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之源】我的家乡叫“灵宝”

月亮妈妈

<p class="ql-block">  文/李金霞</p><p class="ql-block"> 我去过很多城市,但感觉最美丽最亲切的还是我的家乡——灵宝。</p><p class="ql-block"> 不单纯灵宝是我家乡缘故,更多缘由是灵宝历史悠久、传奇悠远、典故悠长,有恬淡乐观、人文厚重的道家气质。这种深入骨髓的精神传承让这座城市显得与众不同。</p><p class="ql-block"> 两千年前老子骑青牛路过灵宝函谷关写下了千古宏著《道德经》,那种潇洒悠闲的道家仙骨是现在那些开宝马奔驰的暴发户所无法比拟的。</p><p class="ql-block"> 十多年前,相比其它大城市,灵宝似乎显得有点落伍,很少见到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塔吊,也很少见到步履匆匆的行人。时钟似乎在进入灵宝的这一刻开始放慢,“桃林街”每天熙熙攘攘,人们或漫步街头,或树下打牌闲聊,似乎几千年的生活就是这样,几千年后也不曾改变,一切都恍如隔世。</p><p class="ql-block"> 一个细节印证了小城市慢节奏的生活方式:饭馆里早餐不是其它大城市标志性的快餐:油条豆浆。而是多种小菜加上特色食品,还有稀饭。那天一大早陪北京朋友去一家小餐馆,目睹一盘一盘小凉菜,还搭配炒米粉、油孜卷、糖糕、煎饼、包子等小吃,朋友目瞪口呆:这么丰富的早餐,不晓得要吃到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我婉尔一笑:没有时间限制,想吃到什么时候都行。我们这儿呀,就这样待客,哪怕你午后三点下火车,也有饭菜等你。友脱囗而出:李老师,眼前的一切让我想起钟鼓楼里的唱词:我的家就在二环路的里面,哪里的人们有着那么多的时间……这歌词好像就是为你们灵宝量身定做的。世界早已被快节奏生活折磨,但你们灵宝似乎承袭着古老文化……友一边惊叹一边感慨。</p><p class="ql-block"> 我接过话茬:王老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思想早已渗入这片土地,当我们携着根文化从出发那一刻起就明白无有、善恶、快慢的含义,当地老百姓都能用“快就是慢,慢就是快”来勉励做人做事,这种特有的朴素的生活方式,是现代华美的快节奏无法感同身受的。所以啊,我不打算去北京发展,虽然北京有很大的空间,但不适合我……那一年,我与京城失之交臂。至此,不遗憾!还是那句话,我喜欢我的灵宝特有的道家气质,任何城市无法比拟。人与人之间憨厚、真诚、宽广、无私!</p><p class="ql-block"> 十年后,金水湖两岸修建了几座滨河公园,高楼大厦接二连三拔地而起。河东岸从南到北:金桥公园、道德经文化园、金水湖公园、虢园、路园,一直通往函谷关;河西岸从南到北:金池花园、河滨公园、弘农春秋园、文化养生园、诗林,一直向北正在规化建设。三年前,参加灵宝智慧城市设计高峰论坛,把“函谷关”作为灵宝的会客厅,这一宏伟设想突出彰显了老子文化的世界意义、中国精神、灵宝内涵。一些国际化的新元素新气象正在这里蓬勃发展。</p><p class="ql-block"> 沿着曲折的河岸漫步其中,舞榭楼台,杂树生花,绿柳成行,文化养生、诗词歌赋、书法精品处处可见。脚下曲径通幽,青石板上刻着发生在灵宝诸多故事:李商隐任弘农尉;关中地震死伤80万;陈玉成与清兵在此发生战斗….公园里还有历史名人雕像,夸父逐日、女娲补天、文王避雨、黄帝铸鼎、老子著经等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很多城市都在抢夺历史名人,甚至连小说中虚拟的臭名远扬的西门庆都不放过的逐利时代,灵宝的历史名人多的让人羡慕,但却没有像其它城市那样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地去修建主题公园,去吃名人饭发财,而是修建了免费的供灵宝人民休闲娱乐的滨河公园。</p><p class="ql-block"> 漫步公园,随处可见人们在亭廊间休憩,游玩,歌唱,跳舞,打太极,观景……尤其夏天,带着凉席在公园午睡、夜睡者屡见不鲜。那个清晨,刚走到诗林,一对夫妻还躺在河边草地凉席上打呼噜呢!女人脸上那份惬意看得我惊羡不已……</p><p class="ql-block"> 喜欢坐在藤蔓搭建的凉亭下捧一本书静静地读,遇到精妙之处也会出声朗诵,常常惹得小鸟、小蜜蜂、小花朵也来围观,忍不住和它们对话、交流。这些小伙伴太有慧性,给我灵感,还有无限遐想。《道德经》随手携带,盘腿坐在小假山的石头上一遍遍读,不知不觉竟然能从头背到尾,再从尾回到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些艰涩的句子就在这样反复的素读中迎韧而解,身心俱爽!举目眺望,游船缓缓驶过,就像看见时光在蓝天缓缓流淌。吴均曾写过富春江的美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当过惯大城市生活,到了灵宝一定会生发同样的感慨。</p><p class="ql-block"> 四川一文友多次对我说,灵宝真是个好地方,那么多名人典故,每次读到我写的文字,总有一种厚重和向往。他喜欢《道德经》,有些研究,老子朴素的辨证思想在他的文章中运用自如,多次获奖。当他的散文集出版时,非让我作序。我听后诚恐诚慌,自己不是名人,亦非专业作家,有何德何能!他却振振有词:我欣赏的就是您这种素雅风格的道家气质,真诚而大气,朴实而灵动……</p><p class="ql-block"> 我的灵宝,永远享受着“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礼遇。当人们解决了物质生活,逐渐向精神家园靠拢时,健身房、读书会、吟诵社、文学社、合唱团、音乐厅层出不穷,就连僻壤的乡下,也有图书馆、文化墙、文明村。随便一村一庄,干净整洁、古色古香,家家屋子收拾得跟城里没啥区别,有些人家庭院还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颇有江南风味。</p><p class="ql-block"> 当然,最突出最鲜明的文化标志——《道德经》,已渗入各家各户,厂矿企业,行政单位……不说别的,单说我那土塬上的程村文化大院、香什村文化长廊都颇具特色,《道德经》名句随处可见。就在前两天,周书记让我择些名句为村子新运的石头刻字,还说这些字根植百姓,世代永传……</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参差百态是幸福的本源,我说不一定香车宝马才叫生活,也不一定美食豪宅才叫生活,像我们灵宝人简简单单,轻轻松松,慢慢前行同样也是生活。这是灵宝给我的生活感悟,也是我爱这座城市的真正理由。</p><p class="ql-block"> (写于2010年4月2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