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龙虎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 、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千米处,总面积约220平方千米。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此得名。天造地设的丹崖碧水,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千古难解的悬棺之谜,构成了龙虎山景观的“三绝”。</p><p class="ql-block"> “中国丹霞”是一个世界自然遗产系列,由贵州赤水(青年早期)福建泰宁(青年期)湖南崀山(壮年早期,青壮晚年丹霞地貌均有发育) 广东丹霞山(壮年期) 江西龙虎山(老年早期)浙江江郎山(老年期)等中国南方湿润区6个著名的丹霞地貌景区组成。</p><p class="ql-block"> 龙虎山属于发育到老年期的丹霞地貌,山块离散,呈峰林状,地形高差相对较小,最大只有240米左右。丹霞地貌发育在砂砾岩层上,由于地层中富含氧化铁而呈现红色,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远远看去,山色丹红如朝霞,山体形状如柱,如壁,如塔,拔地而起,给人以峻秀挺拔、奇特优美之感。龙虎山丹霞地貌类型也较为多样,集中分布在龙虎山和仙水岩景区约4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景区内有泸溪河流过,将两岸的丹崖地貌景观串联一体,形成碧水丹崖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龙虎山有“丹霞仙境”之称,主要风景区有仙女岩景区、龙虎山景区、岩墓群景区、象鼻山景区、上清宫景区、天师府景区、独峰马祖岩景区。</p><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2日我们我们来到龙虎山,游览这水上丹霞。</p> <p class="ql-block"> 未进景区,先见美景。在游客中心环顾四周已见美景如画</p> <p class="ql-block"> 进入景区在前面乘坐游览车,第一站直奔泸溪河漂流出发点,每伐6人,艄公2人。乘筏顺泸溪河漂流而下,当天细雨蒙蒙,虽没有看到蓝天白云下的碧水丹霞,却欣赏到了烟雨缥缈下的山水,有了人在画中游,筏在仙境漂的感觉。</p> 水上漂游 <p class="ql-block"> 泸溪河似一条逶迤的玉带,把龙虎山的奇峰怪石、茂林修竹串联在两岸。有红色砂砾岩构成的丹霞地貌与泸溪河相伴,构成了“一条涧水琉璃河,万叠云山紫翠堆”的奇丽景象。</p> <p class="ql-block"> 云锦石(“云锦飞挂彩门开”):高约100米,长约300米的石峰立在水边,从远处看,石峰像斧头劈成,垂直而下,气势磅礴,据说阳光下五彩斑斓,像一块巨大的云锦披肩。</p> <p class="ql-block"> 玉梳石(“玉梳梳心不梳发”):一块巨大岩石露出水面,石面上有几处带齿的凹痕,外形像一把梳头用的梳子。民间传说用它可以梳去心中的烦恼和忧愁。玉梳石是从山体上崩塌下来的岩石受流水冲刷,沿节理掏空形成的齿状类景观。</p> <p class="ql-block"> 道堂岩(“道堂扬波带福来”):是一座高约60余米的山岩,临水一面由于河水冲刷,形成一个较大的水平洞穴,岩下水深湍急。传说张天师在这里做道场为过往客人祈福保平安。我们去时是枯水期,没能进去。</p> <p class="ql-block"> 白鹅河边悠闲自得</p> <p class="ql-block"> 泸溪河上的便利店是流动的,当地居民划着小竹筏售卖特色小吃,买了一串小粽子,软糯好吃。</p> <p class="ql-block"> 石鼓峰(“石鼓无声天外响”):又叫文豪峰,一座高约80米的孤峰立在岸边,像一只巨鼓。</p> <p class="ql-block"> 仙菇石(“千里有缘仙菇现”):一座石峰露出水面,圆顶突起,高约30余米,像一个大型的蘑菇立在水中。传说是八仙送给张天师的礼物。仙菇石是受河水长期冲刷浸蚀作用,根部内凹成环形凹槽,整体像一只蘑菇立在水中。</p> <p class="ql-block"> 好似盘卧的龙</p> <p class="ql-block"> 好似静卧的虎</p> <p class="ql-block"> 僧尼峰(“情侣峰下情永固”):又称情侣峰,山峰高约200 米,前峰像女性头像,后峰头部有裂痕,像一个受伤的男子倚靠在女人背上。历史上叫雌雄石,《龙虎山志》记载:雌雄石,在仙岩下,两石如人,抵背而立,俗呼公母石。僧尼峰在地质上属于崩塌残余型石峰类景观,是由于长期受雨水浸蚀冲刷、风化脱落而形成的。</p> <p class="ql-block"> 一桥飞架</p> <p class="ql-block"> 仙桃石(“仙桃甜美入心怀”):一座石峰突起,高80余米,远观外形很像一个被咬了一口的巨型桃子,传说是孙悟空大闹天空时从蟠桃园摘来的桃子,吃一口可活九千岁,是民间长寿的象征。仙桃石属于受雨水冲刷风化脱落而形成的崩塌残余型石峰类景观。</p> <p class="ql-block"> 右边莲花峰与仙桃峰原来是一体的,仙桃峰崩塌下来的部分形成了莲花峰</p> 仙女岩景区 在此上岸,去游仙女岩 <p class="ql-block"> 仙岛琼阁</p> <p class="ql-block"> 仙女岩(“仙女岩前上瑶台”):丹霞山体中发育有垂直节理,在长期的下渗水流冲刷溶蚀作用下,有时形成的高度远远大于宽度的直立洞穴称为竖状洞穴。仙女岩为一丹霞竖状洞穴地貌,是下跌的水流沿一走向330°的垂直张裂隙冲刷溶蚀而成,由于下跌水流冲刷能力下部较上部更强,就形成了上小下大竖状洞穴,又因其洞底发育成人字形悬沟,酷似一裸体女子,故名。其美学价值为国内外丹霞地貌景观中绝无仅有,被誉为 “天下第一绝景”。</p> <p class="ql-block"> 飞云阁,是龙虎山及周边地区重要的佛事场所。始建于宋朝,1995年重修。飞云阁前临泸溪河,背靠禾斛岩,悬崖为盖,下立石坪,开阔敞亮。主楼高16米,内塑9米高观世音菩萨金身像,北侧沿90度七层云梯而上,有云居洞,洞中有梦床、卧佛等。</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升棺表演的地方,表演将棺木固定到绝壁中的洞穴里的过程。据猜测之一古人可能是利用滑轮和天车来带动悬棺升天,滑轮早在商周时期就有记载,当时又叫辘轳,棺木从下往上吊的时候,借助崖壁上已经固定好的滑轮,就可以轻松进入岩洞。如今龙虎山悬棺表演已经成为固定特色节目,表演者是身怀传统技艺的药农,利用垂直悬挂的绳子下滑到岩洞,和地面上的人相互配合,一边大幅度的摇晃绳索,一边借着惯性合力升棺,。</p><p class="ql-block"> 因时间来不及走到对岸观看表演,我们就在飞云阁下抬头观看。</p> <p class="ql-block"> “升棺表演”还原了先民人工放置岩墓悬棺的艰难程度,靠绞索将棺木拉到岩上的洞穴中。</p> <p class="ql-block"> 对面是观看表演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开场表演是展现古越人渔猎生活的“鸬鹚捕鱼”</p> <p class="ql-block"> 龙虎山景区,我们没有上去</p> <p class="ql-block"> 走到河对面看崖墓悬棺,这是龙虎山的特色景点之一。丹霞岩槽由一系列红色岩层组成,不同岩层软硬不一,抗风化能力差异较大。在长期流水冲刷、化学溶蚀作用下,软弱岩层或透镜体(主要有泥质岩、粉砂岩或粉砂质砂岩)易被侵蚀流失而形成槽形的洞穴,称为丹霞岩槽。在仙水岩丹霞岩槽中放置有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古越族人的崖墓悬棺,其葬位离水面20-50米以上,高的达300余米,成为龙虎山三大奇观之一。龙虎山崖墓数以百计,全部镶嵌在仙水岩一带的悬崖峭壁之上。在大片岩壁上,洞穴星罗棋布,星星点点,或高或低,或大或小,数以百计。因这些洞穴高不可攀,无人入内,其中所藏之物,多少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八年,江西省的考古工作者第一次对仙水岩的崖墓悬棺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大批遗物。其中墓葬人骨架16副,陶器、原始青瓷器、骨器、玉器、竹木器、纺织品、纺织工具、古乐器等220余件,经测定,发掘的实物距今至少有2100余年。崖墓葬盛行崖洞合葬和群葬。在水岩、仙岩、仙女岩、谷子岩等处,每处都有十几座到数十座不等的崖洞墓。这崖洞墓中,有单洞单葬、单洞群葬和联洞群葬等几种类型。其中一崖墓,洞宽50余米,墓室规模巨大,内置十副棺木,显然是大家族几代人的聚葬之所。悬棺棺具有扁圆形、圆筒形、长方形、顶盖式和屋脊形等几种,多用巨木刳割挖空而成,木料多为楠木。随葬品多用仿铜礼器、兵器、陶器、竹木、骨玉和石器等,忌用金属器皿,这是当时生活在彭蠡泽东部水系的干越人的古老葬俗,也是流行于中国长江以南许多省区以及台湾和一些太平洋岛屿的悬棺葬的起源。</p> 正一观景区 <p class="ql-block"> 坐观光车来到正一观。正一观最早的名称叫“祖天师庙”,是第四代天师张盛自四川回龙虎山“永宣祖教”,为祭祀祖天师而建的庙宇。宋代时改称演法观。明嘉靖年间称正一观。现在的正一观是在被毁正一观原地上按宋代建筑风格新建的,并吸收了明、清时的一些合理建制和艺术特点。它座东朝西,南北对称,背山面水,风水奇特,是道教祖师张道陵当年炼丹得道之地。</p> 张道陵创立正一盟威之道后,时人称张道陵为人天之师,于是又称天师道。张道陵羽化前授印剑符纂于嗣师张衡说:“吾遇太上亲传至道,此文总领三五步罡正一枢要,世世一子绍吾三绪,非吾家宗亲子孙不传。”故此,教主天师世袭制便成了天师道的突出特点。汉献帝时,曹操征服汉中,在蜀汉以政教合一统治了三十余年的系师张鲁顺应自然,以印剑符纂授予其子第四代天师张盛,说:“大江之东云锦山,亦名龙虎山,祖师正一元坛在焉。汝可以印剑符纂往住其地,永宣祖教,以传于世。”张盛迁回龙虎山,修治祖天师元坛故此,每岁三元日登坛传教,从学千余人,是为龙虎宗。此后天师在龙虎山嗣传六十三代,香火不绝。宋元以来,道教三山(龙虎山,阁皂山、茅山)符纂统归龙虎山,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敕为正一教主,官居一品,时正一道才正式成立。随后,世袭天师便由提举三山符纂升到掌管天下道教事。从此,作为全国天师道的活动中心龙虎山也就成为名副其实的正一道祖庭。 上清古镇景区 <p class="ql-block"> 上清古镇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建于南北朝时期,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有着富有特色的名胜古迹,古仆淳厚的民俗风情。</p><p class="ql-block"> 镇中首先让人称奇的是古街的路面。几乎所有的路面都是用泸溪河里的鹅卵石铺成的,其形如鹅卵,光滑溜圆,扁长不一,密密地排列有序,泛着光,自然和谐,有的还排成太极或八卦状,精巧至极。这些小石头经过成千上万年泸溪河水的冲洗、撞击,棱角尽损,再加上近千年路人的脚底打磨,已是光亮可鉴,行于其上有一种极其舒适的感觉,一种古老的足音由远而近,仿佛触摸古老的中华民族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古镇中的古老的道教建筑随处可见,临河的吊脚楼更是魅力无穷。在这条长达1.5千米的千年古街,长庆坊、留候家庙、天师府、留候第、天源德药栈、天主教堂、古老的吊脚楼等国家、省级保护建筑有几百处,重檐、丹楹、彤壁、朱扉等典型的道教建筑风格使这条古街特色鲜明,走进千年古镇就像来到了道教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在这条街上值得一提的是具有道教祖庭之称的天师府,始建于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虽历经兵燹,但至今仍保留其历史风貌。天师府是历代张天师居住的地方,整个建筑均按照八卦形状设计,分头门、仪门、私第和后院,历史上有“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之誉。天师府选址别具一格,据说当年张天师选址于此颇费心机,其门临泸溪河,背依西华山,左右青山环抱。正是我国古代“前有照、后有靠、青龙白虎两边抱”的宝地。府内豫樟成林,古木参天,仙乐缥缈,绿树红墙交相映辉,是道家清修之地。可惜我们去时正在修缮,没能进去。</p><p class="ql-block"> 沿河栉比鳞次的吊脚楼和船埠头更让小镇显现出江南水乡的风格。河畔浣纱村妇、捣衣少女、戏水孩童,以及渔舟片片、白鸭浮水形成了一条韵味十足的古镇风景线。镇东面有上清宫、东岳宫,东北面有南宋(1127-1279年)四大书院之一的象山书院,泸溪河对岸有明朝(1368-1644年)宰相夏言的故里——桂洲村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红十一军和中央红军会师之处。</p> <p class="ql-block"> 上清古镇的特产是豆腐和栗子,都品尝了一下,好吃</p> 象鼻山景区 <p class="ql-block"> 乘观光车来到象鼻山景区。象鼻山是龙虎山地质公园最为典型的景观之一,是长期受雨水冲刷溶蚀风化而脱落,造成崩塌残余型的石梁穿洞类景观。高约100米的山峰有一石梁凌空垂下,整个山体就像一只巨型石象在汲水。景区内峰崖壮观,红流奔腾,赤壁四立,绿树上覆,腾萝倒挂,极具奇、险、秀、美、幽的景观特点。</p> <p class="ql-block"> 山下仰望巨岩巍巍</p> <p class="ql-block"> 顺栈道要爬到岩上右边的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 走在巨岩下,感到身边的崖壁要倾倒</p> <p class="ql-block"> 从各个角度看象鼻岩,有不同的感受</p> 远观昂首蛙 <p class="ql-block"> 远观孤峰成景的马祖岩</p> 站在崖下,人很渺小 <p class="ql-block"> 下山来到小镇,休闲惬意</p> <p class="ql-block"> 从龙虎山官网上下载了几张蓝天白云下的龙虎山,以饱眼福 </p> <p class="ql-block"> 在龙虎山住了两天,恋恋不舍,等到蓝天白云时还会再来</p> <p class="ql-block"> 从鹰潭乘高铁再奔下一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