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初识书为媒 勤奋笃学伴一生

L j

<p class="ql-block">  转眼之间,我下乡快47年了,现在偶尔和先生忆起当年插队时的情景,有些事实在难忘。我常说:农村生活只带给我“酸、苦、辣”,唯独没有甜。先生却认为:我们能在农村相识,虽不是“甜”,也算是“缘”吧。其实我与先生真不能算是因农村“结缘”。</p><p class="ql-block"> 我于1975年8月到盘锦插队,先生晚我一年。我们青年点首批知青是70界,然后是75、76、77三界,人数最多时有近200人。那个年代男女同学之间来往不多,加之性格的原因,我和先生都比较内向,在农村时基本没有联系。以至于多年后我们要结婚时,我在青年点最要好的朋友都感到吃惊:从没想到你们能走到一起。</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从1977年恢复高考时,彼此才有了一点了解。那一次高考,我们青年点有近三十人参加,结果参加体检的有三人:我和先生还有另一名男生。虽然最后我们三人都没有被录取,但我们彼此知道了“大家都爱学习”这一事实。这以后我们仍然是两条平行线,相互之间没有交集。</p><p class="ql-block"> 1978年我们又同时参加了当年的高考及中专招生考试,都是报考的理科。后来先生进了高考“走读线”,我却只考取了中专。不知何故,先生最后未被录取,而我也因为上中专不是我的理想而放弃。</p><p class="ql-block"> 78年底,我和先生先后返城工作,在同一军工厂(万人大厂),此时我们虽然联系不多,但知道对方一直在学习。后来我们报名参加了工厂举办的“青工文化课培训班”,按入学成绩分班,我们又被分到一个班,从此我们才开始走进对方的心里。</p><p class="ql-block"> 1980年,我们分别以三科总成绩260.5分和259分考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电子专业”,又是在同一班级,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学习。</p><p class="ql-block"> 1983年我们顺利的从“电大”毕业,同年秋天我们成了家。再后来,我成为一名教师,而先生则成为一名电气工程师。</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知青阶段只是让我们相识,真正让我们相知是的共同学习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在后来的工作过程中,学习始终与之相伴。特别是先生经过近八年不懈的努力,先后考取了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等三个证书,为他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和先生都已退休,我们都很赞同电影《罗马假日》里的一句话“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当年在该读书的时候,我们努力读书;现在我们就应该多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丰富一下我们的视野。这些年里,我曾走过国内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世界27个国家留下了我的足迹。先生退休前由于工作的原因基本走遍了全国,现在由于单位返聘,只去过南亚、东南亚的几个国家。我们相约,等先生彻底退休后,我们就采用自驾的方式环游中国,为了这一目标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