仁寿的交界处。离成都市区40公里,离成都天府新区才28公里。古镇主要特色是古街、古树、古庙、古水陆码头、古建筑和古朴的民风民俗。也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国家级环境优美小城镇。素有“影视城”、“中国好莱坞”之称。 </p><p class="ql-block">说到黄龙溪不得不多啰嗦几句,其实它离我刚当新兵时的驻地(当地称我们为“钢铁驻军”)仁寿县钢铁镇才23公里,我从1968到1969年在那里一座叫磨盘山油灌顶的雷达站整整待了两年,很少有机会下山。于是对周边的情况知之甚少,就像前面说到的我在盐源县当兵时不知道泸沽湖就在本县一样。2009年战友马景垣正好出差在黄龙溪附近某单位搞试验,期间他打电话约我来黄龙溪游玩顺便一起去钢铁镇油灌顶看看我们当兵时的那个老阵地。</p><p class="ql-block">于是来了个说走就走,如约而至,故地重游。我们包车去了清水区、钢铁镇、上了油灌顶。由于几十年过去了山还是那座山、地方还是那个地方而原味已失去不少。没想到却被这古色古香保存完好景致迷人黄龙溪古镇被深深吸引住了,后来在2010年、2015年(本次)、2019年先后四次去成都,黄龙溪是我必去打卡的地方。确实这里离成都市很近,交通也很便利,如果说你到了成都而不去黄龙溪古镇走走,你会有遗憾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根面是黄龙溪的网红食品。</p><p class="ql-block">一根面又叫“长寿面”。“长久面”是宋元明清时期黄龙溪古镇著名传统面类美食。一根面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吃法!过生日时吃一根面加两个蛋寓意长命百岁,一根面加三个蛋 表示千秋长寿,一根面加四个蛋祝福万寿无疆。婚嫁喜事时新郎新娘必须吃上一根长面,而且是新郎新娘分别从一根长面的两端向中间吃,直吃到嘴对嘴合二为一。寓意长长久久、百年好合!儿女出远门时,妈妈会做上一根面,祈祷儿女一路平安,正月里来吃上一根面预示全年一顺百顺!冬天吃热面,夏天吃凉面!</p><p class="ql-block">你如果是个吃客,镇上到处是各种小吃、名点,真的不怕你吃不到就怕你吃不下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玩过黄龙溪古镇后第二天径直穿过成都市区(人民南路一人民北路)上了去绵阳方向的高速抵达绵竹县城,拜访了刘学明老战友,给我们安排宾馆住下后当晚在绵竹最好的酒店设宴用剑南春酒为我们接风洗尘。第二天陪同我们参观了5,12大地震汉旺镇遗址。</p><p class="ql-block">绵竹年画村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绵竹南派年画的发源地孝德镇年画村,距市区5公里。主要景点有年画邨、年画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年画展示馆、年画街坊等。拼图中的合影是转业在绵竹的战友。</p> <p class="ql-block">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原模原样保留了地震过后倒塌、摧毁的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2019年与战友张寅官去川渝时,途径四川绵阳看望战友何禄然后又在禄然的陪同下去了北川羌族自治县看望了在地震中逃过一劫的张全蓬战友时合影。左起张全蓬、朱兴隆、张寅官、何禄然。</p><p class="ql-block">原先的北川老县城已全毁,张全蓬一家在北川新城也住进了国家安置的新楼房。</p> <p class="ql-block">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剑阁县城南15千米处,剑门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直入云霄,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称“剑门”。享有“剑门天下险”之誉。</p><p class="ql-block">剑门关城楼高19.34米,基座长19.16米,宽13.6米。依据冷兵器时代作战特点,以青石座基,石拱劵门,兽吞衔环,金钉固门。关楼采取三层歇山式屋顶的构造,四面轩窗、环廊通透、檐下使用斗拱,檐柱、角柱采用侧脚,角柱采用“生起”等明代传统手法营造成“敌楼高踞、堞垛森严”的明代建筑风格。充分展示古关楼那种“一石临空天府状,两山如壁剑门雄”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浑而壮观的本色。</p> <p class="ql-block">阆中,古称保宁,是四川省南充市代管的县级市,地处四川盆地北缘。</p><p class="ql-block">阆中素有“阆苑仙镜、风水宝地”之美誉。唐代大画家吴道子三百里嘉陵江山图,称阆中为“嘉陵第一江山”,也是中国第一风水古城。城中保存着1.78平方公里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古街古巷。阆中市有220多处人文景观,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如风景秀美的锦屏山和历史悠久的滕王阁等。</p><p class="ql-block">阆中是三国文化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时蜀汉大将张飞,任巴西太守,驻阆中达7年之久(公元214-221),在这里他率精卒万人,打败了曹操的上将张郃带领的三万人的进攻,取得了“保境安民”的胜利。张飞伐吴前夕,他被部下范强、张达所杀,身葬于阆中,后人为其建有“桓侯祠”。</p> <p class="ql-block">8月24日由阆中出发翻过秦岭越过黄河抵达山西运城,老战友令狐甲申与妻子张桂令在酒店设宴恭侯我们的到来。第二天令狐陪同我们参观了当地著名的解州关帝庙游览了壶口瀑布。</p><p class="ql-block">地处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西关的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火,经十余年始修复。关帝庙总面积22万平方米,共有房舍200多间,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建筑群和武庙,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解州关帝庙以东西向街道为界,分南北两大部分:街南称结义园,由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莲花池、假山等建筑组成;街北是正庙,坐北朝南,仿宫殿式布局,占地面积18570平方米。主轴线上分前院和后宫两部分:前院依次是照壁、端门、雉门、午门、山海钟灵坊、御书楼和崇宁殿,两侧是钟鼓楼、“大义参天”坊、“精忠贯日”坊、追风伯祠;后宫以“气肃千秋”坊、春秋楼为中心,左右有刀楼、印楼对称而立。横线上分中、东、西三院:中院是主体;东院有崇圣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宫、飨圣宫和东花园;西院有长寿宫、永寿宫、余庆宫、歆圣宫、道正司、汇善司和西花园以及前庭的“万代瞻仰”坊、“威震华夏”坊。全庙共有殿宇百余间,主次分明,布局严谨。(此航拍照片取之网络截图)</p> <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战友令狐甲申</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世界遗产中心描述称: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p><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整座城市非常周正,街道横竖交织,街巷排列有致。市楼位于城市中央,明清街位于南北中轴线上。古城建筑分为两部分:城隍庙居左,县衙居右,文庙居左,关帝庙居右。道教清虚观居左,佛教寺院居右。平遥也被称作“龟城”,南门是头,北门是尾,东西四座城门为四条腿,城内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仿佛龟背上的花纹,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八卦。它反映了平遥人经受苦难,渴望和平的朴素本质,人们希望在城墙的护卫下,这里是一个远离战乱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文物先进单位,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p><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体现了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上,乔家大院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郭亮村隶属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沙窑乡,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西北60公里的太行深处沙窑乡、与晋城市陵川县古郊乡昆山村交界,海拔1000米,现有83户人家,共329人。</p><p class="ql-block">郭亮村依山势坐落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地势险绝,景色优美,以奇绝水景和绝壁峡谷的“挂壁公路”闻名于世,又被誉为“太行明珠”,现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郭亮挂壁公路又称郭亮洞挂壁公路,万仙山绝壁长廊,郭亮隧道,郭亮村绝壁长廊。始建于1972年,1977年完工,全部由郭亮村村民独立手工完成,其中主要负责开凿的十三位村民被称为郭亮洞“十三壮士”。郭亮洞被称为“世界最险要十条路”之一、“全球最奇特18条公路”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郭亮村开发旅游项目,现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谢晋导演在那里拍过电影,现在还保留着他居住过的小屋。</p> <p class="ql-block">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境内的云台山景区内的红石峽景点勘称是中原第一景。来到这里你会体验到14亿年前震旦纪地壳运动所造成的地质遗迹,使其成为“缩小了的山水世界,扩大了的艺术盆景”,红岩绝壁是我国北方地区少有的丹霞地貌峡谷景观。如果你还没有去过的话劝你这辈子一定要去看看,不会让你失望的。此地离郭亮村不远属同一地质。</p> <p class="ql-block">位于河南的开封府,又称南衙,初建于五代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史料记载,北宋开封府共有183任府尹,尤以包公打座南衙而驰名中外。今日重建的开封府,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与位于包公西湖的包公祠相呼应,同碧波荡漾的三池湖水相映衬,形成了东府西祠、楼阁碧水的秀美景观。</p><p class="ql-block">在建筑形式上,处处体现了宋代的建筑风格。它以府门、仪门、正厅、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辅以天庆观、明礼院、潜龙宫、清心楼、牢狱、英武楼、寅宾馆等五十余座大小殿堂、楼宇,根据陈展内容的不同,大体分九个展区。</p> <p class="ql-block">正对开封府大门的包公湖畔,是开封府的府前照壁,照壁的南面写有“开封府”三个大字。照壁的北面绘有一目光炯炯的神兽,名叫獬豸。传说獬豸能辨别是非曲直、善恶忠奸,倘若有人徇私枉法,獬豸会把犯罪之人抓到十八层地狱,獬豸从来不会冤枉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在这里刻上獬豸图案,是为了警示官员要秉公执法,依法行政。</p> <p class="ql-block">树立在正厅院里的巨石,就是“戒石铭”。其南面镌刻“公生明”,提醒官员只有公正,一心为公,才能明察秋毫,才能清正廉明;其北面的“尔奉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在告诫官员们要洁身自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p> <p class="ql-block">仪门,是开封府大堂的正门。这是一间庑殿顶式的建筑,是用做迎送客人或暂做休息的地方。楹联:“忠心昭日月,力革弊端上书北阙,正义满乾坤,严惩邪恶施法南衙”。</p><p class="ql-block">百姓们用来喊冤的鸣冤鼓就设在仪门前的东侧。</p><p class="ql-block">西侧则设有长官出巡时所用的开道锣。这一锣一鼓可说是封建法制的一个缩影,它足以让当时的老百姓望而生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包大人升堂的地方,大堂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大堂前就是大家熟知的“龙头”“虎头”“狗头”三口铜铡,令人望而生畏。</p> <p class="ql-block">开封府校场的主题建筑“英武楼”是开封府的演武迎宾场所和宋朝科举和武举考试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北宋时道教被尊为国教,所以在开封府中建有一座有关道教的天庆观。走近庭院,会看到一个巨大的太极八卦台以及道教主题建筑——三清殿。</p> <p class="ql-block">关押犯人的地方一牢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站在清心楼俯视开封府景色。</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上集美篇主要介绍的是红色之旅那么本集美篇可算得上是文化之旅了。自驾游就是好,若是跟着旅行社去旅行,一次性要走那么多地方看那么多景点还加上沿途访友似乎是不可能的。我们离开开封后就直奔上海了,中途在安徽合肥住了一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