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2020年第十一届IUP国际摄影展入选作品《奔牛赛》

邓卫平

<p class="ql-block">  图: 李德玉(图三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文:邓卫平</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幅展示印尼苏门答腊岛奔牛赛的摄影作品。</p><p class="ql-block"> 奔牛赛是当地农民在收获季后,举行的一项传统活动。已经有400年的历史了。</p><p class="ql-block"> 比赛中,每一位参赛者都会紧紧抓住两头牛的尾巴,跟着牛在泥田中快速奔腾。无疑,此时浑身溅满的泥水和污垢在告诉你,健康和安全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p><p class="ql-block"> 无独有偶,为拍到具有“冲击力”的摄影作品,摄影师们也会全副武装、不顾一切地事先站到淤泥田里,用长枪短炮瞄准奔牛即将冲来的前方。此时的健康和安全同样也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p><p class="ql-block"> 听参加拍摄的朋友说,有时候急红了眼的牛,会朝摄影人冲来。此时,避退不及的摄影师们,人跌倒在泥田里的有之,设备掉到泥田里的也有之。哗啦啦一片,一路人慌牛乱!更有甚者,当两头牛朝不同的方向奔跑时,驾牛者的身体仿佛有被拉扯到分尸的极限地步!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牛集中精力拔得头筹,心急如焚的驾牛人就会张开口,用牙齿狠狠咬住牛的尾巴! 使牛因吃痛而搏命狂奔! 如下图这样!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天! 不忍直视不忍直视!可怜的牛,一定好痛……</p><p class="ql-block"> 当然,被迫参赛的牛们痛不痛,不干参赛人的事。干他们的事只有一件: 跑赢!跑赢了他们才能以双倍的价格,卖出“队友”牛们!</p><p class="ql-block"> 在我眼里,这样的惊险与刺激呈现,无疑是凝聚着参赛选手们和摄影师们的智慧和勇气的。</p><p class="ql-block"> 此类作品,给读者的感观映象,无疑是极具冲击力的。此类片子对摄影的技术技巧要求虽然不是很高,通常是准确曝光,高速连拍或跟踪追拍。但是,此类片子却要求摄影师们必须具备精确的预判能力和应急反映能力。</p><p class="ql-block"> 现在,来说说后期。在后期制作这一块,首先值得一赞的是李德玉老师对原片的审视、裁切取舍。以下是对比图,左边是原图:</p> <p class="ql-block">  从原图中不难看出,这项赛事的围观者蛮多。如果,参赛作品是以原图呈现,这显然是不可取的。是的,这就是“什么都想有,也就什么都没有”的道理所在了。要想原片成为作品,取与舍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取舍?试想,如果采取粗暴的直接裁切,你怎么切观众都在框内,除非你有意把主体切成残废或切成另类。</p><p class="ql-block"> 常言道,两权相害取其轻,两权相利取其重。既然决定保主体,那么,被框进作品的围观者,就必须在后期二次创作中“牺牲”!注意,此时的作品已经离开纪实,站到创意作品一边了(不展开赘述)。</p><p class="ql-block"> 这幅作品后期的另外一个亮点是影调的把控不错,人与牛的面部刻画处理也可圈可点,赞! </p><p class="ql-block"> 在我眼里,该片后期,在“牺牲”观众的同时也留下了较重的人造黑包白的背景痕迹。作为重要的场地氛围刻画(牛们腿部的泥浆点),从运动逻辑上审视,一些坎是没有跨过去的,是有待商榷的(不展开赘述)。</p><p class="ql-block"> 总体感觉,该作品仅仅入选有些亏。因为,该作品前期拍摄所呈现的精彩瞬间,并不亚于某些赛事相同题材的金奖作品。在我眼里,该作品弱在了后期。李老师加油! 我期待着你的好成绩!</p><p class="ql-block"> 2022年04月22日于重庆</p>