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八陡(纤纤紫瞳)

大漠苍客远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 纤纤紫瞳</p><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家住在一个大院里,大院在一条悠长的巷子里,巷子很深,位于博山区夏家庄镇五龙街上,和我家同住一个大院里的还有十九户邻居。我家在大院里住了十几年, 每个周末我们一家三口都会步行到博山汽车站乘坐 11 路公交回八陡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姥姥娘,而 11 路站台就在博山老火车站对面。</p> <h3>老11路停经的每一站我都特别熟悉,站名都背得下来。小时候的11路从倒数第二站杏花崖站开到终点站八陡镇北河口村要绕一大圈,逢集时因为怕堵车 11 路一般只 开到倒数第三站黑山矿就不往里开了。后来公路修过了,逢集也不堵了,外环的老路也 成了逢集临时摆摊的地方。</h3></br><h3> <h3>最早的记忆里八陡终点站的东边是一个棚子,棚子里面正常都有人摆摊卖蔬菜,车 站的西边则是几间老房子,房子里有台球桌什么的,后来修路的时候棚子和附近的老房 子都拆了,公路两边都盖起了楼房。</h3></br><h3> <h3>从北河口下车以后往南走,下坡会路过一间矮屋,是老两口开的小店,卖甜水什么 的,2 分钱一杯。以前放暑假的时候我和奶奶赶集回来常坐在这儿歇脚,奶奶的辈分大, 卖甜水的老人还要称呼我奶奶一声姑姑。天热的时候奶奶就会给我买杯甜水来解解渴, 淡淡的甜味小时候觉得最美不过了。</h3></br><h3> <h3>拐过老屋往东走不多远右手边有条胡同很长,我七姨姥姥就住在这最里边,有时候 赶集买的东西多了我就跑去七姨姥姥家借扁担。七姨姥姥家养了两条狗,我明明是怕狗 的,但每次还是鼓起勇气敲门,七姨姥姥嗓门很大,冲狗狗们一喊它们就跑开了。</h3></br><h3> <h3>往上继续走就是八陡理发店了,我还清楚的记得爷爷带堂弟去那儿理过几次发,理 发师看上去比爷爷略年轻些,平时总是穿着白大褂。店里就两把理发用的椅子,两面镜 子,门旁边有一张长椅供人们休息或临时摆放东西。</h3></br><h3> <h3>继续往前走,路左边有一条小路通往有名的大孝子王让的故居。小的时候石碑后面 这家还是个门市部,卖杂货还有布匹鞋子什么的。</h3></br><h3>石碑一直在,我却不知道故居的入口 具体在哪里,从未进去参观过。从门市部再往上走一点是一家幼儿园,后来开的。</h3></br><h3> <h3>路两边有许多高高低低的台阶,我小时候路过时必踩,一手牵着大人,一边蹦蹦跳 跳,就是童年最简单的乐趣。右手边有个两层的房子,算是那时候装修得比较好的,隐 约记得这家好像有两个女儿。然后再往前一家以前有开店卖过炸货,后来又不卖了。</h3></br><h3> <h3>往上走路左的一家是我姑姑的一个姓周的闺蜜的婆家,见面认得只是不知道怎么称 呼,她家的地炉在外面,冬天路过的时候时常能遇到老人出来添煤。再前面就是一家老 牌的药店德厚堂。</h3></br><h3> <h3>继续往前直走就是东顶村,赶集的时候我和奶奶有时候会从东顶村的一条巷子穿出 去走到大路上。直接右拐则是五龙桥也叫南北桥,在最右边的石栏杆上刻了五龙桥三个字。传说以前这儿水流很大,称为五龙溪,修了这座桥之后水就变缓了,现在除了雨季 下面都没有什么水流了。</h3></br><h3> <h3>顺着五龙桥往前走左手边有一家药店,是我一个堂嫂开的,堂哥堂嫂他俩是同一个 医校毕业的,后来堂哥就回到村里行医,堂嫂则开起了药店。再往前走不多远右手边是 一棵大槐树,奶奶的闺蜜钱奶奶就住在槐树后面的一排房子里。如今钱奶奶虽然不在了, 钱奶奶的老伴岳爷爷还健在,下次回去一定要抽空去看看他老人家。</h3></br><h3> <h3>再往前走右手边拐弯处有条小路,走到上面左手就是我六姥姥爷家。小路旁边的一 户以前开过理发店,也卖过煎饼,年代久了姓什么已经记不起来了。</h3></br><h3> <h3>继续往前走路左边桥下的一家是我妈妈的一个堂叔家,姓李,家里有两个舅舅,比 我大不了多少岁,小时候两家常互相串门。她家对门的一户也是我一个姥姥爷家,但是 联系较少。然后再往前路右边是我表姐的姥姥家,现在是表姐的小舅舅一家在住,小舅 妈开了家裁缝店。</h3></br><h3> <h3>路左的栏杆下是五龙溪,小时候听姥姥娘说表姐和我都是这儿发大水的时候用篮子 捞上来的。好长一段时间我和表姐放假回来下过雨就跑到桥下面的青石上玩水,还想着 看看有没有小孩冲下来。那时候的水很清,桥上只有一块石板,石板旁的一户人家种着 葡萄,每到丰收季节葡萄架上那一串串总是会让路过的人心动不已。</h3></br><h3> <h3>再往前走就是南庙了。南庙曾经还办过小学,后来整修了许多次,家里长辈们都有 捐过钱,名字被刻在石碑上。南庙门口的一棵老槐树已经 1400 多年,曾枯了一半,树 心都空了,没想到第二年又活了过来,继续发芽长叶,顽强生长。为了防止剩下的半边 树倒了,村里用石灰水泥把树保护了起来。</h3></br><h3> <h3>顺着大路继续走则到了一个三岔路口。青石关村的石碑就在这儿。</h3></br><h3> <h3>沿石碑往左上走有两家对开的小卖部,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酱油醋都从右手 这家买,卖东西的老人一头白发,和我奶奶一样,而左手那家主要卖一些小孩的 零食和玩具。(图片视角相反) </h3></br><h3> <h3>沿青石关石碑往右走三十米,右手边过去是一家鞋厂,鞋厂旁边的一条巷子 里外面是一个电磨坊,巷子的尽头就是我姥姥家。夏天的时候姥姥娘经常搬个凳 子拿个蒲扇坐在鞋厂门口乘凉,而今姥姥娘过去也已经快 22 年了。</h3></br><h3> <h3>再往前走左边是河道,右边是一片小树林,以前我和堂弟还有邻居家的几个 小伙伴最喜欢在小树林里玩了。后来小树林一半被砍平做路,另一半及周围被圈 起来改建成了村部,外面的路修过以后,只剩下左边一条窄窄的河道。河道左边 拆了一些旧房子改建了两栋楼房。沿大路再往前一点向左下走下坡有一口水井, 早已废弃不用,上面盖着石头。井旁边的一条向上的路,右手边是十一爷爷家, 左手边曾经是我二爷三爷的家,后来房子卖了,再往前走到头左边一拐就是我奶 奶家了。可惜网上没有找到相关的图片,很多地方都拆平了。</h3></br><h3>奶奶家右手边的胡同里住着两户人家,一户姓孙,一户姓王。奶奶家左边的 两户都姓任,再往上走的两户以前都是戴家的,现在这几家都拆了。奶奶家的门 牌上写着魏家桥三个字。奶奶就姓魏,魏家是大户,族人很多,据我所知四舅姥爷家的院子里住的魏家人最多。</h3></br><h3>奶奶家是一个小四合院,东屋一大间西屋小两间,南屋两间,北屋两间,小 北屋一间。进门的一面墙上是一个大大的红色福字,每次进到院子里就能看到奶 奶在北屋做着针线。奶奶的针线活做得特别好,尤其是小孩子戴的老虎帽子远近 闻名。奶奶家院子里栽着一棵梨树,其实以前还种过苹果树,石榴树,都因为招 的虫子太多砍掉了。网上找到一张图,能看到奶奶家东屋的窗户,还有院子里的 梨花开得正好。奶奶去世五年了,而我也有五年没回过奶奶家了。</h3></br><h3> <h3>往上走外面的这条路也是条长长的巷子,巷子左右两边又有一些小胡同四通 八达。从前面说的小卖部那儿往上走几十米右拐过桥然后上坡走一段路其实也能 到这儿。我因为小时候习惯先去姥姥家再回奶奶家,所以更偏向走河垠。</h3></br><h3> <p class="ql-block">每次看到关于老家的一切就抑制不住眼泪,儿时的许多记忆慢慢的一点一点 浮出脑海。等到这次疫情结束一定要回去看看,也不知道到时候会不会近乡情怯, 想家,真的是一种焦灼的痛。好想回老家看看,可即使回去,很多亲人也再见不到了……</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