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编者按: 清明是祭祖的节日 ,每一个祭祖的节日都是为了不遗忘 。叶落归根,不能忘本。</p><p class="ql-block"> 我们中国人每年孜孜不倦地祭拜祖先,是因为在我们的观念里,他们没有死去,只是换了个地方活在人的心中。 </p><p class="ql-block"> 念念清明,念念不忘他们曾经来过、爱过、活过、为这个世界的美好奋斗过。</p><p class="ql-block"> 为了记住,我们在2021年清明节发出倡议 ,让我们拿起笔 ,记下和爸爸妈妈的故事 ,记下你和爷爷奶奶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 今天推出的是三姐薛月爱的文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薛月爱</p> <p class="ql-block"> 一、 我出生在窑洞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叫薛月爱,生于1963年7月29日,生在故县镇石桥村的窑洞里。因为父母到敦煌回来没有地方住,就住在石桥的窑洞里,到石桥生下我和二姐,二姐比我大两岁。那时侯我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父母爷爷我们共是七口人。听父母说到我半岁时国家给我们移民盖了新房,我们就搬到了冯家塬迁建村。大姐说,搬家的那天他们非常高兴,我们终于住上了房子,高兴地都要抱我,抢着抢着把我从他们肩膀上掉下去了。[笑脸]</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青春岁月</p> <p class="ql-block"> 我在这个家里幸福的生活着。到两岁半的时候,我亲爱的妹妹来到这个家庭。我五岁的时候迎来了我的大弟弟。我八岁时刚上学了不久,又迎来了我的小弟弟。爸爸妈妈让我看我的小弟弟,我就不去上学了,拾柴火、给猪拽草,都是我的任务。我的妈妈非常非常辛苦。妈白天去地里干活,歇晌时回家做饭,喂弟弟吃奶,然后又赶紧去干活。晚上我的妈妈还在纺线,给我们做衣服,我每次睡觉醒来都看见妈妈坐在那里缝衣服。我们家有一个煤油灯,从木椽上用一根绳子吊下来,妈就坐在灯下做活,还有大姐也在做。家里面纺线织布都是妈妈和姐姐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姐妹情深</p> 二、我的上学之路<br><br> 我第二次开始上学已经11岁了。记的那天,席胜利老师代着学生在村里收新学生。早上我把豆子米汤做好了,听到他们在收学生,就走到套门上,老师问我会做饭吗?我说会;想上学吗?我说想。那天妈妈和大姐在我们对门儿印布,正在那里穿舌(梭)呢,我就跑到她们给前,说我要上学。大姐给妈妈说,叫月爱去上学吧。妈妈说她愿意去就去。就这样,我开始上学了。雪琴比我小三岁,但我俩是在一个年级一个班。<br><br> 上学后,我最爱唱歌了,如《我爱北京天安门》《大海航行靠舵手》等。村里大人们逗我玩时,总说,你给咱唱首歌,我就大大方方地唱起来。<br>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和两个女儿</p> <p class="ql-block">上到三年级时,冯老师教我们排练节目,我们班六个女同学,演出的节目是绣金匾,表达人民群众对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热爱和对人民子弟兵——八路军的深厚情意。我们边唱边做动作,在学校演,在村里演,观看的人可多了。 后来长大一些,电影里边的流行歌曲我都喜欢唱,最喜欢唱《小花》中的《妹妹找哥泪花流》了。</p><p class="ql-block"> 我上到五年级时,公社在张姚坡口上建了个农村试验站,种芍药、菊花等药材,种落花生、油葵等经济作物。刚好有个名额,大人们以为这是个能吃公家饭的工作,我就没上完五年级去试验站了。那里的工作,还是像农民一样劳动,那时我才十五岁,却要和大人们干一样的重体力活。每月工资是33 元,领了工资,都交给家里,后来盖房子用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和两个外孙女</p> 三、难忘的过大年<br><br>我们小孩儿每天都盼着过年,整天掰着手指头算着。每年到腊月二十三,妈妈就和父亲扫屋子。因为要把家里的东西都搬出来,扫屋子几乎需要一整天,妈妈顾不得给我们做饭,中午只能吃块馍馍。每年妈妈都用半盆儿晒干了的白头土,用水搅拌搅拌,刷在大炕头的墙上,黑乎乎的墙刷上新泥,干透后就变得白亮亮的了。还有贴窗花,我们下了木格子窗,先用水洗,再用小刀刮,把去年糊的旧纸刮干净,然后糊上新窗花。那窗花是印在白纸上的,有“花开富贵”,有“喜上眉梢”,有“十二生肖”等等,糊好后,整个屋子都显得喜庆了。每到炸油条的头天晚上,妈妈让我们做红薯丸子,要提前把红薯蒸好剥皮,搅少许面,团成丸,炸出来的丸子黄亮甜软,特别好吃。还有把面擀薄,用剪刀剪成的花花,油炸后薄薄脆脆的,特别香。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代人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腊月二十六七我们要蒸馍,有小蒸馍,大包子,油菡子、枣山,这些都是白面馍。 我们平时吃的是黑面馍和黄面馍,过年才能吃上白面馍,所以非常高兴。蒸馍一般要蒸三四锅,第一锅出笼的往往是黄面包子,因为有好吃的菜馅,刚蒸出来,浇上辣子,也非常好吃。当大人孩子都兴致勃勃的吃饱了,第二锅的白馍馍出来了,想吃也吃不下去了,这样白馍馍就节省下来了,过年时用来走亲戚、招待客人。每年妈妈都要给大姐蒸个糖馍,因为腊月二十七是大姐的生日。 蒸馍当晚的炕席要先用砖头支起来,不然要烫得着火,那晚上的炕是最烙的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参加婚礼</p> <p class="ql-block">大年三十爸爸要在院子里放上挡财椽,我们亲亲热热的一家人,睡在一个大炕上,这时妈妈把她一针一线给我们做好的新衣服取出来,搭在我们的被子上,我激动的一夜都睡不着。鸡叫过一两遍,早早的就有鞭炮声此起彼落。爸爸早早起来,先在当间的板柜上,摆上蒸的大枣山馍,炸的花花片,买的柿饼、糖块、落花生等好吃货,点上两支红蜡烛,在香炉里点上香。然后在院子里放天地炮和鞭炮。妈妈早早起床,给我们下饺子,吃饺子时,谁能吃到包着一分钱的饺子,就是最有福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吃过饭,开始拜年。男孩子拜年是要行大礼跪拜磕头的。我们家当间墙上,挂着毛主席的画像,红光满面,非常慈祥。像下摆着祖宗牌位,牌位前是蜡烛香炉,献着各种好吃货。家里人刚拜过,村里人就一波又一波,一伙又一伙的来拜年了,叔叔、婶子,年过的好! 问侯声此起彼伏。爸爸和妈妈站在柜子的两旁招呼客人。爸爸给大人发支烟,妈妈给孩子们发个糖,发个我们家炸的花花。拜年要持续一个早上,走家穿巷,每家都去, 来来往往,特别热闹。</p> 过了初一,开始走亲亲。先去的是安头村舅爷家、舅舅和庄上村姨妈家,然后跟着爸爸去石桥,上四伯和三大家,到坡地台村去追往老舅家,最后和大姐、弟弟上几个堂姐家。我们去的时候,身上背着用 包袱包起来的小木箱,叫娶盒quhuo,里面装着大包子、小回墩,还有油条,麻花, 有几位长辈亲戚,就要装上几个大包子。 长辈们以能吃上晚辈孝敬的大包子而自豪。一路上没有车,那时谁家也没有汽车,大家都是平等的,来来往往的人都是走路步行。大家走在长长的土路上说说笑笑,开开心心,咋就那么幸福!<br><br> 遇到下雪天也照样去追往,踩着厚厚的积雪,咯吱咯吱的响,到了亲戚家里满身是雪,像个雪人了。 亲人们拍打着我们身上的雪花,拉着我们冻红了的小手,笑嘻嘻的,请我们坐在热炕上。 炉子上搭上了砂锅,咕嘟咕嘟冒着热气,整个房房间里都飘着香味儿。 那时步行路远,几乎到每家都要吃饭,亲戚之间感觉特别热情,特别亲。不像现在开着汽车一天都要转五六家、七八家,有时到谁家也没吃上一顿饭,亲情和那种热闹劲儿似乎少了许多。<br> 四、童年的老油坊<br><br> 我们队里有个油坊,在帝王河坝,队里每年的花籽送到那里榨成油。到油坊担油是当时最美的差使,大家争着要去。为了公平起见,全村每户排着号去。这次排到我这几家时,我有八九岁,妈妈给爸爸说,这次担油你把月爱引上,叫娃到那里也吃点油炸馍片儿、油炸红薯片儿。爸爸平时不愿意沾别人的光,这次爸爸不知道为什么,还愿意引我,我高兴的不得了。爸爸和村里的另外三位叔叔一起去,他们每人担着两只桶,一路上说说笑笑。我跟在爸爸的屁股后面到了油坊。油坊就像是电影里演的那样,河水流进一个大水车轱辘里,带动它缓慢地转动,通过轴承,带动一个齐腰粗的大木头,在七八个人合力用劲下,向着油渣撞去,那个油就一滴滴渗流出来了。榨完油的油渣园园的,我们叫麻糁饼,用来喂牲口。<br> 看油坊的是小谋父亲,和咱家是近邻,关系很好,叔叔见我们去了,很高兴,就用许多油给我炒馍馍花。可他的心太强了,炒的馍馍花太油了,我吃不下去,就有点儿失望。因为每个人去只能拿那么一点馍馍和红薯,炸下来也没有多少。我们开始往回走,爸爸他们都担着油,走的非常慢,走的快了,怕油溢出来,担累了他们就歇会。我跟在后面也走累了,就拽着爸爸的水担续子走。到了家里,全家人就能吃上炸馍片和炸红薯片了,就像过年一样高兴。<br><br><br>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凤冠霞帔</p> 五、火麦连天的日子<br><br> 土地下放到户时,我的哥哥早去了供销社,大姐已经出嫁,弟弟妹妹都在上学,我就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力,每年收麦子的时候,主要就是爸爸妈妈和我三个人。<br><br> 我们就和邻居戴叔叔家合伙一起割麦子。他们家也是三个劳力,有个女儿月琴,谁家的麦子先熟就给谁家先割。每天早上大家天不明早早起床,六个人一起欢声笑语来到地里。 往往最先割的是那块最远最长的七十亩地,到地里只听到我们割麦子的镰刀声,刷刷刷、蹭蹭蹭,争先恐后,干劲可大了。<br><br> 我的妈妈和奇珍婶子最辛苦,陪着我们干完地里的活,回家还要给我们大伙儿做饭。割麦的前天晚上,爸爸会花费好长时间,在磨石上一把一把磨镰刀,边磨边拿起刀,用手指头轻拭,达到利火的程度才好,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吧。<br> 收麦子的季节,天气又干又热,我们顶着炎炎烈日,汗流浃背,弯着腰一把一把地收割,扑面而来的是阵陈热浪,是尘土味,还有各种小飞虫。我们手臂晒得黑黑的,麦芒划下了长长短短无数条血口子,流下来的汗水浸到里面,火辣火辣地疼。一块地割下来,腰都直不起来了。<br><br> 割完一块地后,要用架子车把麦子拉到打麦场。 装车是个技术活, 麦杆和麦穗的重量是不一样的,装不好绳子拉不紧,到路上就容易翻车。装的时候要打成垛,交插起来装。装车到一半,父亲就让我上车,用脚踩实了,再继续装。父亲拉车的场景,现在还在我眼前。<br> 六、搭上火车卖花生<br><br> 1984年秋天,我和爸爸妈妈在一亩八分地里挖落花生,心里也焦急的等待着弟弟建民上师范的录取通知。<br><br> 那时,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一个小喇叭,播送新闻、戏曲和各种通知。爸爸说通知书到大队,可能就在小喇叭里面吆喝,我们每天都注意听那个小喇叭。后来是在冯家塬看电影的时候,放电影的喇叭里传来了领通知书的消息,我们都非常高兴。<br><br> 我们挖的花生,是要卖钱给弟弟交学费。我们挑最好的花生,晒干拿去卖。天气不好,晒了个半干,又放在炕上烙干,然后拿去卖。 我的父亲不爱出头露面卖东西,就上我去。有一次,我就和邻居戴叔叔、还有他的女儿月琴,去陕西的太要集上卖花生。 我们要到薛家营火车站乘车,经过豫灵站,然后才能到太要站。 后半夜我们起床了,戴叔叔背了一大袋子,我和月琴各背一小袋子,走了四五里路,才能走到火车站。<br><br> 到了太要镇,天还没有亮。我们就到集市上找块儿地方,等待天亮上集的人来。等呀等呀,东方终于发白,天终于亮了,慢慢地,陆陆续续有赶集的人来了。我们解开布带口,眼巴巴的望着,期盼着有人能走到跟前来,可他们怎么就是不看我们一眼。 太阳升起很高了, 终于有人走到跟前来,尝上几粒,扔下又走了。 又来了好几个人,还是只品尝不买。 等啊等,等来了收地皮费的人,把我们气得不得了。等了一天,一两花生也没卖出去。我们一天就啃着从家里带的凉馍馍,连一口凉水都喝不上。<br> 我们失望地坐车回来,戴叔叔直接坐回去了,我和月琴到豫灵站下车碰碰运气。豫灵火车站住的有工人,也许能卖点儿。我们两个等呀等,终于等到了两个人。问我们花生怎么卖,我们两个高兴的说五毛钱一斤。他们看我们的花生非常好,就说四毛钱一斤全要。我们两个商量了一下,决定卖给他们。他们问还有没有,有了再给他们送些,他们收下后炒着再卖。我们说好。后来我们我们又去了好几回,把家里最好的花生全卖给他们了。 七、卖烟叶的艰难<br><br> 八十年代发展经济,队里动员村民种烟叶。爸爸从来思想积极,就响应号召种了几亩烟叶。初次种烟叶没有经验,烟叶的长度和厚度不够标准。在地里把绿叶采回来,一片片用绳子系在木杆上,然后一层层搭在烟炕上烤。爸爸烘炕的技术还不错的,经过几天几夜的煎熬,烧火调温度,烤好的烟叶从烟炕里出来,黄腾腾、香喷喷的。我和爸爸非常高兴,我们成功了。<br> 炕好的烟叶要拿去卖。 晚上先要做准备工作, 烟叶太干捆不上,要在土地上泼点儿水,把烟叶放在湿地上让它潮湿变软和,然后再一把把捆起来,装在包袱里边。半夜三点,我和爸爸就起来了,我们要把烟叶背到安家底的戏台上,那里有收购点。一起去的有戴叔叔、三元叔叔、卫生叔叔,他们担着担子,我背了一大包袱。大家一路步行,先到郭村再到里村,然后要钻一个长火车洞两个短火车洞,才到安家底,差不多要有二十里路。到了那里一看,我的妈呀,人排队都排到戏台子大门外边了。我们也排到他们后面,排呀排等呀等,从早上到下午,快排到我们跟前了,人家下班啦,天也快黑啦。没有办法,我们只能担上我们的东西,背上我们的烟叶原路返回。第二天爸爸和几位叔叔都商量着,我们再去早点儿,看能挨到我们跟前不?我们做好准备工作,到了晚上12点就出发,比上次提前了3个小时。到那里我的妈呀,还是排到大门外,有的人比我们去的更早。又快挨到我们跟前,人家又下班了,气人不!后来人家烟叶还不收了,这咋办?我们打听到,豫灵堡里戏台收烟叶,我就和挨墙的月琴骑着自行车,一人带两袋儿去卖烟叶。到那里因为卖烟叶的人太多,排着队你挤我,我挤你,我们俩差点和人家打架,挤来挤去还是一点也没有卖成。后来我们是背到集上一点一点卖掉的。<br> 八、我一生最美好的时光<br><br> 那个时侯我有和蔼可亲的妈妈,每天一日三餐给我们做着饭,缝缝补补做衣服;有勤劳善良耿直的爸爸,辛辛苦苦地劳作,还有那么一个能干的大姐,护着爱着我们,给我们做衣服做鞋子。大哥时不时的还给我们拿点儿好吃的,猪油炼的那个油渣,我们叫知不了。还有个漂亮妹妹,陪我一起上下学。又有两个学习好、爱劳动、又听话的弟弟。那个时候的天那么蓝,云那么白,空气那么好?我们吃的,都是天然东西。那是我一生过的最好的日子,最美好的时光。[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br><br> 那时候家里没有什么收入,妈妈就每年喂一头猪,我们有时间总是给猪拽草。妈妈把草和麸子皮和在一起搅拌搅拌,端着盆儿喂猪。现在妈妈的画面还在我的眼前。喂一头猪,年底能卖六十元,这六十元要给弟弟交学费。<br>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陪着爸妈去旅游</p> 我的妈妈2018年正月十六晚病了,突发脑梗,进了重症监护室。经过抢救治疗,人苏醒过来了,但是半边身子不能动了,在床上躺了快三年。我们尽心尽力的照顾妈妈,同时也照顾我的父亲。我的父亲在2010年得过脑溢血,落下后遗症,腿和脚有点儿麻,但是身体特别好,天天坚持劳动,锻炼身体。2020这年,他得病住了三次院,因治疗无效,在农历七月初十去世,享年87岁[流泪],我的妈妈也在农历九月初六去世,享年84岁[流泪][流泪][流泪]。我思念我的爸爸妈妈,回忆起出嫁前和爸妈一起生活的美好时光,愿我的爸爸妈妈永远活在我们心里。<br>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陪伴父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