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整理:逄伟</p><p class="ql-block"> 龙庵村隶属于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六汪镇,为西汉王朝祝兹侯古国国都旧址所在地。北距341国道约1公里,东距铺董路0.3公里,地处丘陵,村域东西1.1公里,南北1.2公里,全村总面积1.32平方公里,曾用名东安子。据传清康熙年间孙姓由现在胶州市迁入此地,在皮龙庵寺东立村,取名东安子,1980年地名普查,因村重名,故取原村名两字,更名为龙庵村,村庄由王,吕,陈,崔,释等姓组成。</p><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胶河水源源不断地流经该村西侧,滋养着人们繁衍生息。这里曾是祝兹侯制陶的基地,现在还有很多制陶的老窑遗址;在本村及周边村庄,世代都有制陶的匠人;这里曾经人员流动量很大,经济发达,是一块风水宝地;现在这个区域被上级确定为“青岛市级祝兹田园综合体”。</p><p class="ql-block"> 传说中的“龙”,应该和广阔的大海联系在一起,但是地处西北丘陵地带的这个村,为什么叫龙庵村呢?这里有一个美丽传说。</p><p class="ql-block"> 大钟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据传这里原来有一个非常大的寺庙,叫皮龙庵寺。寺里有一位得道高僧,经常开坛讲经,受众无数。这座寺庙位于崂山、五莲、铁橛山三山寺院之间,僧人来往非常频繁,皮龙庵寺是必经之地。于是四座寺院协商,准备在皮龙庵寺大量招收僧人,终极一万众,以这里为交流中心。当招到近千人时,寺庙也扩建到了相当规模。</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暴雨倾盆,寺庙的大门突然被撞开,接着倒进了一个人,昏死在暴雨中。主持方丈赶紧安排小和尚把来人抬进禅房,给他灌了一些热水,不一会儿,来人渐渐苏醒。当看到救他的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和尚时,赶忙翻身跪地磕头:“敢问大和尚这里可是皮龙庵寺吗?”“是啊,你从哪里来?”“阿弥陀佛,我终于找到您了”,原来这个人也是一个和尚,俗家姓“万”,从南海历尽艰难来到这里。“半年前,我一连做了三个梦,梦中说江北皮龙庵寺是风水宝地,我必须在五月端午之前赶到,否则这里将有一场浩劫。”来人喝了一碗水后接着说,“我把梦告诉了主持方丈,方丈说这是菩萨给我指点迷津,让我来这里帮助渡劫。于是我不远万里前来,这几天突遭大雨,又几次遇到土匪,差一点丢了性命,多亏菩萨保佑,今天恰恰是端午的前一天。”</p><p class="ql-block">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寺庙,就连崂山、铁橛山和五莲山的主持方丈都来了。原来这里准备招收一万僧众,现在来一个姓“万”的和尚,难道是天意?因此,四家方丈裁定此庵不再招僧。原来这个“万”姓和尚也是一位得道高僧,自从他来了后,这里一切都顺风顺水,香火非常旺盛。最后“万”姓和尚当了方丈主持,一度使皮龙庵寺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寺庙。仅埋葬和尚的墓地就达近百亩,这是后话。</p><p class="ql-block"> 随着僧人增多和日盛的香火,寺庙里原有的一口小钟,已经不适应寺庙发展,这成了老方丈的一块心病。正在老方丈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一天中午,正在禅房小憩,突然梦中有一仙童从天而降,“吾乃南海观音菩萨驾前善财童子,奉菩萨之命,给你送来编钟一套,望你广撒善缘,普度众生。”说罢,用手一指,一阵香风飘进屋内,禅房里多了一套大小不一的五个编钟。“我走两个时辰后才能敲,声将及百里,否则此钟必毁”说罢,善财童子飘然而去。</p><p class="ql-block"> 突然看到自己急需的宝钟,方丈看看这个,亲亲那个,高兴地手舞足蹈。他想这么好的钟,怎么就能坏了呢?于是顺手拿起一个木棍敲了起来,随着钟声响起,方丈也被惊醒了。他望着阐房内五口精美的铜钟,呆若木鸡。原来梦中一切都是真的,想起善财童子的话,他大惊失色,立即向南海方向跪下磕头感谢菩萨,同时祈求菩萨赦免自己的鲁莽,但为时已晚。此时善财童子刚到鲁山山顶,闻听钟声,叹息一声:“罢罢罢,天命如此,不可强也,此钟必毁”。自此钟声止于15公里路的鲁山。</p><p class="ql-block"> 日月如梭,不知道过了多少个春秋。皮龙庵寺的钟在风雨飘摇中陪伴寺庙度过了无数个日夜。</p><p class="ql-block"> 解放初期,原胶河乡后立柱区公所调用该钟,作为号令。因钟体重量太大,区公所抽掉龙庵村青壮男劳力16名,攀好抬架,用一天功夫,抬至区公所。</p><p class="ql-block">事后该村传出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在后立柱区公所调用该钟的头一天晚上,部分村民们听到,从三更到五更的时候,大钟曾自动游走于大街小巷,一路发出低沉哀婉,如泣如诉的声音,像是向陪伴多年的乡亲告别。人间最苦是别离,也许大钟不愿离开陪伴多年的故乡,也许知道自己的宿命即将结束。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心生怜悯,黯然泪下!</p><p class="ql-block"> 1958年大炼钢铁,该村又动用16名社员从区公所抬回大钟并敲破,完了钢铁任务,此钟最终没有逃过善财童子的谶语;1952年村里办起了小学,学校将二号编钟架在教室前边,做了学生上下课号令钟(此钟直径约1米,高1.2米),声音宏亮;三、四、五号钟因重量较轻,或被偷或被藏,早已没了踪影,着实令人可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棵柏树救全村</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柏树是当地百姓非常喜爱的树种,长得慢,树木密度大,非常结实,不怕烂。在那个迷信世代,说用这种木材给过世的人制作棺材,能够使逝者早日飞升,并且惠及子孙,所以很多大户人家都愿意用柏树给逝去的老人做寿材。</p><p class="ql-block">当年在皮龙庵寺庙内有五棵百年的柏树,每棵都有三抱粗,这五棵柏树生命力非常旺盛,树干挺直,苍劲有力,陪伴着这里的人们度过一个个春秋。解放前一天夜里,突然被人杀掉不知去踪,村里人十分生气。</p><p class="ql-block">事后方知原因:</p><p class="ql-block"> 当时诸城县林家村乡东店子村的大地主,外号曰“大小七”,为一已私利,非法建立地方武装。“大小七”为扩大地盘,招兵买马购置枪支弹药。有一次,他把购买的一批大盖枪藏在龙庵村一户人家的屋顶筒瓦之下。不巧此事走漏风声,枪支被另一股土匪半夜偷走,“大小七”恼羞成怒,嚷着要在龙庵村“四大村口按铡杀人,大小孩芽一个不留”。出于无耐,该村伪兵连长找到外号“大下水”的一个人,此人与“大小七”有亲戚关系,请其代为求情。“大小七”开出的条件是要么还枪,要么抵命,实在不行就把那五棵大柏树抵顶也行,他准备给他的父母做寿材。被逼无奈,该村雇人伐了五棵大柏树,送给他做了寿棺,方解村民的大难。</p><p class="ql-block"> 现在老人们每逢谈起这个事,对那五棵柏树换回了村民性命的事感慨万千。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动荡年代,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处境中,生命如草芥,全村百姓的生命还不如几只枪,几发子弹值钱,可悲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凤凰山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龙庵村西南有一座低矮的小山丘,名曰 “凤凰山”。据传古时邻村有一老猎人,常年手持猎枪游走于河畔山川,见兔开枪,见鸟必打。有一天,在山西北角眼见一只俊俏大鸟落在前方不远的一棵梧桐树上。此鸟羽毛华丽、五颜六色,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老人一见喜上心头,举枪扣拴,枪响惊动大鸟展翅高飞,老人紧追不舍,一直追到山顶,只见大鸟尖喙一叩,此山便忽开一缝,大鸟缩身而进,等到老人赶到,山即合拢,老人无果而终。</p><p class="ql-block"> 此后老人逢人便讲,有人推测此鸟为凤凰,以此为据,后来山丘被更名为凤凰山。老人也收起了猎枪,从此不再打猎。</p><p class="ql-block">2022.4.2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