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煤球的故事》

云中云

<p class="ql-block">二万户的趣和事</p><p class="ql-block">十:《煤球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煤球在现在的生活中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可在上海市区还没有大面积铺设煤气管道,供应煤气时,7O年代前,市区工房,包括石库门,民居,都在使用煤球来作为燃烧材料,保障全家的烧水,烧饭,炒菜等,在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煤球的形成,是先从煤矿采挖出来煤块,然后装船,装火车运到码头,火车站。再后用各种运输工具,运至发电厂,煤气厂,工矿企业,食堂,饭店,浴室,老虎灶,还有就是运到散布在工房区域的各个煤球加工店。</p><p class="ql-block"> 运来的煤成块状,有大有小还有成煤粉了,然后把煤块倒入碎煤机里,通过滚动碾压,煤粉从输送带上流出,然后把煤粉倒入搅拌机里,倒上粘合剂,搅拌后再分批放入制形机里。制形机是一个模具,上下二块模板一合,然后倒出模具,煤球成形了。像鸭蛋大小,椭圆形的边上有一条凸起的煤线,这就是我们每家每户使用的煤球。</p><p class="ql-block"> 每家每户根据人口配给,拿上购煤证到煤球店购买煤球和生火用的碎木材。运回家放入厨房间的木箱子里,然后用锁锁上,用的时候再开锁拿煤球。</p><p class="ql-block"> 天蒙蒙亮,各家各户早晨第一件事就是生炉子,一个厨房间五个炉子共同生火,扇风点火,烟雾缭绕,咳嗽声此起彼伏,生好炉子趁炉火正旺时抓紧烧水煮粥,蒸馒头。然后用煤浆糊在炉口上,留个小孔通气。中午一般不开炉,中饭大都用热开水冲剩饭加热,吃点剩菜打发了。到父母下班了再开炉烧饭,烧水,每天这样周而复始。</p><p class="ql-block"> 水,电,煤是家庭必用开支,水电还可以节约用,煤是头等生计大事了!开支也是最大的,常常小孩子把炉子没封好,或烧开水不看住,把炉子浇灭了,就要受到父母的责骂和(吃生活)打。</p><p class="ql-block"> 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各家各户的孩子都想着各种办法节约煤,和自己寻找煤。</p><p class="ql-block"> 每天放学后,小姑娘结伴而行,手里提了个篮子,篮子里放了二根竹筷,嘴里唱着:拾煤渣,担水,里里外外也靠她,一路蹦蹦跳跳跑到了火车站围栏外。男孩子拿着布袋,在布袋里放一块木板和一根木头,也奔到了围栏前。侦察,瞭望,没人行动,男孩拉开铁丝网,女孩先进,男孩随后跟上。</p><p class="ql-block"> 一辆火车头停在铁轨上,冒着白色的蒸气,轨道边倾倒着冒着热气的煤渣。几十个小伙伴们围着煤渣翻找未燃尽的煤块,边上捡完了,男孩子就用木板放在还烫脚的煤渣上继续寻找。不一会男孩的布袋满了,就去看看女孩篮子里的收获,看到有捡的少的,就会倒给她们一些,常常使这些小女孩像崇拜英雄一样崇拜我们男孩。</p><p class="ql-block"> 再大点了,姑娘们长大了,父母不让她们出来捡煤了,我们男孩还一如既往的奋斗在铁道上,但是我们的战术改变了,从拾煤渣,变成了拿煤块了。</p><p class="ql-block"> 拾来的煤渣敲碎后做的煤球,总是感觉火力不足,烧饭,炒菜都不行,只能慢慢的烧烧开水。所以大点的男孩就想出学铁道游击队战士一样,扒火车夺煤块的办法。</p><p class="ql-block"> 火车每天要从上海火车站调拔的车箱,转运到杨浦区火车站,其中就有从煤矿运过来的煤块。这些运煤车箱都是敞篷车,便于上下攀爬翻越。傍晚时分天渐渐地暗下来了,我们十几个男孩躲在铁道边干旱的水沟里,全神贯注地望着隆隆驶来的货车。火车呜呜的响着气笛声,车头冒着白烟,缓缓的开过来了,前面铁道板岔口亮起了黄灯,火车头上喷出二道白色蒸汽水,撒湿了我们的全身,我们一动不动的静候着。板岔口亮起了红灯,火车越开越慢了。只见我们几个大孩子,跃出水沟飞奔到装煤车箱前,紧跑几步用手抓住攀爬扶手,手脚并用,灵活的翻入车箱,迅速的从腰上解开几个布袋,双手用力扒着煤块装入布袋中,然后一包一包的投给下面接应的小孩,小孩拿到煤布袋,背着布袋迅速的消失在了田野里。每次行动都充满了紧张和兴奋,每次成功都像战士打了胜仗一样高兴,虽然到家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发觉都成了黑猴了。</p><p class="ql-block"> 拿回家的煤块敲碎后,用点粘性的泥土和水搅拌后,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用勺子挖出煤浆放在砖石上风吹日晒,到晚上就可以收煤球入库了。</p><p class="ql-block"> 7O年代后二万户也通上了煤气,煤球炉的历史也 退出了二万户的舞台,铁道边再也没有拾煤渣扒火车的孩子了。</p><p class="ql-block"> 往事如烟,感想唏嘘,每段故事都有着辛酸和无奈,但也有我们年少的狂为和快乐!是我常常无尽的幸福和回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