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老兵拍照

叶桦

<p class="ql-block">图文/叶桦</p> <p class="ql-block">  这个帅气的军人,现在已是耄耋之年。他和绝大多数军人一样,把自已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然后转业到地方建设社会主义至光荣退休。十多年前的一个饭局上我认识了这位老人,当桌上朋友介绍他是空降兵老兵的时候,我站起来给他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并叫了一声“首长好”!因为我也曾是空降兵。</p><p class="ql-block"> 又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帮“金融姐妹”约我帮她们去知青农庄拍风景照,我认识了他“金融姐妹”群中的闺女小倪。“金融姐妹”出行拍摄,偶尔约我随拍,一来二去,我和小倪有了更深入的交流。当她得知我是转业军人时,告诉我她也是军大院长大的,因此我对她就有了一种只有军人才有的特别感觉。</p><p class="ql-block"> 后来得知她爸就是我偶遇过的空降老兵,这才把父女俩对上号。进一步的交流我得知她爸不仅是空降老兵,而且参加过抗美援朝,身上有许多的故事,不禁让我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出于空降兵情结,我对老人多了些关注与新奇。一日到张家湖湿地公园为“金融姐妹”们拍摄,我试探着问小倪“哪天我去采访一下你的老爸”?小倪说我爸身体不太好,问下他了告诉你。又过了一年多,又是一次外出拍摄,小倪告诉我他爸很乐意我去写他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风和景明,鲜花盛开,这是一个孕育心情的季节。</p><p class="ql-block"> 我敲开了倪老的大门。倪老听说我要来采访,早在客厅里等我,几十年了,他军人的时间观念一点没变,不禁令我惊讶!</p><p class="ql-block"> 因为倪老年事已高,且身体状况不是很好,我做好了“少吃多餐”的准备。我从不打无准备之仗,来之前我就粗略地梳理了一下采访思路,主要是他军旅生涯的难忘片断,从中找些经典故事奉献给读者。</p><p class="ql-block"> 谁知道我一问,倪老从八岁替大户人家放牛一直讲到了解放后的伞兵生涯。漫长的人生,一个故事套着一个故事,让我目不暇接,我写了半个笔记本,也让我重上了一堂深动的政治课。倪老的苦难童年、报国参军、抗美援朝、加盟伞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抗美援朝倪老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的诸多故事令我有欲罢不能的写作冲动。</p><p class="ql-block"> 我怕老人太累,因为倪老已年近九旬,便中止了采访。采访结束,我提出与倪老合影,他欣然接受。我知道我将来的稿件是少不了配图的,事先我就准备了照像设备。我架上相机、设好参数、连好蓝牙,并排与老首长坐下,从手机上按下了快门。然后单独给倪老拍了些照片,以备不时之需。</p> <p class="ql-block">  情为何物?这个世界的回答可能千万种,而战友之情比任何一种感情都浓郁、持久与鲜活。在采访的过程中,倪老问我“认不认识徐文斌”?我说“认识,九十年代我在财政局工作时他是我的局长”。他又问我“认不认识曹京柱”?我说“认识,他是空降兵的才子,转业后是省委讲师团的成员”。我当即拨通了年逾古稀的徐曹二人的电话,让倪老分别与两人通了话。倪老曾是曹京柱处长的指导员,几十年没见,竟然通过我联系上了,那种战友之情、思念之情跃然纸上。 </p><p class="ql-block"> 是夜,曹处长专门微信我,详细询问了倪老的情况,并约好疫情缓解来看望倪老。这是一种难以替代的情感、尽管岁月流逝、路途遥远,却隔不断两位老战友的深情厚谊。</p><p class="ql-block"> 战友,只有战友才能体会战友情谊的弥足珍贵。于是我想跟倪老拍几张外景照,一来准备将来行文之用;二来发给曹处长以解思念之苦。</p><p class="ql-block">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小倪,请她征求倪老的意见,因为倪老出行不便。谁知倪老得知了我的想法后爽朗地答应了,我便开始筹划这次出行拍摄。</p><p class="ql-block"> 我让小倪把他爸的军装整理好、勋章纪念章等准备好,抽一个晴朗的午后出发了。地点选在了建成不久的张家湖湿地公园。那里碧水蓝天、空气清新、比较安静,适合老人拍摄。</p> <p class="ql-block">  我把倪老从轮椅上扶下来,问他能不能站住?他以军人坚定的声音告诉我:“能”。我崇敬这位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老兵!我让他坐在一块石头上,把焦点对上了他。近视眼镜后边,是那双历尽沧桑而又浑浊的双眼,那种青春年华的晶莹之光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不复存在。那种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对敌仇恨之光也被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欢欣所掩盖。倪老迟钝的眼神后面隐藏的是他六岁丧父的痛楚、是他八岁放牛的苦难、是他十三岁打铁抡大锤的艰辛、是他抗美援朝驰骋疆场的壮伟。</p><p class="ql-block"> 看着他,我感觉到了生命的曲折、跌宕、艰辛与无奈。我选定这样一个场景:波浪起伏的草坪,代表了倪老不平凡的人生;旁边的石头,既代表了倪老铁心跟党走的意志,也代表了倪老坚定厚重的生命征程;背后的大树和旁边的小树,一绿一红,绿的大树代表兴旺发达,红的小树代表后继有人;上白下蓝的装束仍是我军空军现有的配色,展现了一个老兵无怨无悔的情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倪老最感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他抗美援朝的1400多个日夜。蜚声中外的《英雄儿女》和近期放过的《长津湖》都是朝鲜战场上志愿军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缩影。倪老也是经过了战争生死考验的老军人,据他回忆,在价川反登陆工事构筑中,大年三十他站岗,零下三十度的温度,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他冻僵在哨位上。班长接班发现他已冻昏,派人把他送到山下阿玛尼家急救。阿玛尼的一双儿女都被美国鬼子炸死,对志愿军感情深厚。阿玛尼手捂雪搓,三天三夜把倪老从死神那拉了回来。 </p><p class="ql-block"> 在平康高矮山与敌对峙中,倪老所在部队担任后勤输送任务。他和一名四川战友借着夜幕的掩护将一箱炮弹送上阵地,在通过封锁线时遭遇敌人炮弹袭击。只听嗖——,还没来得及卧倒,炮弹响了,战友倒在血泊中,倪老幸免。</p><p class="ql-block"> 我是和平时期的军人,没有经历战争的生死考验,也能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和考验。我对面前的老人崇尚有加,一位平凡的老人,却有着令人起敬的战争经历,理应受到尊敬。我让他老人家着军装,佩奖章照了一个镜头。</p><p class="ql-block"> 我让他站着,是想让倪老体现军人坚贞不屈的精神风貌。尽管他年老体弱、疾病缠身,仍能展现一位老军人坚强、自信、顶天立地的风彩。</p> <p class="ql-block">  一名志愿军战士,一名空降兵指挥员,一名为国敢于献身的军人,行将走完他的人生里程。当我问他有什么想法时,他却坚定地说:“祖国强大、军队强盛就是我的想法”。多么简单、多么质朴、又多么的耐人寻味!</p><p class="ql-block"> 我真的后悔采访倪老晚了,不然我可写更多的朝鲜战争的故事,为倪老照更多的照片,可是现在已经晚了。倪老的身体不好,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行动不便,有些活动无法实现。</p><p class="ql-block"> 倪老常提起他的老部队,也是我的老部队。岁月荏苒,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但军人情结是永恒的。我想抽空去老部队,拍些照片回来给倪老看看,让他感受老部队的变迁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成果!</p><p class="ql-block"> 倪老,一位抗美援朝的老兵,一位空降兵部队的先躯者,一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壮大的见证者。祝老人家远离病魔晚年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